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桥旧貌换新颜,侨乡大碶的故事

古桥旧貌换新颜,侨乡大碶的故事

【摘要】:现在,镇上的集贸中心已移至人民路坝头路一带,以上墩为中心的那几条街已成为“老街”,百年古桥也已不显山露水,不引人注目了。古桥和老街,乡情依旧,面貌已是焕然一新。现在,桥坡下的新华书店依然吸引着年轻学子们光顾。但古桥巍峨依旧,依然见证着小镇人追逐梦想的新气象,依然是倦鸟归返的梦中家园,风中游子记忆中牵系的温暖驿站,安放着浓浓乡愁,寄存着绵绵情愫。古桥,仍然让人惦记,让人心系念之。

在冬日温暖明媚的阳光下,我又来到了古桥上。散尽了昔日市井喧嚣的百年古桥,永远有着独特的神韵,在奔流不息的岩河上,它永不失水一样的淡泊和真实。

现在,镇上的集贸中心已移至人民路坝头路一带,以碶上墩为中心的那几条街已成为“老街”,百年古桥也已不显山露水,不引人注目了。除了有几个悠闲的持竿垂钓者,扶栏注视漾漾水花,行人寥寥。

我朝东而望,刚进行过老城区改造的东街,“碶字纹”作为形象标识已融入街景,桥廊下建在水面上的店面房也被改造成景观平台。古桥和老街,乡情依旧,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碶上墩桥畔建于1934年的爱国侨胞顾宗瑞先生的“瑞庐”,已作修缮。这位早期航运界闻名海外的翘楚,少年离家,就是在碶上墩桥畔的河埠头乘航船,经宝幢、宁波,又到上海,再去香港。经过刻苦努力的奋斗,他和他的儿孙后裔们,终于事业有成。迎着冬阳,顾家宗祠“庆馀堂”堂前大门两旁的对联“太山照宅地平安,临水迎门启秀杰”闪着岁月沧桑的悠悠之光。

回转身来,是西端中街与古桥的衔接之处。与昔日曾传出过卖儿卖女凄厉哭声的桥畔“南安亭”旧址含笑相对的,是一幢幢公寓楼,在冬阳下闪着馨暖之光的楼房窗口,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岩河里。流水带着光影下的盈盈笑声,淙淙流去,一派宁静祥和。

我又注视着桥坡下两层小房转角处的几间店铺。这原是我们小时候和年轻之时最向往的“大碶新华书店”。我的小弟又回忆起1977年初春,获悉新华书店第二天有再版的“数理化专业中等教育自学丛书”出售,他约了几个小伙伴,连夜在桥畔这个转角店铺门口排队,排了近20个小时。往返碶上墩的人们感到诧异:什么书让这些孩子日夜排队?这套书在196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7年再版,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小弟说,当年正是在这套丛书的引领下,才在“文革”后恢复的招生考试中,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跨入了心仪学校的大门。现在,桥坡下的新华书店依然吸引着年轻学子们光顾。

纵然桥畔千帆已过,桨声难闻,市井喧闹不再。但古桥巍峨依旧,依然见证着小镇人追逐梦想的新气象,依然是倦鸟归返的梦中家园,风中游子记忆中牵系的温暖驿站,安放着浓浓乡愁,寄存着绵绵情愫。

古桥,仍然让人惦记,让人心系念之。

(文载2018年1月2日《北仑新区时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