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良先生继承了他祖辈的遗德,一直乐善好施。它是陈怡良先生1992年捐资120万元兴建的。陈怡良先生花费了20多万元将其旧居修缮一新,又无偿捐赠给镇政府,并起名为耆英活动室,作为有一定知识水准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陈怡良先生和他祖辈的业绩。......
2023-09-27
■ 乐胜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中央于1926年将“二五减租”写入其政策纲领中,规定: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必须实行“二五减租”,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照原租额减去25%,统称“二五减租”。这个政策(规定)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但触犯了大地主和地方官僚的利益,在许多地方无法落实,要落实必须通过农会组织的合法斗争,当时,包括大碶在内的整个镇海县江南地区因没有建立农会组织,“二五减租”成为一纸空文。
面对这一情况,地下党员王起、王博平、李侠民、陆子奇等人教育、启发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引导农民团结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新碶大路村有个叫顾荆庸的农民最先响应,他挺身而出,手敲铜锣,边走边喊:“快办农会喔!要‘二五减租’喔!杀头我来!坐牢我来!”广大贫苦农民被发动起来,大碶成立了镇海县第五区农民协会,新碶成立了第六区农民协会,柴郭地区成立了第七区农民协会,镇海县江南岭内三个区实行了“二五减租”。
但是,大地主、大财主们并不死心,当时,社会上已普遍实行“十六两制”新秤,可他们收租时仍使用二十两为一斤的“司马老秤”,明着欺骗农民。农民协会根据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向县政府提出收租务必统一使用“十六两制”新秤,并在秤头上装订铜牌,以资识别。从此,地主们再也没办法在秤杆子上使花招了。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突出,国共实行了第二次合作。第二年,镇海县成立了抗日自卫委员会,下设政治工作队。政治工作队领导对江南岭内农民协会的评价很高,在县农会改选时,顾荆庸当选为县农会干事。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他根据国民党《合作社法》规定,组织起镇海县第六区农业信用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六区信生联社”,下设26个村合作社,顾荆庸任经理,在大碶头三官堂开设业务处。
1939年,镇海江南地区晚稻歉收,奸商在新谷登场时又想压价收购。“六区信生联社”根据《合作社法》向县合作基金库和中国农民银行办理以下年春天口粮作抵押的贷款,抵制奸商用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那时,中共地下党组织正在大碶一带开展活动,从思想上、工作上给予“六区信生联社”很大的支持。1940年又发生大旱,江南地区灾荒严重,李侠民等领导人引导“信生联社”发动群众,依靠合作社的力量,开展生产自救。他们一面以口粮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一面向外界采购大麦种子,突击播种。
国民党官僚与奸商却在这个时候不顾百姓死活,趁火打劫,做粮食“贱进贵出”的投机生意,大发灾荒财,还通过官方发布“只许农民留三个月口粮,其余都得卖给政府”的公告。消息传开,群情激愤。李侠民、陆子奇等找顾荆庸紧急商议后,立即通知各村合作社,连夜打开了合作社的谷仓,把谷子分给农户。第二日,警察搜仓扑了个空,不由气急败坏,立即下令强购农民口粮,农会干部据理力争,使他们一无所获,这就激怒了丧心病狂的官僚,他们把顾荆庸等三个农会主要干部抓了起来。
地下党员李侠民等同志得到消息,立即发动近千名群众,集结在解押农会干部的汽油船必须经过的清水桥和大碶青龙桥一带,举行规模空前的抗议示威。一时间,大碶沿河两岸男女老少奔走呼号,群情激愤。当汽油船驶近时,近千名农民齐声高呼:“饿死不如犯法!”“不把顾先生放出来,砸烂汽油船!”吓得船上的镇海县长周启植不敢露面,只得把顾荆庸等三人松了绑,释放上岸。李侠民等人随即与顾荆庸商量下一步对策。李侠民等认为,县政府绝不会就此罢休,顾荆庸仍有被抓危险,决定让顾荆庸主动到县政府投案,同时聘请律师进行合法斗争。法庭上,国民党县政府理屈词穷,几天后只得把顾荆庸释放了。轰动岭内的抗粮斗争以反动政府的失败告终。
※农民斗争旧影
1941年4月,镇海沦陷,前几年好不容易办起来的合作社也难以为继,名存实亡了。一些地主乘势叫嚣:“这下‘二五减租’可以取消了!”弄得贫困的农民惶惶不安。这时候,国民党省政府新委任的镇海县长黄大梁和县党部书记沈友梅苦于在镇海难得人心,坐立不安。在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筹划下,顾荆庸出面与黄大梁等当面交涉,黄大梁、沈友梅从自身利益考虑,同意成立“镇海县农会江南办事处”,让顾荆庸当了主任,使农会又恢复了活力。农会实行了“估定法”,农田逐块估产,按“二五减租”规定缴租。这时,又有几个大地主跳出来,他们以撤回租田胁迫佃农,叫喊:“田要讨还,阿拉自己种了!”顾荆庸立即与农会干部商议了一个对策,借一所学校操场开了个大会,让佃农和地主分别在操场上表演耕种技术,说好哪个地主会做规定的农活,就可以撤田自己种,如不会,则休提撤田之事。大会上,那几个吵得很凶的地主虽然分得清五谷,却因四体不勤什么都干不动、干不了,当众出尽洋相,只得灰溜溜地跑了。农会的合法斗争在地主的一片反对声中又一次获得胜利。
(文载2018年8月《北仑地方志》总第32期,有删改)
有关侨乡大碶的文章
陈怡良先生继承了他祖辈的遗德,一直乐善好施。它是陈怡良先生1992年捐资120万元兴建的。陈怡良先生花费了20多万元将其旧居修缮一新,又无偿捐赠给镇政府,并起名为耆英活动室,作为有一定知识水准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陈怡良先生和他祖辈的业绩。......
