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静宁文史大观:文哉陇干-悲笳声动西风起

静宁文史大观:文哉陇干-悲笳声动西风起

【摘要】:翻过年,西北少数民族起事,连天的烽火,打破了往昔安适悠闲的生活节奏,兵燹蹂躏,使静宁不再宁静。街坊老辈人讲,同治在位的13年里,9年没见过庄稼,“六戊”中写到同治五年三、四月后,街头饿毙者日以数十计,无人收尸,道尹豫师雇人掩埋。就这个意义而言,王源瀚的“六戊”,就是一部清代末叶静宁人的社会史、兵灾史、生活史。

咸丰末的辛酉年(1861)是一个上天垂象、凶兆显示的不吉利之年,春夏少雨,秧苗枯干,《六戊诗草·记星变》诗:“旱魃虐无极,云霓望未得。妖星数丈芒,夜夜天西北。”洋务派人士薛福成的《庸庵笔记》亦云:“十一年五月,彗星复出西北,长数十丈,犯紫微垣及四辅。余见其芒焰熊熊,几及帝座一星,心甚忧之。至八月,而文宗龙驭上宾。”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将帝国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里。翻过年,西北少数民族起事,连天的烽火,打破了往昔安适悠闲的生活节奏,兵燹蹂躏,使静宁不再宁静。和州城所有士民一样,王源瀚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痛苦煎熬,世上疮痍,胸中波澜,一一化为滴血的诗句。街坊老辈人讲,同治在位的13年里,9年没见过庄稼,“六戊”中写到同治五年(1866)三、四月后,街头饿毙者日以数十计,无人收尸,道尹豫师雇人掩埋。原先风闻人相食的传言,成为他目睹“满房白骨血模糊”的现实。在饥饿线上挣扎的百姓,不仅要承担官军兵饷,还要支应自称“为民保障”的刚八、侯十一伙的无尽勒索。在孙义宝围城的日子里,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王源瀚被组织上城,协助营兵防守。更深夜阑,寒星明灭,短衫衣单,朔风如刀,城头警柝频击,直欲敲碎人心!困顿出诗人。安史之乱杜甫的直面现实之作,为他赢得“诗圣”尊号,“三吏”“三别”也成为光耀千秋的韵文史著“诗史”。就这个意义而言,王源瀚的“六戊”,就是一部清代末叶静宁人的社会史、兵灾史、生活史。民初静宁县知事姚家琳在《六戊诗草·序言》中说:“大凡纪年之作,无异年谱;感事之作,可谓诗史。”此言得之。

同治八年(1869),左宗棠部将黄鼎平定庆州、泾州等地,驱散土寇张贵,静宁一带渐次安定,一息尚存的残黎们始得休养生息,王源瀚重新开始了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