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岩乡简历-岩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岩乡简历-岩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摘要】:■顾更青岩乡是灵岩乡的简称。以后,乡以此岩得名,称为灵岩乡。其实灵岩还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鄞、、句章三县归属会稽郡,鄞县的县治最早在今宝幢同岙一带,宝幢与灵岩仅一山之隔,灵岩乡可以说历史悠久。内蓄淡水,外拒海潮,上墩两岸居民渐集,灵岩乡政治、经济中心也由石湫移至大,灵岩乡已经驰名海内外。岩乡人杰地灵,历代才俊、名宦辈出。还有很多岩乡儿女,为祖国为革命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

■ 顾更青

岩乡是灵岩乡的简称。光绪《镇海县志》载:“灵岩,在灵岩山腰,叠石二块,上大下小,阔二丈,高五丈。相传有神附此,求祷必应,故名灵岩。”传说葛仙翁为救治民众之疾病,在此岩石上捣草药,此石遂附神灵,故被称为灵岩。以后,乡以此岩得名,称为灵岩乡。

查阅志书,灵岩地名最早出现在唐末《梁故东海徐氏夫人墓志铭》,其中就有灵岩乡的名称。宋熙宁十年(1077),鄞县的灵岩、泰邱、海晏三乡划归定海县(今镇海县)。其实灵岩还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鄞、、句章三县归属会稽郡,鄞县的县治最早在今宝幢同岙一带,宝幢与灵岩仅一山之隔,灵岩乡可以说历史悠久。

古时岩乡居民大都近山而居,故王安石在鄞考察水利时,只能站在石塔山上东望海涂,并写出了有史料价值的诗句:“蜿蜒水沟穿芦丛,茫茫海滩涉潮涌。天怒水狂生灵忧,嘱民浚渠筑堤垄。”潮涨潮落,岁月悠悠,我们祖先胼手胝足,辛勤劳动,把贫瘠的土地逐渐改造成肥沃的良田,特别是明嘉靖年间,修千丈塘,筑五眼长山大碶。内蓄淡水,外拒海潮,碶上墩两岸居民渐集,灵岩乡政治、经济中心也由石湫移至大碶,灵岩乡已经驰名海内外。

岩乡人杰地灵,历代才俊、名宦辈出。如唐光化年间,湖塘乐仁规、乐仁厚兄弟,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刑部尚书。他们眷恋家乡,后弃官归里,乐仁规的诗稿里有“蛰龙浮海出,一苇渡江沙”句,抒发情怀。近代如高塘王荣商,官翰林院庶吉士。《宁波耆旧诗》里有他的述怀三首,有“男儿志千古,谁肯负君国”句。乡人传说他出身贫寒,得志后仍平易近人,并刚正爱国。现当代的更不胜枚举,如著名化学先驱虞和钦、乡土文学家鲁彦,还有以一曲《采茶舞曲》享誉全球的音乐家周大风。又如画家顾生岳、儿童文学家鲁克、版画家俞沙丁、翻译家李俍民、连环画家贺友直(他虽是新碶人,出生在岩河边,也可算是岩乡人),还有许多研究员、教授等,群星璀璨夺目,都卓有成就,享誉国内外。

※灵山学校

关于革命志士,岩乡可说是早时革命传播地之一。“三王”(浙江省副省长王起、王博平,杭州市市长王子达)闹革命的故事被乡人传为美谈。尤其是“一门两烈士,全家十党员”的横河李家,是全国不多见的革命家庭。他们的老父亲李琯卿先生听到二子李长来牺牲时,写下了“遍地自由花放日,我家将得一枝来”的悼念诗,抒发了老父亲对革命胜利的期望之情,真是一门忠烈。还有很多岩乡儿女,为祖国为革命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

岩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拳拳赤子,创业海外,他们胸怀故里,为家乡的公益事业热情捐献。如顾宗瑞先生的子女、儿媳,陈怡良、王月明先生,严文英女士等,捐资兴建了设备先进的医院、造型典雅的文化宫、环境幽静的幼儿园、气势宏伟的教育楼等,为岩乡的建设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岩乡的历史文物和旅游景点也丰富多彩,如阿育王寺舍利宝塔的发现地涌见岩碑亭。建于东汉的灵峰禅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现今重建的寺院已颇具规模。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的灵山书院,可说是岭内(育王岭以内)最具盛名的学校,国内教育界名流如蔡元培、陶行知、夏丏尊等都曾是学校校董,培养了大批人才。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灵山的盛誉已逐渐被淡忘了。其他如风光秀丽的新路水库、怪石凌空的龙角山等地也值得一游。

随着改革开放东风的吹拂,岩乡风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厂林立,大路纵横,市场繁荣,各业待飞。在这大好盛世,愿岩乡人民植根本土,走向四方,奋发图强,把岩乡建设得更美好。

(文载1991年1月《岩乡星河》,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