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侨乡大碶:在动荡岁月中追求真知

侨乡大碶:在动荡岁月中追求真知

【摘要】:从小学到大学,他几乎都在抗日战争的动荡中接受教育。於崇文有幸在西南联大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中度过了虽然短暂但影响却极其深远的两年学习生涯。一块耐火砖,诱发他走上了终生研究地质科学的道路。然而於崇文的科研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期间,他在闽南地区主要矿山进行地质调查和考察,并搜集实际资料,整理编写成结合闽南矿床实际的矿床学教材。他和闽南地质队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他们传授有关矿产资源的地质知识。

1924年2月,於崇文出生于上海,父亲是纱厂的一名会计,母亲年轻时曾为纱厂女工。1943年,高中毕业后离开沦陷的上海,辗转江、浙、闽、赣、湘、黔、川、滇诸省,长途跋涉,进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北上北京大学。从小学到大学,他几乎都在抗日战争的动荡中接受教育。因此他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接受的就是终生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

读小学的时候,於崇文对各课学业都非常用心,然而老师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发现他作业中有些字写得不够好,就在上面圈点,并且在课堂上打他的手心,被打的疼痛使他从此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习惯。1932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上海,他们全家回到宁波大碶老家避难。那时他才8岁。他跟父亲去水塘边用竹筐捕虾,芝麻成熟时节,又跟着父亲去收割芝麻。由于他搬运芝麻秆时不太经心,使一颗颗芝麻洒落在地上,受到了父亲的严厉责备,父亲告诫他:“凡是做一件事,必须认真做好。”这件事和老师打他手心一样,使於崇文终身牢记,必须认真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进入初中后,於崇文在学好各课课程的同时,还喜欢阅读课外书。他的读物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学校开办的小图书馆,老师积极鼓励他们自由向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也规定了几种必读的课外读物。另一个来源则是家中藏书,其中包括《希腊神话》《古史勾奇录》《一千零一夜》《金银岛》和《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书籍拓展了他的想象力。他既阅读过鲁迅茅盾巴金等老一辈作家的文艺作品,又阅读过西方国家和苏联的文学名著,包括艾思奇和胡绳等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以及来自苏联的社会科学书籍。初中和高中教育,使他奠定了广泛的学术兴趣和自学成才的能力。

1943年,於崇文在父亲的支持下离开沦陷的上海,开始了奔赴内地的长途跋涉。1944年上半年,他只身到达重庆,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是又从重庆转赴昆明。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西南联大号称“民主堡垒”,同时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方三大名校南下联合办的大学,名家荟萃,是青年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在政治民主的熏陶和众多名家的指引下,西南联大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为国家培养了像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栋梁之材,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於崇文有幸在西南联大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中度过了虽然短暂但影响却极其深远的两年学习生涯。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上半年西南联大北上分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全体学生自由填写志愿,於崇文进入北京大学继续学习。

一块耐火砖,诱发他走上了终生研究地质科学的道路。

於崇文在奔赴重庆的途中,到了湘南零陵他二哥工作的一家耐火砖厂。为了生计,他在这家厂里干起了耐火黏土成分分析的活儿。工作期间,适逢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早期毕业生、在湖南地质调查所工作的靳凤桐先生,负责勘查耐火黏土资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於崇文跟着他爬黏土矿的矿洞,从此播下了以后学习地质学的种子。进入西南联大后,他选择了地质气象专业学习,西南联大北上分为三个学校后,他考虑到北大地质学系享誉国内外,因此志愿入学北大地质学系。

北大图书馆和地质系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为青年学子打开了引人入胜的知识宝库。北大地质陈列室中系统成套的岩石、矿物、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标本,丰富的地球物质和地球历史的实物记录为青年学生打开了走向自然界的大门。物理学和化学实验室及岩矿与地史古生物实习室向学生开放,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可以反复验证实验结果或扩展实验范围,并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面对优越的学习条件,於崇文立下了为基础自然科学地球科学相结合奋斗一生的决心。

然而於崇文的科研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50年代,於崇文因学习苏联和“向科学进军”曾受表扬,继而又在“红专辩论”中因“走白专道路”和“知识资本论”而受批判,并在1958年被“拔白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四年,军宣队宣布专家教授下放干校劳动。一声令下,於崇文立即行动起来,最令他踌躇不决的是大量俄文原版和英文翻版专业书籍如何处理?想到今后扎根农村体力劳动,书籍已成多余的无用之物,他下狠心将这些外文专业书籍装了十六七个麻袋当废纸卖掉,轻装上阵。这些书以后再也没能找回来。到了干校,於崇文老老实实地从事体力劳动,包括砍柴、挑粪、种菜、插秧、催芽和打土坯、砌墙盖房等工种,来者不拒。1971年,於崇文被抽调至福建教改小分队,参加教育革命。在此期间,他在闽南地区主要矿山进行地质调查和考察,并搜集实际资料,整理编写成结合闽南矿床实际的矿床学教材。他和闽南地质队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他们传授有关矿产资源的地质知识。

於崇文对学习和科研有三条座右铭。第一条是古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第二条是屈原离骚》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三条是实践论认识论:“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参加工作以来,於崇文经历过不少曲折,这些磨炼使他建立起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选定了一条道路,不管风云变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直到今天,於崇文深感自己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说自己算不上有什么贡献,然而扪心自问,还不致愧对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