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顾更青委员采访记:得志淡然,失意泰然

顾更青委员采访记:得志淡然,失意泰然

【摘要】:房内悬两方退休证镜框,还有三帧政协委员集体照。顾老概括他的身世和处世观用了16个字:“历程坎坷,起伏较大。得志淡然,失意泰然。”新中国成立前,一家人赖顾老当小学教师收入维持生计,经济自然困难。子女们有克己奉公、顾全大局、自力更生的好思想是与顾老夫妇言传身教分不开的。顾羽红现在被推为北仑区政协委员。音乐家雷振邦、雷蕾父女俩都是全国政协委员,老顾和女儿都是区政协委员。“父女委员”实为罕见。

■ 郑鹏飞 贺孝龙

8月酷暑的一天,我们怀着敬意,从柴桥乘车到大碶头,探望、采访镇海县、北仑区政协委员,富有传奇色彩的顾更青同志。他早已退休,今年七十又七,近耄耋之年。这样的高龄,理该居家纳福,然而他退而不休,还有许多义务公干,要不时外出,因而事先与顾老电话相约。叩门之后,出来开门相迎的果然是顾老,随顾老之后是他银发飘逸的老伴陈青庄。两位老人慈祥可亲,十分热情。顾老清癯,陈老发福,精神都相当健旺。

跨进墙门是一方小小庭院,满是花草盆景。一间楼房前种有两株参天水杉。我们在树荫下坐定,片刻之后,顿觉清凉神爽,一消暑热。梁柱上挂着鱼篓鱼竿。楼下是顾老卧室,斗室内没有豪华陈设,只放几件老式家具,足见顾老生活简朴。桌上放有棋盘,尚留残局。壁上挂有友人相赠的字轴和自己所作的油画,还有一把小提琴。顾老执教一生,多教音乐美术课。他会多种乐器,尤喜钻研油画,是位多才多艺的老人。房内悬两方退休证镜框,还有三帧政协委员集体照。

我们看到他案头放着许多要写要画的文卷,还不时有乡邻来相邀求助。顾老安度晚年,何操诸多事务?顾老说:“为有关部门办事,乃老有所为,理当尽绵薄之力。乡邻们既是我同在农田里滚大的伙伴,又是我为难时的精神支持,人当知恩图报,他们求助点小事,怎能推却?”顾老曾谦恭地说过,行年七十有余,一事无成,如今夕阳余晖,仍要努力学习。身体虽露竭蹶之态,但思想不可落伍。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您老真正应了刘禹锡的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们此来是为更深入了解顾老身世和作为的,他理解。真挚、诚恳是顾老一生恪守的为人之道。此刻相处的一个是半世纪来莫逆相交的故友,一个是一见如故的新知。三人围坐小方桌,边喝茶,边开怀畅谈,一无顾虑。

顾老概括他的身世和处世观用了16个字:“历程坎坷,起伏较大。得志淡然,失意泰然。”他确实是轻视名利、淡泊为生。1957年前他是区校校长,后多次遭到不白之冤。平反落实政策后,从不计较职位问题。他说:“能恢复我小学教师的地位和荣誉则别无他求了。”在住房问题上也抱这样的态度。顾老子女多,住房窄小。新中国成立前,一家人赖顾老当小学教师收入维持生计,经济自然困难。新中国成立以后,老伴也参加工作,满怀希望从此生活改善,也能改善改善住房条件。不料1957年厄运降临。此后20余年连糊口尚且困难,何谈改善住房。1980年后,孩子们相继成家,住房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顾老夫妻俩均是大碶小学教师,大女儿是该校骨干教师,大儿子是该校校办厂技术厂长,论一家与学校的关系,论顾老住房实际情况,论顾老长期身受的委屈,申请分配公房是绝对有理由有条件的,学校领导也关心这一问题,想共谋解决。但顾老坚持自己克服,把权益让给别人。好在几个孩子都是苦出身,能尊重父母意愿,克勤克俭,千方百计,自己解决了住房问题。子女们有克己奉公、顾全大局、自力更生的好思想是与顾老夫妇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顾老1918年出生于大碶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从小参加农活,读小学时课余也得干活,1957年被错划右派后又参加20余年农事,所以说他是货真价实的半个农民。77岁高龄还身挺、步健,这与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不无关系。如今是“梅花虽瘦,却无寒相”。黝黑脸膛刻上深深的皱纹,谁都会体察到老人一生是饱经风霜,从他的举止言行中,你会领悟顾老有知识分子的气度,又具劳动人民的本色。

