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惊蛰雷响,福州习俗与二十四节气

惊蛰雷响,福州习俗与二十四节气

【摘要】: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在3月5日或6日。每年立春之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冬眠中的昆虫,称“惊蛰”。每年雷响,蚕宝宝出生了。纸屑尖轻挑蚕宝宝惊蛰雷响养蚕茧惊蛰是廿四节气其第三节气,着[1]三月五号或六号。每蜀年雷响,蚕茧囝就出世啰。春起雷响蚕茧囝由蚕茧卵剥[9]出,伲囝哥起手“做郎爸做郎奶”啰。伲囝养蚕茧成啰传统风俗传遘今旦日。

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在3月5日或6日。据《通纬》记:“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二月节。”每年立春之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冬眠中的昆虫,称“惊蛰”。

俗语有:“惊蛰未到,雷先发,七七四十九天不见天。”可见惊蛰节气是多雨多雷。“春雷惊百虫”,惊蛰闻雷后,青蛙出没,田间可闻蛙鸣,老蛇出洞,各种虫蚁活跃起来了。传说,蚕茧是雷神的女儿。每年雷响,蚕宝宝出生了。闽人不收缫丝之利,养蚕多是大人鼓励儿童饲养。蚕宝宝随春雷响声破壳而出,孩子们就开始“当爹当娘”了。他们用纸搓成的“纸屑尖”轻轻地挑蚕宝宝,生怕伤害了它。有了自己的“宝宝”,孩子们就要“顾它吃”。城市里桑叶难觅,他们就会想尽法子摘桑叶喂饱它们。养蚕的小盒子随身带,就是下课几分钟也要瞄几眼,真是无微不至。儿童养蚕是儿戏,无经济效益,但它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爱惜生命的意识和责任感,是福州人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传承至今。

纸屑尖轻挑蚕宝宝

惊蛰雷响养蚕茧

惊蛰是廿四节气其第三节气,着[1]三月五号或六号。据《通纬》记载:“雨水后十五工,斗指甲,为惊蛰,二月节。”每蜀年立春之后天气转暖,春起雷响,拍清醒[2][1]地兜[3]睏其虫蚁[4],叫“惊蛰”。

俗语讲:“惊蛰未遘,雷先发,七七四十九日不见天。”可见惊蛰节气是雨侈雷侈。“春雷霆[5]百虫”,惊蛰听见雷公响后,青蛤[6]、黄蜱出来,塍中会听见蛤蜱叫声音,老蛇出洞,兼逐种[7]虫蚁都出来啰。听讲,蚕茧是雷公其诸娘仔。每蜀年雷响,蚕茧囝就出世啰。闽侬无赚蚕茧丝其钱,养蚕茧侈是大侬吼[8]伲囝养。春起雷响蚕茧囝由蚕茧卵剥[9]出,伲囝哥起手“做郎爸做郎奶”啰。伊各侬使纸捻[10]成“纸煤囝[11]”轻轻其挑蚕茧囝,俪惊[12]伊做伤哦。有啰自家其“宝贵”,伲囝哥就着[13]“顾伊食”。城裡蚕茧箬[14]伓好寻[15],伊各侬都会想尽办法摘蚕茧箬乞伊食。养蚕茧其盒盒带着[16]身边,就是落堂[17]蜀刻[18]时间也着[13]看蜀下,真其共命蜀样[19]。伲囝哥[20]养蚕茧是做骹溜无钱赚,㑚是讲伊是着[1]慢慢其教伲囝哥着[13]爱心共责任感,是福州侬教囝其蜀种方法。伲囝养蚕茧成啰传统风俗传遘今旦日。

注释

[1]着:在

[2]拍清醒:叫醒

[3]地兜:泥土里

[4]虫蚁:泛指昆虫

[5]霆:冲击

[6]青蛤:绿色的蟾蜍

[7]兼逐种:各种

[8]吼:叫

[9]剥:破裂

[10]捻:用手指搓

[11]纸煤囝:用纸卷的很细的纸卷

[12]俪惊:只怕

[13]着:要

[14]蚕茧箬:桑叶

[15]伓好寻:不好找

[16]着:用在动词后,表示已达目的或有了结果

[17]落堂:下课

[18]蜀刻:表示时间很短

[19]共……蜀样:像……一样

[20]伲囝哥:孩子们

儿童养蚕茧,初当“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