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考证民间文学而来-侨乡大碶

考证民间文学而来-侨乡大碶

【摘要】:1993年12月21日,由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陈德来主席带领,一行十人再次到溪东村进行民间文学考证。这对于民间文学圈外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我得知后,于8月24日去育王楼宾馆陪同客人到湖塘村乐氏宗祠进行考察,并相互交流了民间文学的情况。日本民间文学称为“口承文学”,说来倒蛮确切。又告知在溪东采访的民间传说及论文已陆续刊登在大学学报上。

我国受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影响、渗透,在历史的延伸中形成了“三家”融合的民间、民俗文化。古育王的产生存在必然将其文化元素扩散延伸到民间。由此,这一带相应产生了《凤凰飞出古育王》《乌石山的由来》《石窟狐妖》《牡丹岩传说》《戚继光植树》《鱼腥草》《张佛子兴育王》等十余个既有哲理又有生动情节的美丽民间传说、故事。自1979年起,在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下,这些传说故事陆续发表在省、市乃至全国性的报刊上,由此引起了民间文学专家的关注,加之中日江南农耕民俗文化考察团又亲聆了乌石岙村民的讲述,更引起专家们极大的兴趣。1993年12月21日,由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陈德来主席带领,一行十人再次到溪东村进行民间文学考证。

溪东村素有敦厚的民风,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委托村老年协会负责人丁德才具体安排,请客人到乐松年、乐加相、张桂华、乐定华、邵雪定、邵忠卿等农户家进行座谈采访。十位专家像进了博物馆,对每个民间传说故事及细节欣赏不已,笔记、录音、拍照忙个不停。原定两天时间延长到了四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溪东村。这对于民间文学圈外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溪东村村民惊异万分,有位老农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递交给翻译:“隔海过洋来溪东,万里迢迢情谊重。问这问那为何因,为啥兴趣有介浓?”客人与翻译见了哈哈大笑,当即由翻译步韵也写了一首诗回赠:“两国人民原同宗,人类发展学无穷。民间科学渊流长,访故探源来溪东。一衣带水情谊深,和睦友好喜相逢。”

阿育王古寺

1994年8月22日,日本新潟大学教授桥谷英子与已两次来过溪东村的朝冈康二,在省民协秘书长王恬、市文联秘书长石人和先生陪同下,考察溪东村。我得知后,于8月24日去育王楼宾馆陪同客人到湖塘村乐氏宗祠进行考察,并相互交流了民间文学的情况。日本民间文学称为“口承文学”,说来倒蛮确切。告别时桥谷英子女士赠送给我一套五只精致的金属汤匙。后来王恬秘书长告诉我“五匙”谐音“富士”,又含我国民间吉祥词“五福临门”“五世其昌”之意,客人的礼中之意是相当深的。日本友人竟这样熟悉我国民间礼俗,真是敬佩倍之。桥谷女士回国后不久,寄来了她与湖塘村支书、村主任、我的合影照片。又告知在溪东采访的民间传说及论文已陆续刊登在大学学报上。嗣后,桥谷女士每逢春节必寄贺年卡给我,有时我们互相寄信交流各自关于民间文学的心得。至今,我牢牢珍藏着日本友人“五匙”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