谈及家庭,顾老感慨万千,流露出对四个孩子颇有内疚之情,由于自己政治上的压抑和经济上的窘迫,牵累了他们。在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给他们的唯有精神上的疼爱和勤俭立业的教育。四个孩子天资聪颖,靠自我奋斗立足社会。大女儿顾羽红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然而高考得高分终被除名。自己在家乡谋得代课一席,又遭拦阻,最后只得潜入郭巨山区偏僻山村代课谋生,现为大碶小学教师。大儿子顾柏叶,初中毕业辍学务农,后凭自己钻研工业技术,颇有成绩,现为大碶小学校办厂负责人之一。次女名义上寄养于塔峙岙一农家,实际为生活所逼而送人。提起此事顾老低头无语,我们理解他的心情。次子起名“米海”,注定是种田人,小学毕业就从事农业,以后靠自己刻苦钻研成为大碶电工。顾羽红现在被推为北仑区政协委员。音乐家雷振邦、雷蕾父女俩都是全国政协委员,老顾和女儿都是区政协委员。“父女委员”实为罕见。谈到此,老顾笑逐颜开,似乎往昔的苦水一扫而净。

孩子们都了解父亲的为人,理会父母的苦衷,懂得家庭的实际,故能同甘共苦,默默地承受压力。顾老既内疚又感激。顾老感激孩子,更感激老伴能同舟共济。特别是在他离家“教养”期间,陈青庄老师独立支撑门户,承受内外压力,其艰苦可想而知。患难夫妻靠情靠爱靠理解。陈老师深深了解老顾的为人,故能万苦不辞。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开云翳。现在顾老的家庭蒸蒸日上,充满天伦之乐。中午,和我们同桌进膳的有顾老的大儿媳和孙女、孙子等,他们都是彬彬有礼,笑容中透露孝心,道道地地承欢膝下,真不愧为“五好家庭”。

别看顾老今天笑谈往事,心情似乎很轻松。其实这笑这轻松,极其来之不易。政治上受压,经济上受窘,若没有大海般的胸怀,没有坚强的承受能力,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这生机陷于绝境的长长日子,不可设想能熬得过来。

顾老一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和振兴中华民族始终是敬佩、坚信的,并全身心地投入党的事业中去。新中国成立前曾帮助过地下党开展对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建设竭尽奔波之劳。这样的感情,这样的作为,绝非一时狂热,有其历史渊源。顾老在大碶时敏小学读书时,在共产党员教师的教育下,很快懂得了革命的基本道理。“九一八”日寇入侵东北,全国掀起救亡运动,他受到了活生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国力弱,受屈辱,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创痕,由此产生要爱国、要救民的最初愿望。1934年,由顾荆庸介绍到镇海报社当印刷工人,在此期间更多地接受了进步思想。1940年日寇轰炸,目睹报社被焚,人民遭殃的惨状,他沉痛悲愤,深恶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后去鄞西民教馆工作和樟村教书,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1941年宁波沦陷,他回家参加顾荆庸领导的农民运动,结识了李侠民烈士和陆子奇等众多共产党员。耳濡目染,顾老对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救民政策和作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坚定了自己的斗争意志。此后顾老在灵山小学、山门小学和后所小学教书时结识了一些地下党员,并成为莫逆之交,一起阅读革命书刊,一起谈论革命道理。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也教育了他所教的学生,当时有“红色传播”之称。顾老没有很高的学历,全靠自己奋斗和友好相助而立足于教界。为糊口,“稳”教书。可顾老偏偏要做“不稳”分子。顾老说:“这段时期影响、起伏较大的两三件事不妨再扯一扯。”

