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3-09-30
一本书的译名到底如何才能算作最精确呢?对于罗西的这一本书而言,原文在意大利语语境中似乎翻译成“城市建筑”和“城市建筑学”都没有错。然而回到中文语境中,“建筑”和“建筑学”的一字之差却有相当大的区别。从1988年起,在施植明的《城市建筑》译本还没有出版前,这本书已经在沈克宁、马清运等人的文本中被译为“城市建筑”。而一直到2006年黄士钧的《城市建筑学》出版时,仍然可以看到,包括童明在内的一些作者仍然使用“城市建筑”作为这本书的标题。
对于童明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非常明确的,在《罗西与〈城市建筑〉》一文中,他特意提到了这本书的名字翻译问题。上文中已经讲过,他认为这本书“是一篇讨论建筑学与城市研究之间关系的著作,或者是一篇从城市角度来论述建筑意义的著作”。由于书中的内容探讨的是一种关系,而非一个理论或一种学说,因此,童明认为,这本书的标题不应当译作“城市建筑学”,他讲到罗西在意大利语第一版给该书起名为《城市的建构》(La fabbrica della citta),“fabbrica”意味着“building”,含有持续进行的人类建构的含义。“因此在《城市建筑》中的‘建筑’并非指‘建筑学’,也不单指一种可以给人以印象的形式图景,它还意味着作品的过程。”
黄士钧先生为何在自己的译作中将其翻译为“城市建筑学”,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对于刘东洋来说,这个译法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如果将这本书放归到罗西写作的原语境去,《城市建筑学》确实是罗西希望当作城市设计的教材,用来建立一个独立学科的[10]。因此,从童明的角度来看,将该书翻译成“城市建筑”,尊重了该书内容的原意;而翻译成“城市建筑学”,也同样尊重了该书出版的历史语境。两种译法似乎都行得通。
更令人感兴趣的则是这个一字之差的翻译在中文语境里造成的变化。当“城市建筑”被广泛作为译名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在文献中看到将“城市建筑”作为一个名词来使用的情况。当人们谈起罗西和这本书的时候,所讲的更多是“类型学”或“类比性城市”这些概念。“城市建筑”是不会被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然而,当“城市建筑学”出现的时候,它因一个“学”字而自身构成了一个名词——于是久而久之,无论在文献中,还是高校的日常教育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自然而然地说出“罗西的城市建筑学”这样一个短语,似乎“城市建筑学”与罗西的思想已经画上了等号,但是,在现实语境中,广义的“城市建筑学”又与罗西的建筑学理论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当它已经如此地广泛传播,以至于已经成为一种被默认的话语底色的时候,这本原本相当艰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理解的著作似乎就没有了被过分深究的必要。多数它被拿出来使用的情况中,无论言者还是听者都有那么一点理解,又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毕竟“城市建筑学”这样一个“学”是比“类型学”要宽泛和模糊很多的名词。今天,在中国的建筑学界,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城市建筑学”又意味着什么呢?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3-09-30
2015年春季,本课题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验,共有6名本科4年级同学参与课题并贡献了2组成果。2015年春季本课题的两组同学分别以上海西区的“古北新区”和东区的“张江居住区”为场地范围,分别界定研究范围并各自制定研究任务,两处社区都建成于2000年前后,代表了上海在住宅商品化改革之后所形成的典型大型居住社区形式,而两者又相对独立于周边的环境,服务具有明确社会属性的居民,具有研究上的代表性。......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新城市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商业符号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话语。在新城市主义成为一种极其多产的形式生产工具的同时,需要反思它的本土化与适应性问题,即新城市主义思想如何能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适度的空间体量管控和形式管理,对既有僵化规范的突破,街道活动的激发,公私领域的灵活渗透等几乎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共识,这些原则都是新城市主义的具体运用。......
2023-09-30
比如,街区与小区究竟是何关系?步行基础设施网络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街区制与社区安全、行为习惯乃至社群认同的矛盾等。真正使得街区与街道形态变得复杂的是现代邻里观念的出现,路网与门禁系统的复杂化,私密与公共功能的分区,交通方式的多元,促使邻里成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从狭义来看,产生现代邻里观念的邻里单位一词代表了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纵向贯通的城市设计体系。......
2023-09-30
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城市步道”连接了环球影城的停车区与游乐园大门,在空间序列上是后者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符号并不脱离它们特定的建筑空间角色,转角的处理、穹顶与塔楼的设置、业态的分布等都明显受到西木村等早期商业街区的影响。西木村在紧凑的空间格局中密集地呈现了现实城市内需要一定的空间广度才能呈现的多样性与戏剧性,它是浓缩的城市布景。西木村的塔群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要素,这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符号文化的预演。......
2023-09-30
在“契约”之外,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动员与价值推广的措施必不可少。即使今天产生这种环境的政治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它的意义已经不再彰显,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还原,那么,我们不仅无法理解形成当代香港空间形态的历史驱动力,而且对深受香港影响的我国整个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发展史的全面理解与反思也无从谈起。......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