新城市主义是完整地表现了功能、规范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城市研究与实践方法。比如,新城市主义者希望重拾一种普遍的城市范式,他们认为欧洲的传统小城镇与美国郊区化之前的城市更具有宜居性与普适性,这种城市范式在历史中已经被反复验证。城市主义是一个欧美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学术范畴,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则为广义城市主义蒙上了一层北美文化色彩。......
2023-09-30
1980年代末,由于不满美国过去近20年城市郊区的低密度蔓延式发展,一批学者联合发起了新城市主义运动,反对单核的超级大都会以及均质化过高的连绵郊区,倡导多核城市与混合功能(图4-11、图4-12)。该运动直到1993年10月在弗吉尼亚州召开的第一次新城市主义大会后才形成完整的全国性组织,每年均召开年会。新城市主义者虽然共同的学术立场都是反对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城市蔓延,但内部各个派别的理论依据却相差很大。在众多流派中,与“邻里”概念最相关的是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倡导的“传统邻里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模式。
图4-11 列昂·克里尔的单核大都会与多核城市的图式(以华盛顿为例)
图4-12 列昂·克里尔关于两种“商务区-居住区”模式的图式
由新城市主义者签订的《新城市主义宪章》区分了三级尺度:宏观尺度是区域概念,包括大都会、一般城市、中小型城镇;中观尺度包括邻里、区块、通廊;微观尺度包括街区、街道乃至建筑。佩里的邻里单位概念重新被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打捞出来,作为抵制城市无休止蔓延的理论工具,指向紧凑、步行可达性高、多样功能混合的社区,用以反对密度过低、小汽车完全主导、过于单调的当代美国城市噩梦。在传统邻里开发理论中,邻里单位作为中观尺度概念,一方面成为大都会与城市的实体形态部分,另一方面成为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与自下而上的个体或小集体意志冲突、调和的绵长地带。
在城市设计导则上,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在1994年重绘了邻里单位图解(图4-13)。相比60多年前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时的语境,新城市主义的图解做了不少变动。首先,尽管新城市主义沿用佩里的理论,认为一个邻里单位需要160英亩(约0.65平方公里)从而支撑起一个小学,但已不再将小学布置在邻里的中心,而是位于边缘,由相邻几个邻里社区共享,减轻单个邻里社区内部学龄人口数量的波动对学校造成冲击。其次,依旧强调步行可达性,认为一个邻里单元的适宜步行半径为1/4英里(约400米),也被称为“5分钟距离”[11],并以之作为一个邻里单位的辐射半径。然而,该说法其实存在不少缺陷,缺乏实证基础,因为步行5分钟可达只不过是直线距离,而实际道路形态千差万别。再次,主街街角布置相对大型的购物中心,不再只是佩里理论中的本地商铺,这些购物中心与外部道路联系方便,可服务非本邻里单位内的受众。最后,假如仔细对比图4-13a与图4-13b两者的地块形态,我们将发现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的图解对地块进一步做了细分,增加了许多道路,违背了佩里邻里单位理论中集中开发与节约用地的初衷。尽管这只是图解而非实施方案,但以上各点反映出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已经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佩里原来的理论。
图4-13 3种演进的邻里单元模式
另一位新城市主义者法尔(Douglas Farr)在2007年再次发展了邻里单位概念,并在佩里、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理论基础上绘制了新的图解。他提出的是“可持续邻里”(Sustainable Neighborhood),在邻里单位周边增加了绿带,这些绿带在服务邻里社区的同时,自身还能形成生态通廊。并且,法尔重新制定了邻里单位的评价体系,除了前人已提过的“5分钟距离”外,还引入可识别的中心与边界、土地混用模式、路网交错程度、社区特定公共空间等另外4个评估项。尽管这些评价标准都指向一个多元、有活力的社区,但相比原本的邻里单位理论,只能说是“殊途同归”。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新城市主义是完整地表现了功能、规范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城市研究与实践方法。比如,新城市主义者希望重拾一种普遍的城市范式,他们认为欧洲的传统小城镇与美国郊区化之前的城市更具有宜居性与普适性,这种城市范式在历史中已经被反复验证。城市主义是一个欧美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学术范畴,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则为广义城市主义蒙上了一层北美文化色彩。......
2023-09-30
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的“七艺”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
2023-09-30
基础设施与公共政策的天然姻亲关系决定了它是建筑学介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也可以为现代性这一建筑学理论史的恒久话题带来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3-09-30
“邻里空间修复”教学实验完成于2015年,在时间上先于2016年所推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先于学术与公共舆论社区对“街区制”问题的大讨论。“邻里空间修复”恰恰是针对这一状况,为学生未来处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所度身定做的研究性课程。......
2023-09-30
建筑学与城市主义在文献中往往都指向一种自我参照、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凯尔博教授认为,这三种城市主义涵盖了当代城市研究的最前沿方向。如果城市学最终完成其构建,将覆盖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的内容,甚至可以作为“urbanism”的法定翻译。城市主义是认知与实践统一的城市学,是城市科学的行动性理论。......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3-09-30
由于其道路结构有相对明确的地理边界与中心,本区块可以使用邻里单位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与分析。3对关键词概括了张江社区的一些特征,如建筑类型的多样,以有轨电车-地铁接驳为主的本地公交解决方案,以及社区所呈现的特定城市肌理类型。具体的空间优化策略从研究张江社区的类型学特征与形态学特征出发,通过城市微更新策略构建郊区化环境中的人性化场所。......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