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东侨乡大碶:葛洪信仰的群众性和自发性

浙东侨乡大碶:葛洪信仰的群众性和自发性

【摘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这样,葛洪和葛洪文化走进了浙东民间——他是以采药炼丹、“走方郎中”的形象来到这里,并被神化了的,遂成为普通老百姓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信仰、精神情感和道德传统。用现在的话说,灵峰可谓开放型的、群众性的,人们心目中的葛洪信仰具有广泛性、民间性、自发性等特点。物质上的摧毁、湮没,不能说明民间信仰的没落、覆灭,寺院和偶像是可以不断地整修、重建的。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曾产生过自己的宗教,经历了信仰的时代。宗教改变了人类各民族历史的面貌,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气质,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影响之深,可以这样说:如果历史中抽掉宗教的内容,历史将不成其为历史。

古代社会,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产生的各种现象难以解释,就以为是无形的神的力量在主宰一切,对神的崇拜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为实现美好愿望,获得平安温饱的生活,往往祈求神灵保佑。“越人好祀”的地方文化心理和浙东民间多神崇拜,为宗教的植根提供了丰裕的土壤。这里山川壮美,林壑灵秀,气候宜人。晋唐以来,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召唤历代高僧隐士驻足。几乎与葛洪出生同年,公元282年,佛教传入宁波,首先在城郊山麓地带落脚生根,并从南宋起,与民间崇拜分道扬镳。士大夫倡导佛学,广种福田,宁波遂成佛教禅宗的一大丛林,而民间的多神崇拜也继续炽烈高扬,呈现灿烂而荒诞的文化氛围。

就这样,葛洪和葛洪文化走进了浙东民间——他是以采药炼丹、“走方郎中”的形象来到这里,并被神化了的,遂成为普通老百姓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信仰、精神情感和道德传统。有学者研究认为,葛洪的“道”是道教,而非道家。(《葛洪及其人生哲学》)道教是我国唯一自创的宗教,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结构,但因为土生土长,与中国社会和广大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鲁迅曾言:“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

新编《辞海》称葛洪为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这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所谓“炼丹术”是古人求长生不死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事实上,这种灵丹妙药是炼不出来的,但历代的炼丹方士,在长期实践中确也摸索到了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葛洪集各家炼丹术之大成,论述战国以来炼丹理论及方法,成《抱朴子》一书。以后,炼丹术发展并传至阿拉伯地区和欧洲,逐步发展成近代化学。葛洪在化学史上具有先驱者的成就。

炼丹和医学关系密切。古代的炼丹家大都兼搞医学,许多医学家也从事炼丹。葛洪的《仙药篇》记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植物,堪称原始的药物学。《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急救手册,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和诊治多种疾病的具体疗法,其中对天花症状的正确描述,是世界上最早的。更可贵的是葛洪医学思想的群众性,他周游各地,深感普通百姓缺医少药而坐以待毙的不幸,药方就采用随处可见的一般草石之品和价廉效显的常见药。治疗技术更是力求简便易行。他还通过认真观察和深入实践,提出许多特效治疗药物和最早的免疫治疗思想,而这正是普通百姓梦寐以求的。于是,葛洪成了人们心中的救世神道,灵峰(包括所有葛洪纪念地)遂成平民百姓朴素信仰的产物。

普通百姓对于深奥的道教理论和佛教学说未必明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朴素信仰,往往既信佛又信道,佛道融合难分,以至于将道教的葛洪也尊称为“菩萨”。由于达官贵人的推波助澜,宁波佛教普及甚于道教,道教的发展相形见绌。《阿育王寺志》贬斥近邻灵峰寺,谓“灵峰非佛宗,未悟拥至……”然而,“未悟”的平民百姓毫不买账,灵峰寺佛道相融、两教混合的形态,为千万人自然接受,世代供奉,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延伸着。用现在的话说,灵峰可谓开放型的、群众性的,人们心目中的葛洪信仰具有广泛性、民间性、自发性等特点。物质上的摧毁、湮没,不能说明民间信仰的没落、覆灭,寺院和偶像是可以不断地整修、重建的。重要的不是物质表象,而是口碑和心碑,人心所向,民意所归,岂可漠然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