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其仕木雕艺术:慢工细活精益求精

张其仕木雕艺术:慢工细活精益求精

【摘要】:木雕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是无声的语言和立体的诗篇,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木雕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更是一种有灵性的艺术。刀法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雕刻前首先要构思,这个过程往往要推敲很久,还要有创意和艺术感,才能达到效果。我总是比较理想而坚定地认为,艺术家要为自己的作品负责。

木雕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是无声的语言和立体的诗篇,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木雕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更是一种有灵性的艺术。一件木雕作品必须满足用料、题材、技艺等方面的考究,方能成为佳作。选好材料、找好题材后,得经过打坯、修光、磨光,有的还要经过上色、打蜡等复杂的雕刻工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巧”是设计产品优秀的重要条件,“工”是人的劳动创造和技艺。《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天时”“地气”“材美”是自然条件,属于客观因素,而“工巧”是技艺条件,属于主观因素。在各个优秀的设计中,设计师都充分发挥了工巧的因素。好的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自然、人文之美的特质,而且还要求雕刻师具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工匠精神在创作中得到完美诠释。

技法精湛的最直观方式就是刀法。生动而细腻的刀法,体现了工艺师与木头的情感呼应。在现实创作中,千人有千种刀法,每一个雕刻家的雕刻语言都有其独到之处,或精细,或大气,或顿挫起伏,或中正平和,刀法万变,很多老师傅的技艺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在一块材质上雕刻出各种深浅迥异的图案来。雕刻师借助刀具在木料上凿刻,不同的刀具和运刀手法,可产生不同的木雕韵味。如运刀有棒槌敲打、肩顶扦刻、手腕推刻、掌心拍刻等,刀的走势有短促、陡峭、修长、平坦,又有圆润流畅、敦实浑厚、锋回转折、刀势遒劲等。刀法语言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木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技艺,深厚的刀功是非常重要的。优美的刀触是技术娴熟的表现。因为刀触是作者的心灵和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难以模仿的,只有掌握技巧并且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刀法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以及丰富的层次美。我经过长年累月的琢磨和实践发现,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细节表现需要配合不同的刀法,才能体现特定的质感、风格和韵味。有的细腻柔和、平淡自然;有的粗犷有力、简约大方;有的淳厚朴拙、庄严肃穆;有的娴熟畅达、行云流水;有的小巧玲珑、天真率性;有的叱咤风云、气势恢宏,作品不着刀痕,朴实自然。

在我看来,所有和木雕相关的事都不是难事,只要认真投入,长期坚持,最终一定会有收获。随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雕刻经验的日渐丰富,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胆子越来越小,面对原材料越来越不敢贸然动刀。我开始慢下来,拿到一块木头,我不再那么急于创作,而是更全面地去考虑细节,呈现的设计方案也更加多样化。

因为木根雕受天然木材的形状、纹路的限制,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下刀,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尽量精益求精。雕刻前首先要构思,这个过程往往要推敲很久,还要有创意和艺术感,才能达到效果。

回望过去,我常感慨浪费了不少难得的材料。随着雕刻技艺的日渐成熟,我对自己积累的许多木料倍加珍惜。四十年来磨炼的雕刻功夫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出于对木料的珍爱之情,我再不会轻易下刻刀。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在动手雕刻之前的几道工序,如选木、相木、构思等环节,很费功夫,又必不可少。这与带兵打仗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一个道理。每次创作,我都会反复推敲。在我看来,做艺术创作最宝贵的东西无非两样——观念和时间,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创作之前的准备、揣摩上。

我总是比较理想而坚定地认为,艺术家要为自己的作品负责。既然已完全解决了生活问题,那就没有必要赶工量产,而是要花时间,慢慢地打磨好每一件作品。技巧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久不练,很容易就“手生”了。虽然这些年来的磨炼让我有一定的雕刻功底,不敢说握刀如笔、刀下生花,却也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然而不轻易下刻刀仍是我一贯的原则。在工作室显眼的地方我都会放一些原材料或半成品,就是为了便于不断审视、不断改善。对着未雕凿的木材或者未完成的作品思考,更容易激发灵感、因材施艺。先形成一幅抽象的画面,再变抽象为具体,赋朽木以生命。创作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毫厘不差,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虽然这在有些人看来,或许过于辛苦麻烦,但实际上,这在我看来是一种纯“艺术”的生活,我享受这种创作方式。

百合争艳 沉香/135cm×43cm×66cm

十八罗汉拜观音 老山檀/75cm×25cm×75cm

比如,《三十六行》这一系列一共有三十六件作品,足足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完成。从构思、选材、雕刻、成品打磨到最后成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整的结果。每天一到工作室,我就不断地审视其中的细节。其间,我翻阅相关书籍,不断吸收传统经典作品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将尽可能多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上,让它展现出更完美的状态。我觉得,一件木头的生命在我手上,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这就是做雕刻的使命感吧。从用刀的精准明确、走势变化到人物及动物姿态形感的体会提炼、雕刻语感的把握表达等等。慢工出细活,是对自己创作的最好描述。创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对得起每一块自己精挑细选的原木。一件作品的成功,大部分靠的是耐心和功夫。灵感尽管非常重要,但那些爆发性的灵感也许一生很难碰到几次。因此,要让作品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出来,耐心与功夫便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制作木雕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工的雕琢,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机器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生产的需要,木雕从艺者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工具以应对市场的需求。现在木雕行业里有很多人使用机器加工。从手工刀具到电动刻刀,再到CNC 数控加工,还有一些用三维扫描和高科技手段进行复制和批量生产,说明工具的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木雕工具的品类变得越来越多样,这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我并不抵触使用新的工具,但是我始终认为,机器制品技术上的提升,远不及人的创造力和情感,我们应当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雕刻加工工具和机器被广泛引进与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就意味着降低制作木雕的成本,更有利于木雕产品的推广。但是,从雕刻艺术角度而言,木雕是离不开手工的,因为无论工具怎么发展,它都离不开人的思维创造,比如原始木材的纹理、质感的体现,纯机器雕刻很难达到手工的效果。用艺术的方式思考和创作,每一块木料都可以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但是如果用批量化的方式处理这些木料,必然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这对手工艺行业有一定的冲击。

元宵节 鸡翅木/60cm×29cm×48cm

工业化以来的几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做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会突然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作为手艺人,我们应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这个艺术价值就是通过艺人的手制作出来的,工具只是艺人制作过程中的辅助而已。机器最大的缺点就是生硬和冷漠,没有感情和内涵,而这恰恰是手工的优势。工具是时代的产物,但手艺不能放弃。同样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手工来表现,最后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能感受到手艺的差异和作品的风格。

艺人坚守木雕的手工技艺,捍卫其艺术灵魂,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木雕从业者勤劳、朴实、勇敢、锲而不舍的精神蕴含在每一件作品中。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追地求职业和技能的极致,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依靠传承和钻研,凭借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工匠精神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