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演进

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演进

【摘要】:“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脱胎于朴素的邻里观念,由规划师、社会活动家精心构建的“邻里单位”是城市史中重要的规划工具,也是透视20世纪中期新市镇运动与城市更新运动内核的锁钥,这一工具起源于规划师在20世纪初社区设计实践中的一些共识,并逐步发展为被国家政策接受的社区组织范式

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在新城市主义活跃的同时,景观城市主义以城市的广义景观为操作场域,建立起了被建筑批评家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称为“巨型地形”的新空间范式。后者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建立脱离传统建筑学的建成环境研究体系。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介入空间研究的重要领域。看似针锋相对的新城市主义与景观都市主义并非不可调和,它们对“形式”的合法性来源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后工业时代的空间危机具有共同的敏感度。

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主要包含:①以邻里为研究对象的新城市主义的话语现状;②邻里的空间物质支撑条件——基础设施;③邻里的发展历程——佩里发展邻里单位概念的过程;④理论层面的城市建筑学与操作层面的新城市主义之间的关系。与城市建筑学相关的理论曾经蜂拥进入中国学术圈,但是在激流冲击之后,它们本身的内核与谱系也得以更清晰地呈现。本篇将西方建筑学与城市学的诸多观念向中国建筑实践施加影响的30余年历史置入全球后现代(当代)城市学的探索路径中,以若干条关键线索为例,展示碰撞中的城市学思想的源流与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