1945年顾老任柴桥区后所小学校长时,聘用了一些进步教师,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当时有励艺夫(现在是中国科普作协理事,《中国名人录》有传)、邱建民(现在是儿童文学家、科学文艺作家,《中国文学辞典》有传)、唐志勤(曾任《浙江日报》副总编),还有本区退休教师陈亦请和顾啸林等。中学美术教师沙丁(著名版画家)也常来做客。他们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都酷爱艺术,追求进步。为了充实自己,由艺夫发起,成立“从艺石室”。没有经费,也无资料、工具,只好因陋就简,废物利用。课余大家待在“从艺室”里自学作画,互相切磋。条件虽差,干劲倒足。沙丁常来参与研讨,也作指导。斗室极小,天地却大。谈艺术,谈形势,阅读进步书刊,获益匪浅。活动时间长了以音乐调剂精神,有时弦乐悠扬,有时高歌悲壮。当时外界给后所小学戴上一顶“红色”的帽子,引起国民党当政者恐惧而干扰。不久大家各奔前程,相聚仅一年,却留下平生难忘的回忆。谈到此,顾老感慨陡起,他说:“同路人有的全国成家,有的本区出名,亏我还是当时的大哥,至今却一事无成。莫怪机遇,根本问题在于自己缺乏顽强的意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当然,看到故友成家出名,我也欣慰。”

“从艺室”使顾老终生喜爱美术,尤钻油画,多有功底,由此为社会做出难能可贵的贡献。区党史办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业绩需存档或出刊,但大多没有留下肖像实照,于是请顾老回忆揣摩。顾老对某些志士的风貌记忆犹新,他画过罗德生烈士遗像(罗是1947年“大碶缴枪”领导人,后在解放舟山战争中牺牲),画过镇海县早期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王文荣烈士遗像。应镇海县志办之请,画过镇海县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顾荆庸同志的遗像。这些画像经家属观看后,均表满意。因《镇海革命史图片集》刊出需要,画了1931年在大碶新庙广场召开抗日救国大会的壮观场面(顾老当时亲身参加过这一大会)。还画了《大缴枪》组画(该画在镇海城关和下邵乡展出过),那是顾老亲身经历过的,故尤为逼真。

顾老于1979年退休后被大碶小学继续聘用,时间长达7年。在此期间,除授课外还负责指导美术和科技兴趣小组。学生作品多次获奖,如石刻《屈原》、布贴《白猫》和科技作品《海岸哨兵》等。顾老不仅悉心教育学生,还与青年美术教师俞仲毅结成忘年之交,共同切磋,互相研讨。俞仲毅拜顾老为师,在顾老那里获得许多美术知识,技艺长进不少。俞老师后考入浙江美院,对顾老万分感激,顾老则认为即使有助于俞老师,只是一些皮毛之技,“修行”还是靠俞老师自己。俞老师美院毕业回原校执教,顾老风趣地说:“我们现在当‘师徒换位’了。”谦逊和朴实是顾老一贯品格,使顾老最欣慰的是学生的茁壮成长,青年一代的出类拔萃。他借用刘锡禹的诗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那是足慰生平了。”

