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为:《侨乡大碶:史实与传说,惩恶扬善》

改为:《侨乡大碶:史实与传说,惩恶扬善》

【摘要】:且说慧达获得舍利宝塔后,进行讲经传道,“戒杀行善,普度众生”。慧达是个诚实之人,信以为真,随即携带舍利与邬尚书一同进了邬府,却被软禁了起来。一定要救出这百余人的性命。一把抓住风水先生,把邬尚书杀人灭口的阴谋告知众人。※古阿育王寺邬尚书毁寺建坟的事情终于被皇上得知,于是被处死了。后人将戚堇与慧达藏身过的山称为赤堇山,其意是表彰戚堇的赤胆忠心。

其实从一开始,关于刘萨诃的记载就是史实与传说相混合的。由于历史的悠远,记载的阙如,史实的成分比较少,传说的成分多。越到后期,因佛缘传说的作用,许多实际情况已不甚了了。这些已铭入世人心灵的,被神化了的惩恶扬善、净化心灵之传说,我们不妨抱着敬重的心情、宽容的心态让它传下去更为妥帖。

且说慧达获得舍利宝塔后,进行讲经传道,“戒杀行善,普度众生”。使不少山民前来聆听,其中有樵夫、木匠、石匠、路师(筑石蛋路的工匠)、屠夫等七人听得津津有味,愿意帮助慧达建座寺院,供奉舍利宝塔。于是就在涌见岩西侧的一块平地上建造了三间禅堂。虽然是简陋的泥墙茅屋,但是慧达非常欣喜,上额题名为“阿育王禅寺”。且竭诚膜拜舍利宝塔,企望有贵人相助,在此扩建寺院,让香火兴旺起来。谁知事不遂人愿,却掀起一场毁寺杀生的轩然大波。

鄞县西乡有一个姓邬的人在京官居尚书令,那年他的父亲亡故,邬尚书回家叫一个堪舆师(即风水先生)觅地葬父。风水先生奉命找到太白山北麓,见这里的山形似凤凰展翅,是块藏龙卧虎之地,即回邬府禀报,又陪邬尚书亲自观看,并献媚道:“这块宝地建造先辈坟墓,后人必会飞黄腾达,甚至有龙袍附身之望,头顶加冕之喜。可是天下胜地僧人占,慧达和尚已先前建起了禅堂,大人你何不来个‘鸠占鹊巢’……”邬尚书听了这天花乱坠的话信以为真,眉头一皱,计从心来,便走进禅堂,跪拜舍利宝塔后,坐下对慧达道:“老夫乃当朝尚书,只因家母笃信佛祖,又喜闻师傅道行高深,且兼有佛宝舍利,今老夫特来敬请师傅,光临敝舍,敬修佛事,为家母积善累德。日后老夫愿捐助重金,扩建宝寺。”慧达是个诚实之人,信以为真,随即携带舍利与邬尚书一同进了邬府,却被软禁了起来。

邬尚书见慧达中计,当即招集能工巧匠百人,将阿育王寺扒了个精光,严令工匠不分昼夜兴建坟域。一个月后,坟墓即将竣工,风水先生陪着邬尚书来此察看。邬尚书见了心花怒放,连夸风水先生有国师之才。忽然想到毁寺建坟是为世人不齿之事,万一张扬出去,声名狼藉,一时双眉紧皱。片刻后一声狞笑,面露杀气,定了一条杀人灭口的毒计。

坟域完工那天,邬尚书就将毒药放进酒里,派自己亲身护卫戚堇和风水先生带几个家奴送往坟头,并暗暗叮嘱戚堇:“凡工役一死,速将尸体就地埋葬,不得走漏风声。三日后将父亲灵柩送到大坟安葬。”戚堇一听,大吃一惊!想到自己跟随邬尚书以来,每每见他作恶多端,今日竟要残杀无辜工匠百条性命,真是丧尽天良,我岂能再助纣为虐,做刽子手呢?一定要救出这百余人的性命。只是不知如何下手,不由心事重重。猛然想到得先把这“狗头军师”处理掉,再救出这班工匠的性命。风水先生正在做国师美梦,大摇大摆来到坟地,吩咐摆酒“犒赏”。众工匠哪知是计,欲来痛饮,只听戚堇“当”的一声抽出佩剑道:“且慢!”一把抓住风水先生,把邬尚书杀人灭口的阴谋告知众人。众人这才大梦初醒。戚堇端起一杯毒酒,将这杯毒酒给风水先生灌下,他立即七孔流血。大家还不解恨,一齐动手,把那座大坟扒了个石板朝天。并叩谢戚堇救命之恩。正在此时,见大路上尘土飞扬,原来邬尚书想着阴谋已经得逞,就带10个卫士,急匆匆来看新坟。一到坟地,只见众工匠个个怒目而视,一座大坟已是黄土一堆,知道事情有变,即令卫士立即动手杀死戚堇和工匠们。工匠们咬牙切齿,与戚堇一起奋勇迎战。10个卫士怎敌得住百余工匠,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戚堇知道邬尚书不会罢休,即命工匠们各自逃命。自己却先直奔邬府,对管家说:“尚书有令,放慧达出府。”管家见是尚书的亲信护卫戚堇,哪有不信,就放出慧达。戚堇一把拉起慧达,骑上快马,往瓶壶山以南的深山避祸去了。

※古阿育王寺

邬尚书毁寺建坟的事情终于被皇上得知,于是被处死了。他是死有余辜。这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邬尚书死后,慧达、戚堇才出来。后人将戚堇与慧达藏身过的山称为赤堇山,其意是表彰戚堇的赤胆忠心。

因古阿育王这块净地遭血光所污,不能再建禅寺,又因慧达遭此重创,无力去寻找宝地建寺,便与帮助他建寺的7位山民以及戚堇在山上结茅同居,牢牢守护舍利宝塔,直到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务请后人守护舍利宝塔,择地建寺。”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才在山下建寺院(即现在的阿育王寺)。

慧达大师圆寂后安葬在原来的古育王寺遗址的后山上,后人建起塔院(即坟茔),并勒石镌刻“西晋开山利宾菩萨之塔”(利宾即慧达)的碑文,至今犹存。

古刹遗址经千年沧桑,如今已建起金碧辉煌的阿育王古寺,寺内重塑金身,佛光普照!

(文载2011年8月《北仑文博》总第5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