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之趣谈

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之趣谈

【摘要】:少数民族文身和染齿原料一般取材于自然环境中的染色植物、矿物甚至是一些动物的胆汁、血液等。图6-26楚雄地区“跳小豹子笙”除了文身之外,在人体的皮肤上用植物染料进行绘画以增加美感和神秘感的皮肤美饰文化也在一些民族中得到保留。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染色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与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为生存而采取的策略,不同人群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植物的依赖性以及价值取向,造就了多样的植物染色文化。

世界上有许多生活在边远地区的部族自古以来即有用染料在皮肤上进行黥刺文身、彩绘和染齿的传统习俗,如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和澳洲的很多土著民族,也包括我们的邻国日本等等。有一种说法认为文身和皮肤彩绘来源于早期的部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当时的人们由于科技力量低下,对自然的认知十分有限,面对强大而不可预知的自然力,人们认为这种力量附着于自然界中的某种自然物身上,并将其视为图腾进行崇拜。有一些人通过文身或彩绘的方式将图腾的形象复制在身体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图腾的敬畏和祈福之心,同时希望能够获得图腾赋予的某种神力。所以说,客观意义上不同的文身就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南方临水的百越民族一直都有文身的习俗,古籍记载其“擅舟楫、断发文身”。直至今日,一些少数民族如生活于西双版纳的傣族、布朗族、基诺族,德宏州的傣族、德昂族以及世代生活于怒江州独龙江大峡谷的独龙族等都还保留有文身和染齿的习俗。少数民族文身和染齿原料一般取材于自然环境中的染色植物、矿物甚至是一些动物的胆汁、血液等。

图6-26 楚雄地区“跳小豹子笙”(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除了文身之外,在人体的皮肤上用植物染料进行绘画以增加美感和神秘感的皮肤美饰文化也在一些民族中得到保留。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的彝族民间,每年农历6~7月火把节期间要举行“跳小豹子笙”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一般是13岁以下的男孩(图6-26)。活动开始之前,村民要在参与男孩赤裸的身上画满各种豹子花纹,也可以画龙或者飞禽花纹,头插野鸡毛和各种装饰,手持棍棒,用棕叶遮住面部。活动开始之后,这些满身彩绘的男孩要随着锣鼓声变换不同的舞步,按排列好的队形从村寨中心开始一直跳到农田间,目的在于祈求村寨平安,家户兴旺,驱魔辟邪。

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染色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与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为生存而采取的策略,不同人群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植物的依赖性以及价值取向,造就了多样的植物染色文化。在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生活中,植物染是某个地方区域或整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行为,是他们所归属的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是他们在彩云之南这片高原沃土上,千百年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生命历程中,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资源自然选择的结果。传统植物染色文化深刻地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交融的现象,许多用于植物染色的植物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出现了“染食同源”“染药同源”的现象,如板蓝根制作的靛蓝在染出蓝色衣物的同时对肌肤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染黄、绿色的艾草除了是民间传统辟邪之物之外还具有抗菌及抗病毒的功效,可缓解皮炎,用其染出的织物还会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姜黄也具有抑菌防虫的功能,适合妇女儿童内衣及家纺产品和食物的染色;红花和茜草染色的织物能抑菌防虫,预防皮肤过敏等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这一理念,植物染色以其色泽天然,自然芳香和生态保健的多重功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使得民间不少即将失传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有了重新传承的生机。

【注释】

[1]淳于步,李玲.贵州少数民族植物染色主染源的生长环境调查[J].凯里学院学报,2014,32(6):46-50.

[2]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78(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7.

[3]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1(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15.

[4]杜燕孙著.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0:135.

[5]媒染染料是指所提取的染料需要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如铝盐、铬盐等作为媒介,才能让被染物着色的染料。

[6]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05.

[7]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1(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32.

[8]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2.

[9]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27.

[10]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4.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3.

[12]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6.

[13]基生叶莲座状是植物叶生长的一种形态特征,有些植物的茎短缩,节间不明显,叶片就像是直接从根上长出,并聚合成莲座状,所以称为基生叶莲座状。

[14]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3(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27.

[15]崔明昆,等.布依族染色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以云南罗平县多依村调查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31(4):21-25.

[16]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8(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68.

[17]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00.

[18]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00.

[19]顾英楷.云南罗平鲁布革乡布依族五色花米饭的传承与保护[J].昆明学院学报,2018,40(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