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侨乡大碶:古桥人文魅力

侨乡大碶:古桥人文魅力

【摘要】:从前,如是丧家出殡,无论住哪一方,必要绕道上墩。据说,原有一位被皇帝封为“吓朝大人”的大俞家人祖先,为明朝进士,吩咐儿孙,自己死后灵柩返乡葬于薛家桥“石人石马”处。派去打探的两名仆人飞奔来报,说由三名轿夫相随的陈布雷先生的大轿在上墩东街那边停驻,先生下轿托帽在手,随一小童,步行过桥来了。伯父下车,手扶古桥扶栏,热泪盈眶。相机记录了这动人的一幕。

从前,如是丧家出殡,无论住哪一方,必要绕道碶上墩。后辈儿孙跪拜爬行行“孝子跪拜礼”。无论家道富贫,丧事有多排场隆重,没绕过碶上墩都是一句空话。

据说,原有一位被皇帝封为“吓朝大人”的大碶俞家人祖先,为明朝进士,吩咐儿孙,自己死后灵柩返乡葬于薛家桥“石人石马”处。必要从碶上墩而过,儿孙们要在桥上从柩下爬行,寓意已将父亲背回家乡。之后,此风盛行。

※碶上墩

母亲在世时也给我讲过,从前人兴坐轿,但轿过碶上墩时,必下轿行走至家。母亲从小在中街的富贾儒商“天宝堂”王家的阿太身边长大,她说陈布雷先生是王家的女婿,他第一次上岳家时,天宝堂里的男丁整冠理装,都在正大门外恭迎,请来的吹行乐队也肃立迎候。派去打探的两名仆人飞奔来报,说由三名轿夫相随的陈布雷先生的大轿在碶上墩东街那边停驻,先生下轿托帽在手,随一小童,步行过桥来了。

这边厢当家太公闻讯,喜上眉梢,挥手吩咐吹行乐队:加劲吹啊!再加赏大家银洋。喜炮齐鸣,鼓乐喧天,围观之众挤得水泄不通。此后,我外祖父来省亲,或是大族里及街上出门在外之人,过桥必下轿步行至家的习惯就沿袭下来了。

在我记忆中,家人要远行时,碶上墩又成了折柳相送的古道长亭。送至桥上,请留步!岩河悠悠,流水淙淙,无语凝噎,挥手作别,渐行渐远。

抗战胜利后,我伯父一家远赴美国,祖母踮着一双小脚送至碶上墩,流着眼泪叮嘱他:不要忘记,桥的那头有你的家。桥在,家就在,要回来……祖母早已作古。1980年,离家多年的伯父第一次返乡探亲,吩咐小车司机一定要在碶上墩停驻。伯父下车,手扶古桥扶栏,热泪盈眶。相机记录了这动人的一幕。

大碶是浙东有名的侨乡。有多少侨乡出去的海外游子,从碶上墩一步三回头,泪洒而去。回来了,流着热泪,先来看望它,亲近它。那是家乡的符号和标记,记忆的红线牵系在那里。

※大碶桥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