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脱胎于朴素的邻里观念,由规划师、社会活动家精心构建的“邻里单位”是城市史中重要的规划工具,也是透视20世纪中期新市镇运动与城市更新运动内核的锁钥,这一工具起源于规划师在20世纪初社区设计实践中的一些共识,并逐步发展为被国家政策接受的社区组织范式。
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在新城市主义活跃的同时,景观城市主义以城市的广义景观为操作场域,建立起了被建筑批评家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称为“巨型地形”的新空间范式。后者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建立脱离传统建筑学的建成环境研究体系。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介入空间研究的重要领域。看似针锋相对的新城市主义与景观都市主义并非不可调和,它们对“形式”的合法性来源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后工业时代的空间危机具有共同的敏感度。
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主要包含:①以邻里为研究对象的新城市主义的话语现状;②邻里的空间物质支撑条件——基础设施;③邻里的发展历程——佩里发展邻里单位概念的过程;④理论层面的城市建筑学与操作层面的新城市主义之间的关系。与城市建筑学相关的理论曾经蜂拥进入中国学术圈,但是在激流冲击之后,它们本身的内核与谱系也得以更清晰地呈现。本篇将西方建筑学与城市学的诸多观念向中国建筑实践施加影响的30余年历史置入全球后现代(当代)城市学的探索路径中,以若干条关键线索为例,展示碰撞中的城市学思想的源流与印迹。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在“契约”之外,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动员与价值推广的措施必不可少。即使今天产生这种环境的政治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它的意义已经不再彰显,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还原,那么,我们不仅无法理解形成当代香港空间形态的历史驱动力,而且对深受香港影响的我国整个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发展史的全面理解与反思也无从谈起。......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力图在“导论、前沿、方法、拓展”穿插完整的概念线索,能够在不同授课教师的独立课程讲授中不断强化对同一概念线索的认知。比如在城市空间中经常出现的“街区”概念在4个模块中不断出现,并与具体的研究案例相结合,最终转化为理解空间的工具。以街区尺度这一显性特征为切入点,探寻不同形成不同街区尺度的内外因素。在“前沿”与“方法”模块中,授课教师以具体的研究案例拓展街区概念的应用范围。......
2023-09-30
城市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当代区划法的持续反思上的。新城市主义的“形式导则”虽然以批判区划法的刻板单一为前提,但是依然尊重以私人物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新城市主义的“精明增长”规范即是一种改良发展了的区划法。从19世纪末期发端的城市美化运动,到当代的新城市主义者,一代代的城市学者一直在探索抗拒无限蔓延的美式城乡网格的策略,以创造更具场所性与环境质量的城市空间。......
2023-09-30
案例比较部分探讨了古北新区与浦东联洋社区的比较,主要针对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门禁系统、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商业与社区服务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邻里空间营造的一些规范与标准。......
2023-09-30
“邻里”一词的出现远远早于“邻里单位”这一概念的确立。现代城市规划将邻里作为研究对象其实源自社会学对该话题的关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之所以将有孩子的家庭作为建立社区的导向,根源来自他早年对社会中心区域内小学配置状况的研究。学区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构成了佩里邻里单位理论的重要原则。在建设郊区以及重建贫民窟的过程中采取邻里单位模式,将推动这类群体进程。......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