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朱元璋退兵后,高塘崇山峻岭成为他最看好的地方

朱元璋退兵后,高塘崇山峻岭成为他最看好的地方

【摘要】:朱元璋退兵在都昌大港高塘休整。他最看好的就是武山山脉都昌北端崇山峻岭中的高塘。“崇山峻岭是为高,池深且阔是为塘”,这便是高塘的由来。大业成就后,朱元璋率领群臣再次来到高塘的主峰——龙王尖。至此,山川响应,风调雨顺,物产丰阜。其实,高塘起始并无村寨民居。他暗藏本姓,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在高山大壑之间,这便是高塘一带游姓的始祖。

卢家军

元朝末年,朱元璋列阵鄱阳湖康郎山迎战陈友谅。但见朱元璋部战舰百艘,艨艟千只,朱字大旗迎风猎猎,刀枪剑戟银光闪闪;陈友谅部桅楼高耸,舰船无数,帅字大旗高悬楼头,陈友谅盔甲严整,端坐中央。霎时,杀声四起,流矢火炮大作,直杀得烽烟蔽日,湖水变色。不料,朱元璋首舰数中炮火,已是水涌火起,眼见已无胜算,他长叹一声,气急昏厥,落入湖中。

正当朱元璋生命垂危之际,忽然乌云密布,夜色朦胧,风向一转,大火吹向了敌阵。但见水中数只似兽非兽的水族,衔手、顶脚、托头将朱元璋浮于水面。情急之中,士兵们急忙救起主公,乘便船离去。

朱元璋退兵在都昌大港高塘休整。这一天,他在帐外踱步叹息,多少年,他困厄漂泊,几近穷途,如今又兵败鄱阳湖,心中十分懊恨。难道时乖运舛,大器别属,到了尽头?朱元璋少年时代孤苦飘零,衣食不济,吃尽了人间苦难,却养成了弃世恶俗、桀骜不驯的秉性。据传,一日傍晚,他放牛回来,饥寒交迫,便邀来他的穷伙伴常遇春、胡大海等,烹食财主的牛,偷来财主的酒,一夜饕餮大宴,几近天明。酒后,朱元璋仰天大叫:苍天何不借我一个大鹏展翅的时辰?随即,他用雨伞枕头,四肢展开,仰八叉倒在草洲上睡着了。说来也怪,天放亮时,霞光万道,常遇春和胡大海看到了一个惊天景象: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睡在草洲上的朱元璋,连着枕头的一把雨伞正好结成了一个“天”字,而“天”字下面一大群蚂蚁结成了一个“子”字,“天子”二字突然降临在朱元璋身上。常遇春、胡大海急忙将朱元璋唤醒,朱元璋看后不禁暗笑:世事沉浮,又能怎样?朱元璋生就不服输不认命的性格,他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天将降大任之祥兆,何愁之有?于是,他继续砥砺前行。他要建立攻防有据的军事基地。他最看好的就是武山山脉都昌北端崇山峻岭中的高塘。这里茂林修竹,峰回路转,泉水甘洌,山花烂漫。更难得的是高山出平地,群峰围一岙。其间约有百亩之广,便于屯兵。于是朱元璋设大帐于此,又亲手栽种两株银杏于入口处,暗喻“赢讯”之意,为将士们树立必胜信心。

“崇山峻岭是为高,池深且阔是为塘”,这便是高塘的由来。这里北控长江,东可鞭笞江淮蛮夷,北可驱驰荆楚大地,南临物产丰饶的鄱阳湖,真是不可多得的兵家要地。朱元璋便在此整饬部伍,厉兵秣马,筑高墙,广积粮;贯穿四十八道港,深入武山腹地,西出湖口;修筑盘山驿道,俗称“二十四道狗脚弯”,连接彭鄱;又在高塘的外围丘陵山冈,修碉堡,垒石块,挖壕沟,为日后的霸业做好充分准备。

大业成就后,朱元璋率领群臣再次来到高塘的主峰——龙王尖。他极目眺望:鄱阳湖似聚宝盆,渔帆点点,波光粼粼;长江似练,回环飘逸,逶迤天际;近处山峦起伏,气势磅礴,如入仙境。洪武大帝豪情满怀,感慨系之,便指点江山,捭阖大势,旨曰:“着小孤山控扼江流,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泽被徽州帝乡;四十年河西丰盈彭蠡,漕运天下。”他又令昌江、修河改道,不得径流长江,并五水入湖,成就天下第一湖,涵养大地,顺便万民。他对刘伯温说:“朕践祚以来,常感念这一方水土,这一方百姓,着减免税赋三十年,匡庐屏湖四十里;钟灵毓秀高塘别开洞天,鄱湖水面都昌三有其一。”稍后又道,“社稷甫定,要与民休息。嗣后,这里的贡品不可靡费,仅石鸡、石鱼、石耳足已。”至此,山川响应,风调雨顺,物产丰阜。

随后,洪武帝亲往湖中祭拜,酒水果品摆放整齐,伴驾臣僚分列两边。他说:“酒酹湖面平,环宇天地新,请恩公现身,以慰悬望。”言罢,只见前方不远处果有一排灰白色脊背露出水面,时隐时现。朱元璋欣然拜谢,并赐恩公国姓,又曰:“躬身救主,向背可知。”尔后,人们便将这种水族称作“江朱(猪)”,而江猪颇通圣意,只向观者“现身、向背”,而不见首尾。

其实,高塘起始并无村寨民居。朱元璋登基后,撤去大帐,仅留一游击将军驻守。这人姓方名舒,后来朱棣反下朝廷,方舒誓死不从,遣散部众,隐居山林,改姓游氏。他暗藏本姓,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在高山大壑之间,这便是高塘一带游姓的始祖。

如今,当年朱元璋亲手种的两棵银杏胸围数尺,荫蔽十亩,果实累累,质量上乘,成为高塘自然村厚重而又神奇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