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哈尼族野生植物知识

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哈尼族野生植物知识

【摘要】:哈尼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多达百余种,包括各类茎叶类野菜、块根、菌类和竹笋等。被当地哈尼族食用的常见野生喜湿植物包括水芹、野芋、野慈姑、鸭舌草、积雪草、鱼腥草、野薄荷、节节草、沼生蔊菜等等。擅长于利用野生水生植物,这也成为哈尼族有别于其他山地民族野生植物利用的特征之一。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于滇南、滇东南的元江—红河流域、把边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崇山峻岭之中,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系东西对立,耸峙其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峦起伏,云海翻腾,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是自然资源和水热条件非常丰裕的地区。哈尼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森林环境中,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生命系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缔造了哈尼梯田及梯田文化这个亚热带山区的农业奇迹,也积累了一系列植物资源利用的经验和知识,表现出对森林和山地环境极为显著的适应性。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村寨一般选在半山腰向阳的台地,背依茂密的森林,前方为顺山势而下的万练梯田,森林涵养的溪流穿过村寨,流入梯田,森林—村寨—梯田和贯穿其中的水流构成了哈尼族稳定的空间聚落格局(图2-14)。哈尼族的传统观念是以“高山”“半山”和“矮山”来划分自己的居住环境的。他们认为矮山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毒蛇虫蚁肆虐,多瘟疫瘴疠,不利于生存,但在矮山开辟农田种植庄稼易成活,产量高;高山原始林区气候寒冷潮湿,野兽出没,也不利于人畜生存和庄稼成长,但森林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为哈尼族的生活提供重要的补充;山腰地区气候微凉,比较适合人居。居住在半山,下山可以耕种梯田,收获谷物,上山可以到森林采集野生动植物,获取食物和其他的生计资源。

图2-14 红河州金平县传统哈尼族山寨(摄影:李建钦)

因为山地居住环境山高坡陡,平地较少,哈尼族村寨十分缺乏种植蔬菜的菜园子地。房前屋后如有空地也只种植一些瓜豆、茄子、辣椒之类的菜蔬,品种比较单一。但是,亚热带山区常年草木葱茏,野菜野果品种丰富,四季不断,因此哈尼族所食用的绿色蔬菜大都可以在野外采集。日常生活中,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哈尼族妇女无论是上山砍柴经营林地,还是下田劳作耕耘梯田,都要随手采摘一把野菜带回家,或水煮或凉拌生食,烹饪出风味独特的菜肴给全家食用。

哈尼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多达百余种(表2-3),包括各类茎叶类野菜、块根、菌类和竹笋等。寻常食用的野菜有蕨菜、刺脑包、香椿、水芹、野芋、鱼腥草、马蹄菜(积雪草)、刺五加等。如前述,哈尼族擅长经营山地梯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梯田文化,山地梯田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哈尼族在进行梯田耕作时保留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较少施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因而梯田水生生态环境诸如田埂、河溪、水沟两旁以及田间空地上生长了大量喜湿植物或水生植物,其中很多种类都可以食用。被当地哈尼族食用的常见野生喜湿植物包括水芹、野芋、野慈姑、鸭舌草、积雪草、鱼腥草、野薄荷、节节草、沼生蔊菜等等。擅长于利用野生水生植物,这也成为哈尼族有别于其他山地民族野生植物利用的特征之一。

表2-3 哈尼族常用野生食用植物名录

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环境条件极为适宜,哈尼族生活的山区竹子种类非常多,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种类的竹笋可以采集,当地可食用的竹笋主要有香竹、苦竹、薄竹、刺竹、金竹、滑竹、龙竹、甜龙竹、箭竹等,哈尼族人对竹笋十分喜爱,常有“无笋不成席”的说法(图2-15)。鲜食是最普通的食用方式,哈尼族将竹笋从山里采回来以后,会根据竹笋本身的味道特性选择加工方式。有的竹笋味道稍苦,无法直接炒食,需要将其剥皮破开之后在沸水中焯煮以降低苦味。对于那些味道甜美不带苦味的竹笋就可以直接切丝切片清炒或和猪肉、鸡肉混合炖煮。

