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显民:侨乡大碶的原堇风甬剧团团长

贺显民:侨乡大碶的原堇风甬剧团团长

【摘要】:■乐炳成上海堇风甬剧团曾风靡江南,享誉京城。该团团长贺显民乃是我镇贺家人。新中国成立后,贺、徐夫妇在宁波组建凤仙甬剧团。1953年夫妇俩应邀赴上海堇风甬剧团,贺显民任团长。上级十分重视甬剧的发展,即拨款资助,并批准各甬剧团转为国营剧团。首都的戏剧专家评荐甬剧是一颗“蒙尘的明珠”,这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贺显民更致力于改革甬剧。贺显民一生在舞台上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50余个,被文艺界誉为“性格演员”。

■ 乐炳成

上海堇风甬剧团曾风靡江南,享誉京城。该团团长贺显民乃是我镇贺家人(《中国戏曲志》初稿记故居为周隘陈)。贺显民原名国忠,生于1922年,自幼聪颖好学,酷爱宁波地方戏曲。从小随姑父曹显民学唱,曾用艺名“筱显名”。继从老艺人朱宝声学唱四明南词。用艺名在电台唱“宣卷”,开始说唱生涯。

抗日战争时,贺老师客串宁波滩簧,自编自导自演甬剧《华姐》,是甬剧始演时装戏的开创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由此从电台走向舞台,闯出“改革甬剧”的路子。与甬剧著名花旦徐凤仙同台演出,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心协力揣摩百家之长,兼收并蓄,秉烛达旦切磋技艺,使甬剧在百家剧种中升华了品位。1949年冬,两人喜结连理。

新中国成立后,贺、徐夫妇在宁波组建凤仙甬剧团。为配合各项政治运动编演了许多剧目,颇受群众欢迎。徐凤仙一度欲改唱越刷,贺显民苦口婆心劝说:“坚持甬剧阵地,才是雪中送炭,无愧家乡父老。”1953年夫妇俩应邀赴上海堇风甬剧团,贺显民任团长。剧团一度因演现代戏而经营收入不佳,他动员妻子变卖饰物接济生活困难的同仁,并常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和录音稿酬分给家庭困难的老艺人。他为人的品德一向有口皆碑。在此期间,他向文化部艺术局呼吁:“甬剧亟须扶持!”上级十分重视甬剧的发展,即拨款资助,并批准各甬剧团转为国营剧团。

1958年贺显民率团到浙东下海岛、入山岙、去农村、进工厂,搭台掌灯,宣传演出,并总结出“边演出、边宣传、边劳动、边生活、边创作、边辅导”的“六边”经验,由此获得“上海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称号,他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工作者。

1962年,率团赴京汇报演出《半把剪刀》等剧目,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首都的戏剧专家评荐甬剧是一颗“蒙尘的明珠”,这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贺显民更致力于改革甬剧。他融汇四明南词的独特之长,改造原来的民间曲调,并将原属26(兰拉)的老基本调改成52(沙兰)的新基本调,丰富了甬剧唱腔旋律。后来又将大、小提琴加入乐队,为幕前幕间烘托舞台气氛,增强表演感染力。

贺显民一生在舞台上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50余个,被文艺界誉为“性格演员”。尤其在《半把剪刀》一剧中,一改过去脸谱的旧程式,把反面角色曹锦棠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恰到好处。行家评论其表演是“眼中有戏、心中有戏、身上有戏,连背后也有戏”。他为了研究不同剧目,不同人物的唱腔和造型,往往从夜戏结束琢磨至东方发白。

※贺显民作品海报

贺显民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国文联及戏剧家协会会员,出席过全国第三届文代会,是一位兢兢业业为党、为民族文艺事业而奋斗并富有成果的艺术家。在“文革”期间,横遭诬害凌辱,含冤而逝。1979年获平反昭雪。

(文载1994年9月《岩乡情愫》,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