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静宁文史大观:叶祖修的家族历史

静宁文史大观:叶祖修的家族历史

【摘要】:清朝定鼎后,为减轻财政负担,高宗乾隆发布“出籍令”,大力裁撤汉军,叶的先祖便于此时脱离旗籍,居住长安。叶桂祖父名叶彤,以其孙诰赠奉直大夫。如此算来,叶氏自叶尊庵、叶桂叶兰、叶树桢叶树俊、叶增庆到叶祖修,在静宁生活了五代,约百五十年。至于叶祖修出仕,离大清国灭亡仅剩十来年时间,想来作为不会很大。叶祖修携眷赴任之后,府宅典与他人,后承典者依据民国法令转卖他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是甘肃举人的“丰收年”。除过属当时甘肃辖区的西宁府贵德厅(今青海地)的吴钧不算,陇籍进士达十人之多——会宁有秦望澜,武威有李于锴,武都有吕笃,榆中有罗经权,陇西有马如鉴,天水有陈养源,礼县有梁士选,文县有米穜,静宁两位:王曜南与叶祖修,人才济济,好不热闹。王、叶虽在同一个榜上,但因名次前后不同,“分配”也就不同,王曜南经吏部掣签,分发四川作为即用知县,而叶祖修名次较前,“俱著分部学习”,如无意外,可能留作京官,出路要比王曜南好些。但据传,叶后来被外放,任山西五寨知县,比年兄王曜南也好不到哪里去。

叶氏先世为明末清初“从龙入关”,跟随顺治开创大清基业的汉军旗人。清朝定鼎后,为减轻财政负担,高宗乾隆发布“出籍令”,大力裁撤汉军,叶的先祖便于此时脱离旗籍,居住长安。叶桂祖父名叶彤,以其孙诰赠奉直大夫。父叶尊庵官把总,讨平内乱有功,拨驻静宁,置买房产,成为州人,是为静宁叶氏先祖。尊庵子二:叶桂、叶兰。叶桂道光壬午(1822)恩科进士,历任山西知县、湖南知州。因患怔忡之疾而殁,年五十三,宜人沙氏悲而殉夫。叶桂二子,长树桢,次树俊。叶树桢,字干臣,号石农,拔贡生,例授徵任郎,诰封朝议大夫,候选直隶州州判,善书法篆隶,同治元年(1862)十月初一卒于家。长孙叶增庆,字绳芗,号少农,拔贡知县,历署河北东光、易县、衡水县事,同治八年(1869)得上谕奖励,由军功升通州知州。曾孙叶祖修,字敬吾,号茗邨(cūn),光绪乙未(1895)科三甲第153名进士,先任工部主事,后改山西五寨知县。如此算来,叶氏自叶尊庵、叶桂叶兰、叶树桢叶树俊、叶增庆到叶祖修,在静宁生活了五代,约百五十年。年代虽不甚长,但世世簪缨,确实算得上叶树桢墓志所云“陇干望族”。

静宁城北西岭,枕山襟河,向阳开阔,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叶氏世代茔地,便选择于此。20世纪50年代平田整地,叶氏墓葬群被毁,骸骨无存,仅剩墓志两块。

至于叶祖修出仕,离大清国灭亡仅剩十来年时间,想来作为不会很大。修于光绪末的《甘肃新通志》和民国时期的《甘肃通志稿》人物部分,均未录入其人其事,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空白和遗憾。

叶祖修携眷赴任之后,府宅典与他人,后承典者依据民国法令转卖他人。至此,叶姓从县城消失。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崔珏《哭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