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在热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商业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李权时发出诚挚的致词,向来自全国的商业巨子、教授、专家请教,聆听他们对国家经济状况与前景的看法,并征求与会者对振兴经济的意见。后赴美国留学深造,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荣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当时身居香港的李权时以经济学博士的身份在香港募捐资金支援抗日。......
2023-09-27
■ 乐炳成
大碶镇横河小李家是个颇有名望的革命大家庭,全家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振兴中华立下了光辉功绩。这里只简述“八仙”中一员——李俍民先生二三事。
李俍民,又名名恺、名星。1919年3月12日出生,从小在父母熏陶下勤奋好学,爱文学,专外语,怀文学醒民之志,行文明兴中华之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横河抗日救亡工作团,用戏剧、歌曲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1931年5月在其父兄支持下赴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抗大四分校毕业后,到淮宝中学任教,并自学俄文。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外文系,开始翻译苏联儿童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译所、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所等单位。
抗美援朝时随军赴朝,在彭德怀元帅身边当外文翻译。志愿军凯旋到京时,党中央在怀仁堂设宴,为援朝功臣洗尘。席间,彭总要李俍民唱曲助兴,李略思后即弹唱了《文姬归汉》胡笳十八拍。首长听他弹唱得悲中见壮,柔中生刚,声情并茂,霎时掌声不绝。谁知他唱了此曲,不幸埋下了祸患。
彭总遭错误批判之后,有人说李俍民那年在怀仁堂弹唱《文姬归汉》别有用心,乃利用古曲攻击大好形势。为此被贬调到浙江黄岩县县中当外语教师。
人生的挫折是难免的,然而人生的抱负通过自己奋斗仍可达到。李俍民先生自1940年至1964年20余年时间专心翻译外国文学,主要译作有《牛虻》《柯楚别依》《斯巴达克思》《白奴》《游击老英雄》等外国名著约520万字,是我国颇有成就的文学翻译家。
李老非常关心故乡的民间文化。1983年,李老追忆胞兄李长来烈士讲述的家乡山川风情,整理了《龙角山与虎头岭》的民间故事,刊于《浙江风情》。
1985年6月,我与陈培加老师冒昧去上海淮海中路1291号拜访李先生。李老平易近人,热情好客,鼓励我们搞好故乡民间文学。他不但提供素材,还亲自写稿。多次来函关心家乡民间文化,信中还讲了他自己大家庭的兄妹妯娌虽天各一方,但他们办起家庭交流文刊,每期轮流编辑印发,稿源由大家庭成员提供,互相交流思想心得,互通学习及事业上情况。李老如此言传身教,意在勉励我们以文会友,使我们感动备至。
(文载1994年7月《岩乡情愫》,有删改)
※《牛虻》书影
有关侨乡大碶的文章
大会在热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商业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李权时发出诚挚的致词,向来自全国的商业巨子、教授、专家请教,聆听他们对国家经济状况与前景的看法,并征求与会者对振兴经济的意见。后赴美国留学深造,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荣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当时身居香港的李权时以经济学博士的身份在香港募捐资金支援抗日。......
2023-09-27
■韩朝阳※鲁克鲁克,原名邱建民,大头村人,著名儿童文学家。鲁克在儿童文学领域笔耕不辍,成果丰硕,《谁丢了尾巴》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二等奖,《鲁克童话新作选》获新时期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首届冰心儿童图书优秀奖,《365夜知识童话》获1994年全国少儿科普优秀图书二等奖。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是全国“科学童话十家”之一。......
2023-09-27
1993年12月21日,由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陈德来主席带领,一行十人再次到溪东村进行民间文学考证。这对于民间文学圈外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我得知后,于8月24日去育王楼宾馆陪同客人到湖塘村乐氏宗祠进行考察,并相互交流了民间文学的情况。日本民间文学称为“口承文学”,说来倒蛮确切。又告知在溪东采访的民间传说及论文已陆续刊登在大学学报上。......
2023-09-27
农民协会根据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向县政府提出收租务必统一使用“十六两制”新秤,并在秤头上装订铜牌,以资识别。地下党员李侠民等同志得到消息,立即发动近千名群众,集结在解押农会干部的汽油船必须经过的清水桥和大青龙桥一带,举行规模空前的抗议示威。在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筹划下,顾荆庸出面与黄大梁等当面交涉,黄大梁、沈友梅从自身利益考虑,同意成立“镇海县农会江南办事处”,让顾荆庸当了主任,使农会又恢复了活力。......
2023-09-27
陈怡良先生继承了他祖辈的遗德,一直乐善好施。它是陈怡良先生1992年捐资120万元兴建的。陈怡良先生花费了20多万元将其旧居修缮一新,又无偿捐赠给镇政府,并起名为耆英活动室,作为有一定知识水准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陈怡良先生和他祖辈的业绩。......
2023-09-27
■乐炳成上海堇风甬剧团曾风靡江南,享誉京城。该团团长贺显民乃是我镇贺家人。新中国成立后,贺、徐夫妇在宁波组建凤仙甬剧团。1953年夫妇俩应邀赴上海堇风甬剧团,贺显民任团长。上级十分重视甬剧的发展,即拨款资助,并批准各甬剧团转为国营剧团。首都的戏剧专家评荐甬剧是一颗“蒙尘的明珠”,这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贺显民更致力于改革甬剧。贺显民一生在舞台上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50余个,被文艺界誉为“性格演员”。......
2023-09-27
从前,如是丧家出殡,无论住哪一方,必要绕道上墩。据说,原有一位被皇帝封为“吓朝大人”的大俞家人祖先,为明朝进士,吩咐儿孙,自己死后灵柩返乡葬于薛家桥“石人石马”处。派去打探的两名仆人飞奔来报,说由三名轿夫相随的陈布雷先生的大轿在上墩东街那边停驻,先生下轿托帽在手,随一小童,步行过桥来了。伯父下车,手扶古桥扶栏,热泪盈眶。相机记录了这动人的一幕。......
2023-09-27
■赵鸣皋[1]横河三校是指最早的横河公学及其以后的敬德小学、公德小学。李氏三代说的是我师李琯卿先生、李母曹太夫人和琯卿先生子女——烈士李长来兄弟姐妹。横河最早的学校——横河公学,是李师奉母命于民国初年出资创办的,后每年资助银圆三百。我自幼家居横河,与李师同村,好长时间受李师亲炙,深知先生爱国情深。......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