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的“七艺”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
2023-09-30
城市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当代区划法(Zoning Ordinance)的持续反思上的。美国的区划法的建立初衷是抵御私人开发的逐利性所带来的公共利益损失与环境质量恶化,它是以市场行为为协调对象的法规性文件,明确界定了保证公共利益(如日照、通风、通行、临街面等)条件下所允许的建筑用途、容量与形态。它对细碎的多物权主体构成的街区制城市形态具有有效的调控作用,法规性文件可以下探到直接面对单一业权的人本尺度城市改造。新城市主义的“形式导则”虽然以批判区划法的刻板单一为前提,但是依然尊重以私人物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新城市主义的“精明增长”规范即是一种改良发展了的区划法。与此不同的是,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计划经济残余明显的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大地块的统一开发。大地块中公域与私域缺乏明确界定,或为一个庞大的集体(如业委会)所有,而业委会常常过于庞大而无法实行有效的民主自治[8],许多城市试图学习并推行的“法定图则”也依然无法脱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框架。因此,如何在中国的制度、市场与文化环境中发掘空间管控的制度潜力,并将研究转化为城市干预中建设主体自觉运用的原则与工具,需要进一步研究(图1-3、图1-4)。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城乡空间观念来自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的平等主义思想,其正交网格化的城乡一体的环境正是由1785年他主导的《土地条例》所决定的,该条例规定了美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划分网格与模数,促进了土地测量系统与土地开发投机模式的高度融合。在20世纪中叶,这种均质化的城乡图景被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Wright)吸收进了他的“广亩城市”方案中。赖特反对柯布西耶的塔楼与多层街道,他相信只有低密度的、以私人住宅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模式才是民主的,并符合美国的传统[9](图1-5)。但是,这一土地开发模式是无法产生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复杂性的,而后者却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美国城市规划师一直追求的。从19世纪末期发端的城市美化运动,到当代的新城市主义者,一代代的城市学者一直在探索抗拒无限蔓延的美式城乡网格的策略,以创造更具场所性与环境质量的城市空间。
图1-3 “形式导则”与传统的区划法及区划设计导则的区别
图1-4 分析古北新区所得到的“形式导则”
英美虽然同属普通法系,但是英国的土地制度存有很多中世纪的传统,大量土地通过长期租约租给承租人使用,而且规定何种人士可以以何种方式使用土地,而美国的多数可开发用地在私人的自由保有权下,传统上土地很少附属如英国那样的种种租约条件,土地使用人随时抱有投机的心态,土地利用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10]。在1916年《纽约区划决议》出台以前,如果结构与环境控制技术允许,纽约的高层建筑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增高[11]。人们对土地没有传统欧洲那般的社区归属感。在这种缺乏集体协同的普遍个人主义心态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一个丛林资本主义的城市文化中构建公共场所,凝聚集体共识,均衡空间质量,推动社区生活。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的“七艺”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
2023-09-30
基础设施与公共政策的天然姻亲关系决定了它是建筑学介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也可以为现代性这一建筑学理论史的恒久话题带来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3-09-30
最先将基础设施纳入空间前景的是景观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基础设施无关个体建筑,但是关乎场地本身,它构成了容纳未来的各种空间性事件的城市地表,也构成了日常的公共空间。景观城市主义的基础设施观在演进,斯坦·艾伦认为景观城市主义的关注重心应该从(人工)生态领域转入到(人工)地质构造领域。这一类比用生态与地质构造的层次、折叠与扭转比喻基础设施密集条件下多基面城市的类似空间结构。......
2023-09-30
沈克宁在撰写该稿件时的身份是“海外学人”,其参考的文献相对丰富,包括1982年的《城市建筑学》英文版,罗西的几篇论文,以及阿兰·科尔孔、塔夫里、荣格、弗兰普顿等人的相关文献。沈克宁先生的文章中在解读城市建筑学理论时已经谈到了结构语言学、符号学的一些概念和视角,尽管其解读的重点基本放在相对抽象化的类型学和类似性城市概念而非观察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上。......
2023-09-30
“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3-09-30
新城市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商业符号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话语。在新城市主义成为一种极其多产的形式生产工具的同时,需要反思它的本土化与适应性问题,即新城市主义思想如何能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适度的空间体量管控和形式管理,对既有僵化规范的突破,街道活动的激发,公私领域的灵活渗透等几乎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共识,这些原则都是新城市主义的具体运用。......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城市步道”连接了环球影城的停车区与游乐园大门,在空间序列上是后者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符号并不脱离它们特定的建筑空间角色,转角的处理、穹顶与塔楼的设置、业态的分布等都明显受到西木村等早期商业街区的影响。西木村在紧凑的空间格局中密集地呈现了现实城市内需要一定的空间广度才能呈现的多样性与戏剧性,它是浓缩的城市布景。西木村的塔群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要素,这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符号文化的预演。......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