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冬至节:冬至大如年,簸汤庆丰年

冬至节:冬至大如年,簸汤庆丰年

【摘要】: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在12月22日前后。至今,民间择年份仍以“冬至”为界。古越风俗“冬至大如年”,家家备肴,享祀祖先。冬至日同姓同宗者集中祖祠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冬至早晨入锅,用粉相拌成“簸汤”。冬至节物簸当冬至是廿四节气台中其第廿二节气,着十二月廿二号前后。冬至早[6]落鼎[7]煠[8],使粉簸汤[9]成簸汤,使热供公婆。“冬至日,闽人称曰‘冬节’。”“簸当”为冬至节气其节物。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在12月22日前后。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据记载,殷周时期,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以冬至日为岁首过新年。至今,民间择年份仍以“冬至”为界。古越风俗“冬至大如年”,家家备肴,享祀祖先。有的乡村还遗存冬至“祭祖”习俗。冬至日同姓同宗者集中祖祠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有的按丁口分猪肉,称“丁肉”。“福州多于前夕,聚家人于祖宗神龛之前,围绕一个大竹箩,搓,箩中排红橘多粒、红箸一束、四季花一对,或添泥塑男孩二身(福州人呼曰‘火儿姆’)。”[1]焚香点烛,一家人围案搓。冬至早晨入锅,用粉相拌成“簸汤”。用熟热的祭祖先。“冬至日,闽人称曰‘冬节’。”[1]“簸当”为冬至节气之节物。

冬至节物簸当

冬至是廿四节气台中其第廿二节气,着十二月廿二号前后。旧底侬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头[1]行遘第得[2]南,日头影第得长,日[3]第得短,故此号‘冬至’。”

据记载,殷周辰候,冬至前蜀日是蜀年其尾尾日,冬至日是蜀年其头头日。时遘今旦日,民间侬择年间,固是按“冬至”来分。古越风俗“冬至大如年”,家家备礼,祭祀公婆祖宗。有其乡间固遗存冬至“祭祖”习俗。冬至日同姓同宗其侬聚着祠堂按行第[4]大嫩[5],一一祭拜公婆祖宗。有其固按丁口分猪肉,叫“丁肉”。“福州多于前夕,聚家人于祖宗神龛之前,围绕一个大竹箩,搓,箩中排红桔多粒、红箸一束、四季花一对,或添泥塑男孩二身(福州人呼曰‘火儿姆’)。”烧香点烛。蜀厝侬围案搓。冬至早[6]落鼎[7][8],使粉簸汤[9]成簸汤,使热供公婆。“冬至日,闽人称曰‘冬节’。”“簸当”为冬至节气其节物。

注释

[1]日头:太阳

[2]第得:最

[3]日:白天

[4]行第:字辈

[5]大嫩:大小

[6]冬至早:冬至早晨

[7]落鼎:下锅

[8]煠:白水煮

[9]簸汤:滚动后粘上

冬至前一天晚上搓的丸子,大个的叫,小个的叫汤丸,待冬至清晨入锅。用熟的热祭祀祖先。搓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

【注释】

[1]见《福建岁时风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