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云岭草木情:云南植物文化趣谈

云岭草木情:云南植物文化趣谈

【摘要】:其中,酒类,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的酿造与饮用历史都非常久远。茶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钟爱的饮品,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翻开中国的文明史册,几乎每一页都飘溢着茶香。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用植物进行加工利用做成饮品是各地人们常有的经验和习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如果没有食物,尚可以维持数日的生命,假如没有水源,人可以存活的时间则要少得多。所以,对于生命而言,除了空气,最重要的就是饮用水源。早在文明诞生之初,为了获得食物和水,古人选择居所要么靠近江海湖泊,要么毗邻河溪清泉,傍水而居总是生存的先决条件。除了直接饮用维持生存这一原初的功能之外,水源的便利性、可得到性以及分布、利用的特殊性还直接引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初,古人类饮用干净的泉水只是为了维持生命机体的运行,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尤其是农业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发明了清水之外的饮品。早期的饮品无一例外地都是植物酿造而成,目的要么为了丰富饮品的味道,使其更加美味;要么为了提神醒脑,强身健体,使身体更具力量。其中,酒类,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的酿造与饮用历史都非常久远。

啤酒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加工饮品之一。公元前8000年左右,位于西亚新月沃地[1]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生长了大量的野生大麦小麦,这些谷物的味道虽然并不十分美味,但如果不挑剔的话也可以勉强填饱肚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居住在此的苏美尔人发现用水浸泡的大麦经过发酵贮存之后会变成一种美味的液体,饮用了会让人产生兴奋感和更强的力量。为了能经常喝到这种美味的液体,苏美尔人便有意识大量收割野生谷物并保留种子尝试人工栽培,于是,啤酒就这样诞生了,而大麦的栽培行为也越来越广泛。

葡萄酒的诞生也如出一辙,有考古证据表明,葡萄酒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高加索山脉以及中亚细亚地区,在那个时候,这些地区已经开始栽培葡萄。为了在严寒的冬季也能有食物可吃,人们将吃剩的新鲜葡萄放在瓦罐里贮藏起来。入冬以后,当人们准备取出食用时,却发现葡萄已经变成了一罐浓醇的浆汁。由于外面天寒地冻,食物短缺,饿着肚子的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将这一罐浆汁饮下,这种浆汁入口时味道虽然有些酸涩,但过不了一会却是满口醇香,身体也温暖起来,从此以后,人类就开始了葡萄酒的芬芳之旅。

众所周知,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著名的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饮品。非洲是咖啡的故乡,关于咖啡起源的故事有多种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是牧羊人发现咖啡的传说。大概在1000多年前,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牧羊人发现自己的羊在吃了一种乔木植物上结出的红色果实以后表现得兴奋异常,在羊圈里上蹿下跳非常活泼。第二天,这位牧羊人也去采摘了这种红色的果实,品尝以后发现了能够提神醒脑,令人神清气爽,于是,牧羊人便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部落里的人们,由此采摘和食用咖啡的习惯便在当地传播开来(图5-1)。另外一种说法来源于阿拉伯世界,传说大约在13世纪中叶,有一位穆斯林叫雪珂·奥马尔,他因为被怀疑会施巫术而被流放到离故乡很远的荒芜之地。在路上,奥马尔吃尽了身上的食物,他又饥又渴躺倒在一棵树下,却发现一些鸟儿正在啄食这棵树上结出的红色小果子。奥马尔于是也摘了一些放在嘴里嚼食,发现味道虽然苦涩但尚可充饥,于是,他便依靠这些红色的小果子走出了荒芜之地。后来奥马尔被奉为“圣人”,小红果子的发现也随之被认为是神迹,之后,咖啡便在以阿拉伯也门地区得到栽植。

图5-1 牧羊人与咖啡豆(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早期的阿拉伯人喜欢将咖啡豆晒干以后熬制汤汁作为胃药,他们认为咖啡有助于消化。与此同时,由于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严禁饮酒,咖啡因而被作为一种提神的饮料受到大家的欢迎。15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陆续将咖啡种子带回自己的居住地,于是咖啡逐渐在西亚、中亚和北非各国流传开来。16世纪以后,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咖啡作为一种商品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大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扩张也将咖啡文化带到了欧洲。维也纳巴黎伦敦的人们从土耳其人那里获得了咖啡豆和咖啡烹饪技术,他们把咖啡与时尚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发展出了欧洲繁荣的咖啡文化。战争的初衷是占领和征服,但是也意外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个结果也是统治者们始料未及的了。

茶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钟爱的饮品,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翻开中国的文明史册,几乎每一页都飘溢着茶香。历史以来,中国人对茶的认知和需求,上至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下至差役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识茶、饮茶、品茶为好。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千百年来,茶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关于茶的起源,说法不一。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前文提及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生五谷,尝百草,授予百姓生计的部族首领。传说神农氏为去除百姓病痛前往西北大山遍尝百草,有一日,他在大树下用釜锅煮水,树上几片叶子飘落入釜中,神农氏喝了煮过叶子的水,发现它清香甘甜,人也觉得头脑清醒,困倦之感尽失。神农氏于是将这种树叶摘下作为治病的药物教给百姓。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然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茶在中国起源古老性。

唐代以前,茶的利用比较单一,多作为食物和药物,或与其他食物同食,茶文化尚处于萌芽时期。唐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对茶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茶文化逐渐兴盛,陆羽的《茶经》一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茶的历史源流、加工制作技术以及饮茶、茶道等,是一本介绍当时茶文化的百科全书,《茶经》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宋代传承了唐代遗风,茶文化蓬勃发展。产茶的地方将茶作为高贵的贡品进献给朝廷,朝廷以茶为礼物赐给大臣以表彰、笼络人心;文人墨客以茶为题,吟诗作对,彰显自己的情趣与品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也把茶融入日常生活。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高峰,不仅制茶的技术和方法日臻完善,蒸青、炒青、烘青,发酵、半发酵等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同时茶在艺术形式、生活品质,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表现也更具张力,此时,茶已不只是一种植物,一种单纯的饮品,它更是生活品质的体现,是艺术的催化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用植物进行加工利用做成饮品是各地人们常有的经验和习惯。添加了植物的饮品,不仅口味丰富,还能提神醒脑、强身健体,产生药用价值,有时,人们还赋予这些植物特殊的文化含义,使这一类植物的表现更具张力,形象更加丰满。云岭大地饮料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以来,不同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认知这些植物、发现这些植物的价值和功效,利用这些植物,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根据各地的人们所利用植物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花类饮料植物:取花或花蜜、花粉作饮料原料。②果类饮料植物:取其果实加工或直接晒干作为饮料原料。③叶类饮料植物:取叶梢加工或直接晒干作为饮料原料。④根、茎类饮料植物:利用植物的根、茎加工作为饮料原料。以此为分类依据,下面将介绍一些除了茶之外云岭大地常见并被普遍利用的饮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