2023-09-27
从前,如是丧家出殡,无论住哪一方,必要绕道上墩。据说,原有一位被皇帝封为“吓朝大人”的大俞家人祖先,为明朝进士,吩咐儿孙,自己死后灵柩返乡葬于薛家桥“石人石马”处。派去打探的两名仆人飞奔来报,说由三名轿夫相随的陈布雷先生的大轿在上墩东街那边停驻,先生下轿托帽在手,随一小童,步行过桥来了。伯父下车,手扶古桥扶栏,热泪盈眶。相机记录了这动人的一幕。......
2023-09-27
且说慧达获得舍利宝塔后,进行讲经传道,“戒杀行善,普度众生”。慧达是个诚实之人,信以为真,随即携带舍利与邬尚书一同进了邬府,却被软禁了起来。一定要救出这百余人的性命。一把抓住风水先生,把邬尚书杀人灭口的阴谋告知众人。※古阿育王寺邬尚书毁寺建坟的事情终于被皇上得知,于是被处死了。后人将戚堇与慧达藏身过的山称为赤堇山,其意是表彰戚堇的赤胆忠心。......
2023-09-27
大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深厚。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纷纷回故里探亲访友,寻根问祖,并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自1991年以来,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捐资已达近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社会公共事业。为褒扬孙周月琴对家乡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孙周月琴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和“浙江省爱乡楷模”称号。......
2023-09-27
郑永平说过,他父母操劳的个体养蜂业很是不易。郑永平把父母“好好读书”四个字化为行动,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当“一班之长”,成绩好得没得说。出于对优秀人才的爱护,老师劝郑永平父母设法让孩子到像样些的学校续读初中。听了中学老师的提议,郑永平父母凭着养蜂人的智慧“发力”了!几经辗转,郑永平被转入境况稍胜一筹的新中学续读。......
2023-09-27
在桂林多年,他依然担任药物及外国药典及药品情报的翻译工作。接着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叛徒”“历史反革命”等帽子,关进牛棚,无休止地“交代”、批斗,其间突患脑出血,致使半身瘫痪。1978年,经桂林市委组织部复查,桂林制药厂对他的所谓“历史问题”予以公开平反。在半身瘫痪期间,他仍以顽强的意志,每天练习左手书写,每天阅读中外书籍,从不懈怠。......
2023-09-27
※嘉溪牌坊嘉溪石牌坊位于北仑区嘉溪村西的夏树山南坡,老地名为胡家坟山,这里原为嘉溪胡氏墓园。墓园的东西南北各40至50米处的周围散有各种砖瓦砾、缸缽及青瓷片。现在只在墓园前的藁草灌木丛中独立着一座饱经沧桑的石牌坊。坊柱也有一定倾斜,经测量,东柱略偏向南倾斜5°,西柱略偏向北倾斜2°。柱间宽2.58米,露出坊柱外侧部分各长0.53米。柱间段长2.58米,加上两端各有0.07米的榫头插入坊柱内,全长2.72米。......
2023-09-27
大刀队由林头小学的体育教师当教练,每日早晨集训练刀法,为抗击日寇做准备。七时半,大刀队队员进入会场时,会场上已人头攒动,人们争相一睹镇海县第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大刀队的风采。大会在八时整召开,“岩一抗日救亡工作团”的大刀队首先登台做精彩表演。并派大刀队队员巡逻值勤,维持秩序。......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