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思博采众长张其仕木雕艺术

学思博采众长张其仕木雕艺术

【摘要】:我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对历史文化、自然生命有着深深的敬畏。雕刻不仅仅是手艺活,更是一种艺术,要让作品具有意境美,让作品蕴含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木雕有着7000 多年的历史,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木雕是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一门延续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雕刻艺术,是用刀、斧、凿、锯共同构成的民族文化魂宝,绚丽无比,千年不衰,有非遗之范,辉煌永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木雕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重要一脉。木雕艺术伴随着人类的实用和审美需求,不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而且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木雕俨然走在产业发展的前端,成为当代无以取代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对历史文化、自然生命有着深深的敬畏。我更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文化修养决定了艺术家的路能够走多远,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艺术养分可以汲取。雕刻不仅仅是手艺活,更是一种艺术,要让作品具有意境美,让作品蕴含中国文化的内涵。要为作品赋予艺术价值,雕刻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个人品位、对作品注入的情感,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我看来,单纯的木雕创作,就像坐井观天,待在井里久了,就要到圈子外面走走,和木雕行业之外的人多做交流。为了传承、突破与创新,我一直在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甚至大多数是木雕以外的,比如视觉传达、建筑设计等。它们乍一看好像和木雕毫无联系,但是通过交叉创新,互相借鉴,就能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些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领悟先人智慧、思想,从各种传统雕刻中汲取养份,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有了更多的积淀,我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对很多技法的应用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中国木雕有着7000 多年的历史,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古人说得好,“见多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到处走走,去听听不同的声音。多参展,多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在被人评价和主动交流中进行互相转化,我们的木雕才能走出去、被接受。如何增加木雕的附加价值,摒弃那些看起来热闹而又低端的产品,实现产品的转型,这些正是我们木雕产业需要认真思考、改进的。

欢天喜地 鸡翅木/46cm×45cm×60cm

做木雕想要有出路,就要靠艺术去创造价值,这意味着需要去探索,作品上需要有更多的个人特色和艺术语言。我从未停止追求自己想要的作品效果。不单单在手艺上不断追求精进,在理论上我也不敢有所怠慢。我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艺术品,拓宽自己的眼界,经常看一些艺术理论、画作理论方面的书籍。我现在依旧处于探索和传承的阶段,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和尝试,我开始做一些更有想法的作品。技艺越高,知识面越广,创作作品的层次也就越高,技艺和知识面这两方面都需要抓,缺一不可。

如今越来越多的木雕艺人认识到积累文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性。这些是隐藏在个人艺术作品里的,是需要日积月累和长期研究的。正是这样的积累与研究,才推动了我的创作不断进步与发展。木雕艺人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给整个木雕行业带来更多新的东西。以前传统的木雕产业,作品的种类比较单一,而现在,艺人的视野拓宽了,创作手法也就不断推陈出新。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木雕艺术家,必须融古通今、兼学中外、博采众长,还必须拆除门户之藩篱、摈弃匠人之陋习。资讯的发达与便利具有矛盾的一面。一方面,扩展眼界是特别重要的,只有多看,才能在面对原材料时激发出更强的联想力,想到更合适的题材;另一方面,因为看的东西太杂、太多,如果没有消化吸收、系统梳理,可能会觉得茫然,不知该学什么、哪些才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我的学习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来访的贵客,或者来访的老师,或者专家,我都能在与他们的谈话交流中,汲取不同的艺术灵感及养分。这对我的雕塑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我热爱艺术,也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思想,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风格来源于艺术修养。我从自己的心灵出发,从生活出发,从自然出发,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我的作品多以艺术自然的质地示人,以精湛的刀法来表现作品的造型,以木质本身的纹理、色泽、形态来实现艺术氛围的整体营造,来完成细入微末的情节刻画,来实现创意构思的艺术境界。刀法或刚毅,或飘逸,或缠绵,或灵秀,从各种材质的浓淡、深浅、亮暗的质感、纹理、色彩中,从得体的造型布局中,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善待自然的态度,以及超越自然的灵性。古人云“朽木难雕”,然而,再难雕的朽木,在我的眼里都有它的价值所在。

许多工艺美术品类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如同一条文明的巨流绵延数千年不止,始终以美的形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工艺美术之可贵,在于它风格上多姿多彩、品质上精益求精。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艺术创作中很重要的方法论。传统的艺术不是不要传承,而是要与时俱进,赋予作品时代的特征,注入作品生活的符号,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不断求新求变,才是艺术前进和发展的唯一原则。把工艺美术仅仅当作是经济行为之片面认识已基本得到扭转,它的文化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因为它们与千篇一律的机器造物相比,凝聚着更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韵味。优秀的工艺美术品是天巧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它可以让我们感恩自然、怀念传统、感受人性的温暖。如今,工艺美术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代表当代手工技艺创造水平且具有不断创新性的工艺美术大师的价值和地位,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工艺美术领域蕴含的文化创意资源、价值也开始得到更多关注。

木雕艺术要承接传统、解读当代,更要开启未来。木雕是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一门延续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雕刻艺术,是用刀、斧、凿、锯共同构成的民族文化魂宝,绚丽无比,千年不衰,有非遗之范,辉煌永传。我们要继续传承传统木雕流派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要扩大创作视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变的木雕造型规律的基础上,再创木根雕新面貌、新气象。

高山流水 小叶紫檀/43cm×44cm×53cm

观音 巴西花梨木/142cm×69cm×29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