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一节 不忘初衷温故立新

第一节 不忘初衷温故立新

【摘要】:继承传统和创新不是两件独立的事,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只有在传统素材上进行创新、思考,才是能被中华民族接受的“创新”。所以,我现在的创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就是继承与发扬;另一手抓生活,就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是为“温故立新”。它们不孤立,也不矛盾,相反,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掌握了传统,把传统的元素和身边的环境结合起来,这就是创新。能够自然进入继承与创新的创作状态,是很幸福的事。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它延续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一直到今天,从未断裂,它寄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情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呈现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个性。无论是人类生活习性的传统,抑或是艺术创作的传统,通常都集结着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智慧,是前人历经多年实践才得出的宝贵经验。传统不仅是习惯使然或老一辈人经验的再现,更是文化经过积淀之后的升华与结晶。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一个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科学与艺术等多方面的变革时期,如何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创新,将现代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正有待于探索和实践。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风格,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曾是传统农耕社会里重要的技术力量。工艺美术与制度、礼仪习俗、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是过往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载体。历朝历代的手工艺人为中华文明史谱写了极具智慧和灵性之光的灿烂篇章。木雕工艺属传统工艺美术范畴,它与其他工艺美术一样,同属于我们伟大祖国文化艺术宝库,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之根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凡是在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润着民族文化传统的有益滋养,蕴含着所在民族积淀已久的文化意识、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反映着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所处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流露出独特的民族哲学思想和审美旨趣。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所揭示的深刻问题都体现出与民族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根植传统并非故步自封,而是要袭古开今。所谓“古为今用”,不是像工具那样拿来就用,而是要在文化上理解,艺术上融会,手法上灵活,是一个升华和再次创造的过程。只有扬弃继承才能筑牢根基,批判借鉴才能达致优秀。优秀作品恰如从历史纵深处袅娜而来的佳人,周身散发的不仅是历史的幽香,还有沿途的迤逦芬芳,故能风姿绰约,成为迷人风景

高山流水 龙眼木/46cm×28cm×35cm

达摩 老挝花梨/128cm×60cm×138cm

创新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每一位木雕艺术家最重要的艺术生命线。需要冷静的思考、严肃的探讨、反复的摸索、大胆的原创,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风格的艺术品。在传统木雕工艺与当下艺术观念相互影响、冲突的当代文化环境下,是逐利于大众消费对木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还是坚守传统木雕工艺的文化基础,抑或是从当下的艺术潮流中另寻创作表达的形式,始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作为20 世纪60 年代出生的木雕艺人,生存与坚持、传承与创新,一连串接踵而至的问题,成了我在木雕创作过程中无形的压力。

继承传统和创新不是两件独立的事,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在审美上讲究渐进、有序。我一直坚持认为,只有在传统素材上进行创新、思考,才是能被中华民族接受的“创新”。如果对中国的传统雕刻没有足够透彻的了解,创新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些创作者想得很美好,但是最后表现出来的作品却很不理想,这就是眼高手低的结果,这是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沉下心来,把传统“吃透”再创新。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也在变,艺术的精神是根据时代的精神产生的。新的思想、新的风格、新的面貌、新的艺术生命的产生,总要继承传统艺术的许多因素,这是必然的。文化艺术是人类演进的推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艺术也是民族的一种凝聚力,如果一个民族缺少文化,就如同一棵大树没有了根。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不断,就是靠文化得以传承。所以,我现在的创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就是继承与发扬;另一手抓生活,就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是为“温故立新”。

创新也可以结合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风格面貌,作品雷同就失去了特色。我国各地木雕艺术异彩纷呈、风格各异。他们各自都有很多好的作品。虽然我们不能去抄袭别人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分析他们优秀的原因,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参考。我们要出去学习了解,发现自己与别的艺人的不同之处,才会有对比,使我们的创新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实际上,创新和传统没有矛盾,尤其把这两者和生活放在一起时。它们不孤立,也不矛盾,相反,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掌握了传统,把传统的元素和身边的环境结合起来,这就是创新。实用木根雕和纯观赏大摆件作品要齐头并进。花架、茶具、工艺桌椅等实用木根雕要向精加工方向发展,特别是,实用艺术化更要讲究题材的选择。像茶具木根雕作品、题材尽要可能丰富,避免重复市场上常见的“龙吐水”旧款款式。要深度挖掘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的题材,选择有意义的题材才能提升平常的实用工艺木根雕的艺术情趣,符合市场实用工艺品的要求,同时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审美需求。我有很多阶段性的想法都是自然而然出来的。能够自然进入继承与创新的创作状态,是很幸福的事。事情会自然而然推着你往前走,也可能随着事情越做越深,创新之路自然就走出来了。

木雕艺术通过不同的题材形式和装饰手法给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木雕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的木雕艺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题材,以充实、丰富木雕艺术的创作题材,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当代从事木雕、根雕创作的艺人,都应以振兴木艺文化为己任,推进中国木雕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

观音 缅甸楠木/225cm×182cm×3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