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魔鬼湖上的红船:文化都昌.传说卷

魔鬼湖上的红船:文化都昌.传说卷

【摘要】:刘铨以前,都昌老爷庙前的湖边经常停泊着两艘大船,这就是老爷庙湖上救生的红船。周善人登上年轻人驾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划行。在这危急的时刻,周善人脚下的草鞋脱落了,变成了两艘崭新的大木船。落水的周善人和年轻人很快上了大船,船上的一对红灯指引着航向,乘风破浪,平平稳稳地航行。从此以后,这对青年夫妻驾着这对红船,奔忙在鄱阳湖的风浪里,搭救风浪中遇难的渔民。鄱阳湖上的“救生红船”就这样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刘 铨

以前,都昌老爷庙前的湖边经常停泊着两艘大船,这就是老爷庙湖上救生的红船。要知道它的来历,得从一位名叫周善人的说起。

周善人是位出名的中医,他一面行医,一面还开设了一个叫“同仁堂”的药铺。周善人和他的妻子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生活虽然过得挺宽裕,可是膝下没有儿女,精神上感到很是孤寂,心里常常不安。周善人听说鄱阳湖边老爷庙里的定江王菩萨时常显灵,于是,就备齐香烛、纸、炮到庙里求神,盼望神灵保佑,生下一男半女。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周善人当天求神回家,夜晚就做了一个好梦。一觉醒来,便喜滋滋地告诉妻子,说老爷庙的定江王菩萨要他在老爷庙里开设药店,解救那里经常翻船遇难的渔民。好心一定会得到好报。

于是,夫妻俩便在老爷庙边开了一间药店。周善人刻苦钻研药理,精心配制了一种“济生水”,落水不久的人喝下此水,就会起死回生。“济生水”救活了不知多少穷苦渔民。

有一天,周善人从渔民家里治病回来,在湖边走哇走,忽然发现前面的沙滩上躺着一个人。走近前仔细一看,这人身穿破烂袈裟,双眼紧闭,脸色青白,看样子是一位得了急病的老和尚。周善人便急匆匆去附近的渔村,请来几位渔民,把这位老和尚抬到药店,给他灌下“济生水”。老和尚慢慢地苏醒过来,开口说话了:“我是庐山竹影寺的僧人,化缘经过此地,腹中饥饿,因而昏倒,蒙你搭救,感激不尽!”这时,周善人的老伴端来一碗莲子汤,送给老和尚。老和尚一端到嘴边,感到又香又鲜,几口就喝了下去,说:“我的食量大,这小小一碗莲子汤,还填不满我一个肚角,我一顿得要吃一斗白米哪!”

周善人一听,连声称赞:“海量,海量!何不早说?小店米饭还是有的。”说完又叫老伴煮来了一斗白米饭,老和尚很快又吃了个精光。

从此,这位老和尚就生活在周善人家里,一晃就是几个月。周善人把老和尚看成手足兄弟,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一来,老和尚确实事事称心,样样如意,并且对周善人为渔民救苦救难的一片好心,看得一清二楚。

一天,老和尚对周善人说:“老施主,你乐善好施,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我吃了你许多东西,很过意不去。现在我准备走了,不知拿什么来答谢你好?”

周善人一口谢绝,说:“老方丈,这等小事,何足挂齿!你要是乐意,再住上几个月,我也欢迎!”

老和尚点点头说:“有恩不报,于心不安!”说着,就从一小布袋里拿出一双又结实、又美观的草鞋,草鞋的鞋尖上缀了一对大红花球,鞋两边还飘着闪亮的黄丝带。老和尚双手递草鞋给周善人:“收下吧!你穿上它,会福寿双全!”话音一落,他就向门外的天空用手一招,顿时,一只白鹤飞了过来。老和尚一脚跨上鹤背,挥手告别,往碧蓝蓝的天空飞去。

原来,这老和尚是位得道成仙的神人。自此,周善人出门治病,都穿上这双草鞋,真的走起路来轻便之极。夏天穿上脚不热,冬天穿上脚不冷。

这天黄昏时分,周善人吃过晚饭,门外突然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他一听,知道是有要事的,便急忙起身开了门。一位年轻人一脚跨了进来,说:“我是湖对岸的打鱼人,我的妻子产后惊风,只有一口气未断。听说周先生是位神医,能起死回生,想请先生过湖,救救我的妻子!”周善人一听,随即背起药箱:“好,请带路!”

天越来越黑。周善人登上年轻人驾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划行。不一会儿,远处的湖湾上空忽然升起一朵乌云,接着闪电雷鸣,湖上黑得不见五指,一个小山似的浪头向小船扑来。年轻渔人手中的桨一下被折断了,小船被巨浪掀翻,周善人和年轻人在汹涌的恶浪中挣扎。在这危急的时刻,周善人脚下的草鞋脱落了,变成了两艘崭新的大木船。鞋上的红花球放射着红光,变成了一对红灯,把黑暗的鄱阳湖照得通亮。黄丝带变成了两条黄龙,紧紧贴在船的两边。落水的周善人和年轻人很快上了大船,船上的一对红灯指引着航向,乘风破浪,平平稳稳地航行。这时,在风浪中迷失航向的船只一见红灯笼,人们就欢呼着:“红船,红船!”红船向一只只颠簸在风浪中的船只驶去,使这些遭遇风险的船只平安驶到岸边。周善人也及时赶到了年轻人的家里,救活了他的妻子。

年轻夫妇从心底里感谢周善人的救命之恩。在交谈中,知道周善人老人无儿女,年轻渔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便拜认周善人为义父了。

从此以后,这对青年夫妻驾着这对红船,奔忙在鄱阳湖的风浪里,搭救风浪中遇难的渔民。

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经过鄱阳湖,遇到了风险,红船前去救驾。皇帝对红船非常赞赏,敕封为“救生红船”,并下了一道圣旨:任何官府都不能动用。鄱阳湖上的“救生红船”就这样一代代地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