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土塘馅心粑-文化都昌.传说卷

土塘馅心粑-文化都昌.传说卷

【摘要】:岛山人都知道“土塘馅心粑”的故事。馅心粑则一年四季均可制作,节日、生日、贵客来访时,馅心粑都是首选。巧合的是,二十年后的都昌县吴县长也尤其喜欢土塘馅心粑,他一非本地人,二没受过馅心粑的“熏陶”,只一尝便锁定终生。从他调离都昌至寿终,也没少吃土塘馅心粑。土塘馅心粑不胫而走,誉满都昌。在乡人心里,土塘馅心粑已远远超越了它的味道,所蕴含的意义太广大了。

刘章高

馅心粑是土塘镇的一大俗食特产,受到都昌人的喜爱。

岛山人爱岛山。岛山人都知道“土塘馅心粑”的故事。

南康府志》载:“晋有仙女名岛,游此因名。”这是岛山的由来。岛山脚下有几个村庄,有宝葫芦状的盘地,土肥水润,可养千众万民。

历来,岛山如世外桃源,山民自给自足,于是创造了两种代表性食品:一是岛山米糖,一是馅心粑。也许是神仙点化,岛山村民做这两样东西,所有原料都山里自产。岛山米糖入口即化,不粘牙,是其他品种无法比的,但是岛山米糖必须在霜夜采集山里的寒气,以柴火调水蒸气,施以精工巧技制作而成。馅心粑则一年四季均可制作,节日、生日、贵客来访时,馅心粑都是首选。

馅心料冬有萝卜,夏秋有豆芽、腌菜、酸菜、南瓜、茄子、豆角、辣椒,最好的是大蒜腊肉韭菜豆腐。虽是些家常菜,但调配和切炒大有讲究。粑皮要用晚籼米,把晚籼米烹至半熟,晾干,磨粉,后用开水调粉,手工揉粉,捏粑,做成饺子状。蒸熟的粑皮可透视里面的馅心,嚼之又香又韧,故有俗称“下轿的新妇出甑的粑”,可以想象粑的味道如何了得!

岛山数村是唐代彭城侯刘巨容、宋朝开国元勋刘彦诚的后代。相传,明代一祖在邻县任县令,有乡人去寻他办事,进礼品,刘知县说:“什么都不要,有意就带些米糖和馅心粑来。”从此,凡去找刘知县的家乡人必带这两样,以至于岛山外的人去求刘知县,也进山买几斤米糖,馅心粑就在自家做。米糖用爆米花藏好,数月不变;馅心粑冷却后用网盘装,可存几天。尤其山里,即使夏夜也要盖被。

刘知县每接馅心粑,都与衙门里的部下分享。渐渐地,县衙里的人也喜欢上了这来自知县故乡都昌土塘岛山里的土特产。

刘知县上任才一年,便积劳成疾,得肺病辞世于任上。临终前,左右探问:“您还想什么吃不?我们去买。”知县微弱地动着嘴唇,说:“馅……心粑。”待部下从岛山弄来馅心粑时,知县已不能嚼咽了。部下把馅心扒开,靠近知县鼻子让他闻闻香气。不到一分钟,知县的眼睛忽然睁开,出奇地发亮,喉结也微微抖动……馅心粑的香气和形状让知县延续了一天的生命!

说来也怪,几百年后,当代的都昌县陈县长也对岛山馅心粑情有独钟。20世纪60年代,陈县长为避风浪躲进了岛山。岛山大队书记没更好的东西待客,馅心粑和米糖就成了最佳食品。陈县长住了一个多月,经常吃到新鲜的馅心粑,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县里了。

后来,陈县长为谢馅心粑、米糖之情,把这个大队的书记转了国家干部。他每来土塘公社检查工作,公社书记就事先请镇周围最手巧的农妇做馅心粑招待。县长说:“这个我喜欢,比喝酒吃肉还要好。”于是陈县长就经常来土塘检查工作了。

巧合的是,二十年后的都昌县吴县长也尤其喜欢土塘馅心粑,他一非本地人,二没受过馅心粑的“熏陶”,只一尝便锁定终生。有一次,他来土塘考察,乡长是个老实人,想不出新招招待上司,便安排农妇做了两盘馅心粑,给县长做早点。吴县长试着吃一个,“这东西好吃”,便放不下筷子,直把肚子撑得圆滚滚。乡长说:“都是农民自种的,没花钱,您喜欢,下次再做。”

果然,吴县长在任几年,经常来土塘,他坦率地说:“来过馅心粑瘾。”从他调离都昌至寿终,也没少吃土塘馅心粑。

土塘馅心粑不胫而走,誉满都昌。随着历史演变和人员流通,它被上海知青带到了大上海,被打工者带到了全国各地,省、市城里有“土塘馅心粑”店,天涯海角有“土塘馅心粑”店,还有人将它传递到了香港、英国……

在乡人心里,土塘馅心粑已远远超越了它的味道,所蕴含的意义太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