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野坝子-云岭草木情 : 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趣谈

野坝子-云岭草木情 : 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趣谈

【摘要】:与东紫苏一样,野坝子也是云南民族地区一种常见的代茶植物。野坝子在云南大部分山区均可见,以云南中部、西部生长最多,常常生长于林缘、灌丛、疏林中,林下,路边,山野草坡等地,生存能力较强,一旦扎根就很容易形成生境中的优势植物。一般来说,野坝子适应于相对温暖的环境,在寒风凛冽的山顶很少能发现野坝子的踪迹,而在放牧牛羊的向阳荒坡草地却很容易发现它。其中,彝族是使用野坝子的高手。

与东紫苏一样,野坝子(Rabdosia coetsoides)也是云南民族地区一种常见的代茶植物。野坝子又名野坝蒿、野香苏、扫把茶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图5-16)。其茎直立,多短分枝,呈四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及淡黄色腺点。茎叶对生,叶呈圆状卵圆形、卵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圆齿状锯齿,密被小硬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及淡黄色腺点。聚伞花序密集排列成顶生及腋生的狭圆锥花序,与总梗及序轴密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萼开花时为钟形,外面尤其在下部密被灰白色微柔毛,花冠呈白、淡紫或淡蓝色,外面疏被微柔毛,内面无毛。成熟小坚果为倒卵状三棱形,褐色,无毛。花期10~11月,果期10~12月。野坝子在云南大部分山区均可见,以云南中部、西部生长最多,常常生长于林缘、灌丛、疏林中,林下,路边,山野草坡等地,生存能力较强,一旦扎根就很容易形成生境中的优势植物。一般来说,野坝子适应于相对温暖的环境,在寒风凛冽的山顶很少能发现野坝子的踪迹,而在放牧牛羊的向阳荒坡草地却很容易发现它。

图5-16 野坝子(摄影:李建钦)

野坝子味苦、性寒,具有和胃疏风,消食退热的功效,能治疗感冒,积食、痢疾、肠胃炎等疾病,其本身是一味常用的民族药,为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所常用。其中,彝族是使用野坝子的高手。他们以野坝子的枝叶作为配料,烹饪出了彝族名菜“野坝子鸡”;羊肉是彝族人餐桌上最喜爱的肉食,为去除羊肉的腥味,彝族人会采来野坝子鲜嫩的枝叶,与辣椒、花椒和在一起制成蘸水;有很多赶蜂人在秋冬野坝子花开的季节,要将养蜂的营地扎在山野间,让蜜蜂采集花蜜酿出极受市场欢迎的“野坝子蜜”。而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将野坝子的叶片用沸水冲泡之后代茶饮,野坝子茶水色金黄,香味独特,常饮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功效,在气候干燥的滇中地区尤其受到欢迎。而今,在云南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馆中,你都能品尝得到这种风味特别,散发着一股草药清香味的茶水,饮用后不但能清凉去火,还能够消除食物带来的油腻感,让身体感到特别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