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福州传统习俗:腊月廿七做小岁

福州传统习俗:腊月廿七做小岁

【摘要】:[2]腊月二十七福州人家中“做小岁”,即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煮几碗菜,边吃边讨论家中的大事。过几天“做大岁”过年了,全家人就能够心情舒畅,家庭和和睦睦,愉快过年。腊月廿七做小岁“《说文》:‘月尽曰晦。’除夕固可称为晦,而小晦则无义也。”福州有“做小岁”其传统习俗,无“做小年”讲法。年暝廿七福州侬厝“做小岁”,就是蜀厝侬圆[1]着蜀堆[2],煮几碗菜,罔食罔讲罔商量厝大事。使谢神其祭礼共做小岁结合,顺理顺章。

“《说文》:‘月尽曰晦。’除夕固可称为晦,而小晦则无义也。”[1]因“晦”与“岁”福州话相同,故“大晦”称“大岁”,“小晦”称“小岁”。

福州有“做小岁”的传统习俗,没有“做小年”之说。“闽俗谓十二月廿七日为小晦,三十日为大晦。商店作小晦,不作大晦,盖除夕交易忙碌也。”[2]腊月二十七福州人家中“做小岁”,即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煮几碗菜,边吃边讨论家中的大事。如添置产业、财产投资、兄弟分家、家庭成员的婚娶、调解家庭内部纠纷等大事。由家长主持,大家协商讨论,达成和解统一方案。于是,避免了争吵,实现家庭和睦。过几天“做大岁”过年了,全家人就能够心情舒畅,家庭和和睦睦,愉快过年。

腊月廿七做小岁

“《说文》:‘月尽曰晦。’除夕固可称为晦,而小晦则无义也。”因“晦”共“岁”福州话音蜀样,故此“大晦”叫“大岁”,“小晦”叫“小岁”。

福州有“做小岁”其传统习俗,无“做小年”讲法。“闽俗谓十二月廿七日为小晦,三十日为大晦。商店作小晦,不作大晦,盖除夕交易忙碌也。”年暝廿七福州侬厝“做小岁”,就是蜀厝侬圆[1]着蜀堆[2],煮几碗菜,罔食罔讲罔商量厝大事。像,添置业产、财产投资、兄弟哥分厝[3]、厝侬婚嫁、调和厝裡侬[4]和睦等等大事。由家长主持,大家侬攀讲相量,达成统一意见,家庭和睦。过几工“做大岁”,蜀厝侬就有能嗨[5]心情舒畅,蜀厝热暖暖[6],欢欢喜喜做年[7]

有其侬厝,供有神信菩萨,侈着只日谢神。使谢神其祭礼共做小岁结合,顺理顺章。遘只日,厝裡侬着外首[8]做事计其也转厝啰,有倩工[9]其,也侈着小岁,发乞工钱让伊各侬转厝做年啰。

注释

[1]圆:聚集

[2]蜀堆:一起

[3]分厝:分家

[4]厝裡侬:家里人

[5]有能嗨:能够

[6]蜀厝热暖暖:一家人和睦

[7]做年:过年

[8]外首:外面

[9]倩工:雇工

“做小岁”协调家中大事

有的人家,供有菩萨神灵,多在此日谢神。将谢神的祭礼与做小岁结合,顺理顺章。到此日,家中在外做事的人大多回家了,雇有佣人的,也多在小岁后,发了佣金让她们回家过年。

【注释】

[1]见《福州年俗考略》

[2]见《福州年俗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