第二件是顾老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缴大碶警察所枪支的事。《镇海党史资料》记载:“1947年10月,余力行到达镇海江南,与三东工委委员陈志达取得联系,分析形势,商讨工作,选定以清水桥泰清乡中心小学为立足点,和镇海县地下党负责人罗德生开始筹组武工队,开展缴枪斗争工作。”1947年顾老任泰清乡中心学校校长,聘用地下党员胡廉庄任教,又结识了罗德生和陈志达等同志,这些同志常来该校,也常到顾老家中,有时还住宿过夜。地下党组织信任顾老之后,要顾老帮助他们开展“缴枪”斗争。顾老向有爱国思想,感佩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这些地下党员都是顾老的挚友,受“士为知己者死”观念影响,所以他敢担风险,欣然应允。由于顾老曾在《镇海报》工作过,就以记者身份,深入警察所,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和枪支(机关枪)放置房舍,画制进袭路线图。顾老家与警察所近在咫尺,自然就成了议事的大本营。经过周密部署,采取白天奇袭,终于完成了“缴枪”斗争任务。这批枪支几经藏运,安全出海,送往浦东根据地。案发后顾老和胡廉庄、张顺利三人被捕,在余姚“戡乱特刑庭”,受尽严刑折磨,几度死去活来,后致腿残。三人共商对策,口供一致,矢口否认,生死同命,不可累及他人。后被解往杭州的省法院,经多方活动而获释。这是顾更青同志与党组织一段风雨同舟的历史。

1949年,春雷震大地,镇海解放,万民欢腾。顾老所盼望的劳苦大众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顾更青风华正茂,党也信任他,任命他为区校校长。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真想有一番作为。不料1957年厄运降临,整风“反右”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并定为“历史反革命”,撤公职送“教养”。他虽怀有难言之痛,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依然不变,常想:“我个人得失算什么,苦苦难难能过就好。”又自思:“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总有变‘不白’为白的一天。”真正是“失意泰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党组织对“大碶缴枪”历史事件重新调查后重下结论:顾更青同志是进步人士,为此事出过力、担过风险。被国民党逮捕以后,能坚守党的机密,未损害党的形象,未破坏党的组织,应予彻底平反。“右派”问题纠错改正,结论肯定顾老对革命有功,然而顾老从未以功臣自居,还是从严责己:工作不周,言语欠慎,给党组织带来麻烦,险遭不测。在顾老的言行中,时时处处体现着“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风采。人们看到,顾老现在确是“好学有为、自强不息”。有友人赠顾老一幅横批,上书:“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以为这是今日顾老的真实写照。

落实政策后,顾老认为,“去时”无法挽回,“来日”当可把握。顾老平时乐意为大家服务,凡是写写画画的,都有求必应。将学校之事视为己事,乡邻的事也义不容辞。村里一方宣传窗,一年更新10期左右,编写绘画几乎是他一手包干。镇政府要他画、写的,他视为分内之事,曾为镇政府编写《名镇志》。为修县志、地名志、教育志、建设志都竭尽所知,提供资料,积极参与,不遗余力。

顾老身为政协委员,尽心尽力尽智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致力于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例如为开发旅游事业,他不顾年迈力衰,遍访本区山山水水、名胜古迹,两上灵峰禅寺,两闯网岙龙潭,探过古育王寺遗址的涌见岩,攀登奇岩突兀的龙角山巅,察看瑞岩古刹遗址,披荆斩棘上灵芝山,跨进古木葱郁的瑞岩老林。新路岙、白石、青滩庵、城湾等水库都留下他的足迹。顾老外出考察时总是肩背画箱,或作速写,或作油画,画山林风景,画古迹遗址的特色,以供日后参考。他写的《关于开辟北仑区旅游事业的探讨》和《充实瑞岩寺森林公园的设施和开辟灵峰寺果木公园的设想》都获了奖。

“珍视一生俭朴,力保晚节,我之所愿。”这是临别时顾老说的一句话,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次探访,我感受颇深,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

贤哉顾老,你确是一个修于身、齐于家、德于人民、功于社会的长者。

“得志淡然,失意泰然”——多么飘逸的风采!

(文载1994年12月北仑文史资料第4辑《当代北仑人物政协委员风采录之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