除鲜食以外,当地人对竹笋的加工主要是制作干笋和酸笋。干笋一般分为笋片和笋丝。鲜笋采回之后,要先在大锅里煮熟并冷却晾干,之后用刀将竹笋沿一边纵向切开即成笋片,切细即成笋丝,切好摊放在太阳下晒干即可保存。在多雨的季节,哈尼族也会将笋片在屋内的火塘上用火烤干。食用之时将笋干取出,用温水泡开,和肉一起炖煮鲜味十足,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美食。酸笋为哈尼族家中常备的食材,是日常做汤炒菜的重要佐料,用途十分广泛。每年腌制酸笋是哈尼族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竹林里采回的竹笋剥皮切条,装入特制的土缸中,用冷开水浸泡约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笋条即可变酸。之后有的还要捞出酸笋,加入盐巴、红辣椒等佐料搅拌均匀,再放入小罐中贮存待用。竹笋腌制的时间越长,酸味越浓郁,保存好的可以放上几年也不会朽坏。

图2-15 红河县乡镇集市上售卖的鲜竹笋(摄影:李建钦)

菌类主要有香菌、木耳、红菌、灵芝、鸡等,基本都在森林中采集。其中,香菌和木耳是生长和使用最多的菌类。木耳、香菌通常在雨季之后开始采集,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外,有剩余的人们也会拿到乡镇集市上出售以换取经济收入。

哈尼族将野菜采摘回来,往往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加工程序,大都只是洗净之后用白水煮熟,再用调制好的蘸水蘸食。所以,评价一道菜鲜不鲜美,味道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蘸水的调味作用,有时候一道蘸水需要加入十几种配料。哈尼族蘸水的野生原料主要有能散发浓郁香味的木姜子、鸡香、野芫荽、野薄荷、香蓼、荆芥、鱼腥草、草豆蔻、草果、野花椒等,这些均为野外常见植物。

一个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往往与其复杂的地形与气候,多样的生物与生态、丰富的民族与文化紧密相关。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他们认为天、地、山、水、树、家、村寨都有神灵掌管和佑护。一年当中,在不同的时间哈尼族要举行各类祭祀仪式和年节庆典活动,其中最典型和隆重的当属“祭龙”(昂玛突)、“苦扎扎”(六月年)和“过冬”(十月年)等。在每一个年节庆典中,要由村寨中的宗教职业者“龙头”率领村民对所崇拜的自然神举行祭祀仪式,祈祷粮食丰产,人畜兴旺,村寨平安(图2-16)。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各家各户要按传统置办一桌丰盛的饭席,抬到村寨的巷弄间顺序排成一条长龙。此时,忙碌于生计的人们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所有人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集拢入席,席间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大家聚在一块尽情饮酒吃菜、歌舞狂欢,这就是哈尼族著名的“长街宴”的起源。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绿春、元阳、金平等地发展生态旅游,将哈尼长街宴作为吸引八方游客到来的一张名片。从2004年开始,红河州绿春县每年都在举办“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因为宴席之长,参与人数之众,绿春长街宴还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长的宴席”(图2-17)。

图2-16 金平县哈尼族祭祀“磨秋”(摄影:李建钦)

图2-17 绿春哈尼族的“长街宴”(摄影:李建钦)

“长街宴”上,哈尼族的饮食特色被集中展现出来。各家的厨娘巧妇们此时都各尽所能,大显身手,将哈尼族传统菜肴的精髓集中在这一桌饭席之上。这其中,野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要么作为主菜,要么作为配料,成为这一桌席面上最为出彩也最受欢迎的食材。下面列举长街宴上几种比较典型的佐以野菜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