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李诚立世系考-明代抗倭名将李诚立及其家族

李诚立世系考-明代抗倭名将李诚立及其家族

【摘要】:李诚立因抗倭有功,后升任副总兵,是与戚继光将军并肩作战的明代抗倭名将,转战浙东沿海,扫平倭患,立下战功,但不幸因久骋战场,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在李诚立提议下,戚继光将军到东阳、义乌招募新兵,训练成“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成为抗倭劲旅。因李诚立居于灵岩下李家,故建墓于乌石岙。李诚立之子,名广平,字云蛟。

■ 韩朝阳

宁波市北仑区志》的古代人物中,载有李诚立传;镇海口海防遗址展览馆中,展有李诚立的墓志铭,系由礼部尚书薛三省撰文,刑部陕西靖史主事承德郎邵忠辅所书。据墓志铭所记述,李诚立,字符德(民国《镇海县志》中为元德),李纲之玄孙。碑中有“□世清苑草桥社人,以开国功升□部指挥”语,其祖李纲袭职浙江都指挥职。其父李釜亦官备倭浙江都指挥。李诚立因抗倭有功,后升任副总兵,是与戚继光将军并肩作战的明代抗倭名将,转战浙东沿海,扫平倭患,立下战功,但不幸因久骋战场,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诚立墓志铭

据史书记载,李诚立的祖辈世代为武官,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以来,相继在定海(镇海)任职,尽守土之责,为这一带的百姓平安做出了贡献。民国《镇海县志·职官表》载,李诚立的先祖李恭,为直隶临淮(今江苏省泗洪县)人,在明洪武年间以征战功,后升为宁波卫世袭百户。其子李达,在永乐年间(1403—1424),以征邓茂七之功,升任为定海卫世袭指挥佥事。民国《镇海县志》中将李达列为李氏在镇海世袭任职的第一世。

李凯,李达子,职官表列其为二世,袭职升浙江都指挥。明宣德年间(1426—1435),受命出征交趾(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战死于征场之上,官至二品。其妻王氏,系官家之女,知史书,明大义,事姑舅始终尽孝,时李纲年方龆龀,由是含辛茹苦,抚育遗孤成长。到明正统年间(1436—1449),李纲袭职都指挥,调定海卫,时其母每每训诫他:“汝父死国事为忠臣,汝其勉承先绪。”李纲则泣之以对曰:“不敢忘。”王氏九十而卒,旌其门曰“节孝”。这在民国《镇海县志·列女传》有载。

李纲(三世),袭职浙江都指挥职,后由杭州右卫调至定海卫。据民国《镇海县志·人物传》载,他治军“严明,有勇略,军旅振兴,衙门、城隍均于修葺,有政绩。性尤孝顺,母病危笃,每夜焚香北辰,以祈病愈,亲调药剂以进。母卒,丧葬惟谨”。

李釜(四世),字宝山,即为李诚立之父,官备倭浙江都指挥,严于治军,勇于抗倭,极有威名。

李诚立(五世),字元德,幼时即随父从军帐中,受其父言传身教,从小就怀有报国为民之心。其父去世时诚立十六岁,受袭任备倭定海(镇海)指挥,因当时倭寇侵掠频繁,督府镇海时“上征兵四集,檄下诸指挥,构顿舍各三百”,李诚立独为一日办成。当时督府所以称其材,可任为将。在镇海八年,调任松海备倭把总,行都指挥事。他严肃军纪,能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与戚继光将军共同抗倭,以战功升福建行司,转广东游击将军。在李诚立提议下,戚继光将军到东阳、义乌招募新兵,训练成“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成为抗倭劲旅。在台州一带连胜数仗,倭患始平。明万历七年(1579)春,浙东一带倭患又起,万历皇帝亲自召见李诚立,授他备倭都指挥、镇海大将军之职。在赴任途中,取道过家,终因久骋战场,积劳成疾,溘然而逝,时年仅四十二岁。因李诚立居于灵岩下李家,故建墓于乌石岙。

李诚立之子,名广平,字云蛟。身材极为魁梧,器宇轩昂,有其父之气概。后官迁临观把总,因举家外迁。

(文载2015年11月北仑作家文丛第三辑《海濡拾遗》,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