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花山:鄱阳湖中的浮岛-文化都昌.传说卷

花山:鄱阳湖中的浮岛-文化都昌.传说卷

【摘要】:李大志在鄱阳湖中与朱袍山相隔不远的东北方水面上,有一座小小的石山。这山立在湖中央,浪高山也高,水涨山也长,这座小石山总是悠悠地浮在水面上,任凭鄱阳湖的湖水再大,也淹不了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花山。如有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王母娘娘甚是欢喜,当下封梨花造的山叫梨山,封梨花为梨山圣母。

李大志

在鄱阳湖中与朱袍山相隔不远的东北方水面上,有一座小小的石山。这山立在湖中央,浪高山也高,水涨山也长,这座小石山总是悠悠地浮在水面上,任凭鄱阳湖的湖水再大,也淹不了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花山。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里的织女仙姑有俩贴身丫鬓:一个叫梨花仙子,一个叫莲花仙子。梨花为人老实本分,莲花却生性顽皮。那一年,织女仙姑私下凡尘,与牛郎结为夫妇,就是梨花和莲花帮的大忙。那回,莲花偷来钥匙,打开云房,放走了织女仙姑,惹得王母娘娘大发雷霆,把织女仙姑提回天庭,打入天牢。由此梨花和莲花也遭了劫难,被王母娘娘贬入凡间,在鄱阳湖各造一座九千九百九十九尺高的高山,每天各搬九十九块石头,限九百九十九天造完;并每人发给花种和树种各一包,在搬完最后一块石头后种下。如有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梨花和莲花来到凡间后,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终日搬石造山,实在辛苦万分。梨花每天天刚亮就起床,一直干到太阳下山才收工。九十九块石头,一块不多,半块不少。莲花呢,开始时倒也安分守己,照例如数搬完,后来渐渐受不了,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每天只需搬上半天,照样能和梨花的山一样高。

九百九十九天后,这两座山都造好了。梨花和莲花各自将花种和树种一撒,霎时间,满山遍野,绿树成荫,鲜花朵朵。午时三刻,王母娘娘脚踏祥云,带着雷公大师前来查收,王母一声圣旨,雷公便发雷掌震山,尽管震得湖水发抖,但是梨花造的山稳稳当当地挺立在鄱阳湖中。王母娘娘甚是欢喜,当下封梨花造的山叫梨山,封梨花为梨山圣母。然而,雷公大师的雷掌刚一触到莲花造的山,只听稀里哗啦,满山的山石横飞乱窜,不一会儿,这座山便倒入鄱阳湖中了。这下王母怒气冲天,厉声喝道:“大胆的莲花,你和梨花一样搬石造山,为何经不起雷公大师的雷掌震动,你做了什么手脚,还不如实招来!”莲花吓得浑身像筛糠一样地抖,只好跪倒在地,一一禀明。

原来,莲花受不了这苦难的磨炼,就想出了“搭棚码石”之法,由于石基不牢,雷公大师一发掌,便墙倒脚下虚,原形毕露了。王母娘娘知道她投机取巧的本性难改,一怒之下,把莲花打入了鄱阳湖的水牢之中,再受百年牢狱之灾。

刑满之日,织女仙姑和梨山圣母等人向王母求情,莲花仙子才被准予投胎,借竹篙破节出狱。谁知,莲花生不逢时,恰巧这一天,有一条贩运泥火缸钵的船经过这里。船上有个老者,患了伤寒,加上遇到风暴,只好靠在一座小山边过夜。船夫用竹篙把船系好,正赶上莲花破节出狱,一朵莲花开在竹篙顶上。船夫看见了,好生奇怪,忙把那位老者拉出来观看。老者是吃盐多,过桥也多的人,一看此景,欢喜得不得了,说:“孩儿,你要晓得水底凭空开出莲花,而且香气扑鼻,说明这是一块福地呀。孩儿,你赶快跳入水中,葬此福地吧,我家将来必有发旺的日子。”儿子一想,忙说:“父亲,这话没有道理,孩儿正值年轻,好日子长着哩。你年事已高,日子不多了,你葬入此地也好为儿孙造福呀!”父亲连忙摆手,说:“要是我儿有发旺的日子,我正好享享福嘛!咱们不如赶快回家,把你祖母的骨头挖起来,占此福地。”儿子一听,觉得有道理,但在这茫茫的百里鄱湖,船一走,连个标记都没有,日后哪里会记着呢?思来想去,便把这一船火烧的黄泥缸钵统统丢入水中,做个标记。这时,莲花就差一根须根,正在那里没法出来,正要奋力一冲,不料,一只装有人屎的小缸恰巧打在花蕊上。莲花被凡人的粪便一浇,便立即化成一团湖泥,永无出头之日了。

等到船夫回来再寻那朵莲花时,哪里还有莲花的踪影?只见丢入水中的缸钵,全都变成了一块块石头,堆起了一座小石山,当一阵风浪过来时,这小石山在湖水里一浮一涌的,活像一朵莲花飘荡在水上。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口耳相传,就把这座山叫作花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