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静宁进士,最终落实为明代2名,清代12名,共14位。进士张文源所居页河子,是静宁一块“飞地”,志有明载,故他的籍贯为“平凉府静宁州”。静宁历史沿革,“康熙州志”开篇即有明确记载,本土学者赵宗理先生有过更为明晰的阐述与考证。到了清代,静宁科举大有起色,迎来了慕氏父子接踵题名金榜的开门红。静宁所居“座次”,基本属于“先进行列”,尤其在平凉府稳坐龙头老大的交椅,足以使自尊心较强的静宁人有骄傲的理由。......
2023-09-27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是甘肃举人的“丰收年”。除过属当时甘肃辖区的西宁府贵德厅(今青海地)的吴钧不算,陇籍进士达十人之多——会宁有秦望澜,武威有李于锴,武都有吕笃,榆中有罗经权,陇西有马如鉴,天水有陈养源,礼县有梁士选,文县有米穜,静宁两位:王曜南与叶祖修,人才济济,好不热闹。王、叶虽在同一个榜上,但因名次前后不同,“分配”也就不同,王曜南经吏部掣签,分发四川作为即用知县,而叶祖修名次较前,“俱著分部学习”,如无意外,可能留作京官,出路要比王曜南好些。但据传,叶后来被外放,任山西五寨知县,比年兄王曜南也好不到哪里去。
叶氏先世为明末清初“从龙入关”,跟随顺治开创大清基业的汉军旗人。清朝定鼎后,为减轻财政负担,高宗乾隆发布“出籍令”,大力裁撤汉军,叶的先祖便于此时脱离旗籍,居住长安。叶桂祖父名叶彤,以其孙诰赠奉直大夫。父叶尊庵官把总,讨平内乱有功,拨驻静宁,置买房产,成为州人,是为静宁叶氏先祖。尊庵子二:叶桂、叶兰。叶桂道光壬午(1822)恩科进士,历任山西知县、湖南知州。因患怔忡之疾而殁,年五十三,宜人沙氏悲而殉夫。叶桂二子,长树桢,次树俊。叶树桢,字干臣,号石农,拔贡生,例授徵任郎,诰封朝议大夫,候选直隶州州判,善书法篆隶,同治元年(1862)十月初一卒于家。长孙叶增庆,字绳芗,号少农,拔贡知县,历署河北东光、易县、衡水县事,同治八年(1869)得上谕奖励,由军功升通州知州。曾孙叶祖修,字敬吾,号茗邨(cūn),光绪乙未(1895)科三甲第153名进士,先任工部主事,后改山西五寨知县。如此算来,叶氏自叶尊庵、叶桂叶兰、叶树桢叶树俊、叶增庆到叶祖修,在静宁生活了五代,约百五十年。年代虽不甚长,但世世簪缨,确实算得上叶树桢墓志所云“陇干望族”。
静宁城北西岭,枕山襟河,向阳开阔,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叶氏世代茔地,便选择于此。20世纪50年代平田整地,叶氏墓葬群被毁,骸骨无存,仅剩墓志两块。
至于叶祖修出仕,离大清国灭亡仅剩十来年时间,想来作为不会很大。修于光绪末的《甘肃新通志》和民国时期的《甘肃通志稿》人物部分,均未录入其人其事,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空白和遗憾。
叶祖修携眷赴任之后,府宅典与他人,后承典者依据民国法令转卖他人。至此,叶姓从县城消失。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崔珏《哭李商隐》
有关静宁文史大观(2) 文哉陇干的文章
故静宁进士,最终落实为明代2名,清代12名,共14位。进士张文源所居页河子,是静宁一块“飞地”,志有明载,故他的籍贯为“平凉府静宁州”。静宁历史沿革,“康熙州志”开篇即有明确记载,本土学者赵宗理先生有过更为明晰的阐述与考证。到了清代,静宁科举大有起色,迎来了慕氏父子接踵题名金榜的开门红。静宁所居“座次”,基本属于“先进行列”,尤其在平凉府稳坐龙头老大的交椅,足以使自尊心较强的静宁人有骄傲的理由。......
2023-09-27
的确,石门兼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址双重价值,是上苍和岁月留给人们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现在的石门已是满目疮痍,昔日的容颜已不复存在。......
2023-09-27
从孩提时起,城南一带王家的水地旱田,果蔬菜园,春及下种,寒露打场,甚至上树捉鸟,下河扑腾等景状,已在这个少年的心头印下深刻的烙痕,留下甜蜜的情愫。黄土高坡,裸露贫瘠,没有丰饶的物产,秀美的山川,但在王源瀚眼中,陇头旱塬,亦是造物所设,自有其纯真质朴之美。眼看故园重九近,行踪犹滞古长安。......
2023-09-27
再后来,又知道这里即被前明“割为牧地”的“安定监”,概称屯野。其二,安定监交通不便,天高皇帝远,牧军居民杂处,疆界纠纷、侵夺事件,层出不穷。历久弥新的人文情结,既成就了“屯野”的景,也凝结成了靳善以及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值得指出的是,出自同一作者笔下的《屯野夏牧》诗,格调意趣与《军寨春耕》诗大异其趣。身为“从七品”“副县级”的牧监平时居住在城中的监正署内,不可能身披蓑衣从事放牧。......
2023-09-27
张文源到来的时机不佳,月已落,乌悲啼,霜满天。面对无前例可循的困难,张文源“摸着石头过河”,悉心筹划,变通适宜:“凡有碍地方者,斟酌以出之;有裨闾阎者,多方以兴之。”张文源实心实政,革除了许多流俗弊政,彰人称颂不置。民国时期,张文源仍参与地方一些政治活动,如担任静宁自治区区长等,不过此时已处于强弩之末,影响不大。张文源喜爱书法,精于收藏。......
2023-09-27
诗社的发起人名叫王瓆。五月,张献忠猛攻武昌,王瓆与绅宗士民划地分守,敢勇当先,独立捍御。顺理成章,州城首家诗社——“娱老诗社”顺势产生,王瓆、王琪弟兄,及同里诗歌爱好者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鹤共六人为诗社成员,王瓆为“社长”。诗社创办宗旨,从社名“娱老”即可领会无余。王瓆起草的《娱老雅社题辞》,可视为娱老诗社成立的“宣言书”。因谱齿年,并成咏赞。......
2023-09-27
甘肃平凉府静宁县廪膳生员翟翔奏闻,为请旨密察,以除奸党,以顺天心事:情缘生翟门,虽未科第传家,而廪贡生员,世世以忠孝立志。生因此赴都察院控告,咨本省制宪审讯,将刘曰恒孝廉方正革除结案,有都察院并平凉府案卷为证。此后生赴省城书院肄业,意欲上进尽忠,而诗文欠纯,屡试未第。现有并呈立柜凭据,刻刷碑文为证。......
2023-09-27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殿试,第三甲172名进士是表字天章的孙云锦。孙云锦,今庄浪县水洛镇人。光绪、宣统间甘督升允等撰修《甘肃新通志》,孙云锦受邀参与编修,为15名“分纂”之一。时已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即将打响,政坛处于新旧交替非常状态,清室自顾不暇,孙云锦莅任已无可能,只得凄然归里,不久以疾卒。孙云锦先生通天文数学,精奇门,学问涉猎之广泛,静庄学者无出其右。孙云锦生不逢时,埋没终生。......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