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难忘逃难经历:侨乡大碶

难忘逃难经历:侨乡大碶

【摘要】:■屠明华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日本鬼子进村,老百姓携老牵幼,惊慌逃难的镜头,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逃难的情景。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经常派遣战机向解放军的军营及民居进行轰炸。当时六岁的我,同父母兄妹住在塔峙西岙马家的一个远房姑妈家里,同凤洋也来逃难投亲的一家合伙弄饭吃。但是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军仍有飞机从定海飞来北仑沿海一带骚扰。12月底,敌机销声匿迹,人们全都回家,历时两个多月的逃难生涯终于结束。

■ 屠明华

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日本鬼子进村,老百姓携老牵幼,惊慌逃难的镜头,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逃难的情景。

1949年5月,家乡解放,解放军的部队仍驻扎在北仑沿海一带。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经常派遣战机向解放军的军营及民居进行轰炸。因为当时我军还没有高射炮,这些敌机肆无忌惮地飞得极低,甚至连驾机的飞行员都能看见。有一天,我同一小伙伴在门口玩,突然,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一庞然大物从头顶掠过,眼睁睁地见到两颗炸弹丢在驻有解放军部队的新庙。

敌机隔天或每天就会来一次,飞来时那“唿呖呖”的轰鸣声就使人毛骨悚然,不知发现了什么目标就“哒哒哒”地用机关枪扫射,丢下几个炸弹才飞回去。初时,听见飞机声一响,村民以为村里就要挨炸,男女老少惊慌失措地往外跑,驻扎在村里的解放军大声地喊着:“不要跑,卧倒!”但是人们听不懂解放军的北方话,还是毫无目标地蜂拥似的跑,敌机在上空扫着机枪,人们呼爹喊娘地跑得精疲力竭才坐在地上不能动弹。

后来,村里刚上任的民兵队队长向大家传达了上级对付敌机的几项措施。首先是每户家里放一张八仙桌,上面盖上几条棉被,敌机来了人躲进八仙桌下,机枪子弹射不透,房子炸坍了也压不着;其次,那时地上多的是坟墓,坟头地荒草深,有的还有树木,号召每户人家在坟墓边搭一个用绿草盖的草棚,敌机来了人钻进草棚,就不易被发现;其三,因为敌机轰炸的目标多为穿黄色军装的解放军,故提倡村民都穿黑色衣服。

采用这些措施后,效果并不显著。大碶镇上一商户挨炸,躲在盖有棉被的防空桌下的一老汉照样桌毁人亡。搭在坟地里的“防空棚”也不实用,当时没有报警器,飞机来了再奔向坟地已经为时过迟,有的老年人干脆全天都坐在坟地,中饭由儿孙送去。飞机来时,村民在摄人魂魄的引擎声中惊慌地向就近的“防空棚”里钻,哪管是你搭的还是我搭的,棚里钻满了人还是硬往里钻,有的只钻进一个头,把屁股露在外面而不顾,老人们高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千万不要丢炸弹”,吓得瑟瑟发抖的妇女抱着大声哭叫的孩子缩成一团,这些情景清晰地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难以忘却。

早稻收割后不久,为了解放金塘岛,新碶和大碶驻扎了解放军的大部队。苟延残喘的舟山国民党军更加疯狂地派飞机轰炸北仑沿海,有时敌机一天要来两三次,多处民房被炸,店铺被毁,百姓伤亡。于是,新碶、大碶的乡民纷纷向塔峙、新路岙逃难,有抬着老人的,有用箩担挑着小孩的,有牵着牛、挑着被褥餐具的,往岙里投亲靠友,没有亲朋的就住在祠堂庙宇里。一时,往日偏僻冷落的山村人声鼎沸,连祠堂和庙宇都人满为患。

敌机确实是不炸山区的,人们住在山岙里固然安全,但是谁都牵挂着家。家里养着鸡、鸭、猪,有的还有牛,都要喂,种着的晚稻必须灌水、除草、施肥。因为夜里不来飞机,于是,每户的壮劳力每天傍晚务必走十几里的路赶回家去,喂好家禽家畜,再到田里车水、施肥,做一个晚上的夜活,第二天一早再步行回岙里。

当时六岁的我,同父母兄妹住在塔峙西岙马家的一个远房姑妈家里,同凤洋也来逃难投亲的一家合伙弄饭吃。生活过得很艰难,母亲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有限的大米是不够吃的,就向山里人买刚收上来的番薯吃。开始时,还有青菜、萝卜、酱豆腐当下饭,后来连萝卜、酱豆腐都买不到了。父亲就从家里割去菜,买些咸鲓头,还挑去了一甏咸菜,才有了长下饭。

镇上的学校早已停课,已读小学二年级的好学的哥哥每天写字读课本。大人们除了回家干活外,空余的时间还上山去砍柴,帮主人干农活。山坳里虽然山清水秀,却也没处去玩,住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尤其想家,想念共同相处的小伙伴,落寞的我和大家一样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

由于每晚都有人回家,第二天就会带来家乡各色各样的消息。比如昨天街坊上又有飞机丢了炸弹,炸毁了几间屋,死了几个人;村里某家的一只黄牛被人偷走了;解放军正在大浦(岩河)里练习摇船,很快就会去解放舟山了等等。

10月中旬,解放军从下三山横渡金塘江,解放了金塘岛。但是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军仍有飞机从定海飞来北仑沿海一带骚扰。11月中旬,晚稻已经成熟,敌机来犯也已不多,人们纷纷回来秋收。12月底,敌机销声匿迹,人们全都回家,历时两个多月的逃难生涯终于结束。

(文载2017年8月《北仑革命史料选》,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