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朱佳木在《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方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在工业化上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沈志华从八个方面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和途径。2009年,张春海、李生策认为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
2023-09-27
1)“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中国重新开始了工业化征程,但这一次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所采用的从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而是采取了从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此时,苏联的发展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榜样。
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其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1/3,农业产品则占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而“一战”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使本已属于落后国家的俄国的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开始恢复农业建设,并确立重工业化的发展方针,即从机器制造业开始,拉动整体工业发展。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位。正是这时期打下的重工业基础帮助苏联打赢了卫国战争。到“二战”结束后,苏联已成为足以与欧美抗衡的超级大国。而新中国诞生之初,在面临西方列强封锁的情况下,当时对中国友好的苏联,便成为中国发展重工业的主要技术来源。
1953—1957年,新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基础的重要时期。在遭受全球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禁运的环境下,中国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156项”工程主要是重工业项目。在1955年“一五”计划颁布时所确定的“156项”工程中,由于赣南电站被改为成都电站,航空部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2项重复计算,因此实为154项。在154项工程中,有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二拖拉机制造厂因厂址未定,山西潞安一号立井、山西大同白土窑立井因地质问题未建,实际正式施工的工程为150项。
从实际施工的150项工程来看,军工企业有44项,冶金工业企业20项,化工企业7项,机械加工企业24项,能源工业企业52项,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项。这些建设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的106项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项,在中部的有32项;44项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项。通过这150项工程的建设以及为其配套的项目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业畸重沿海的状态,迅速展开较为合理的工业局面,建立起较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重大作用。“156项”工程在内地布置了118项,沿海仅有32项。从区域城市来看,东北布置了56项,主要集中在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如沈阳、抚顺、鞍山、吉林、哈尔滨、富拉尔基、阜新、长春、佳木斯等,构成了东北重工业城市发展中轴线。其他的94项,除采掘工业被安排在资源产地,大多集中配置在陇海铁路、京广铁路沿线及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如华北的太原、石家庄、包头,西北的西安、兰州,中南的洛阳、武汉、株洲,西南的成都等(图7-11)。
2)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城市规划分类分析
图7-11 “156项”工程在全国的分布
1952年9月和1954年6月国家召开了两次城市建设会议,明确了城市要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服务,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一切以工业为中心,工业是主体,城市是配套,城市现代化通过工业化来实现。按工业项目的比重对全国城市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把力量集中在重点工程所在城市的建设。城市发展目标被明确为以重工业化为核心选择优先发展工业城市。在国家统一安排和重点投资建设下,充分利用近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础以及资源、交通等优越条件,不仅使既有城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在内陆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表7-6)。
表7-6 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城市规划的分类分析
在新兴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中,项目布点地的选择主要为三类:①近代工商业城市,即受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影响的开放式近代化城市;②中国传统城市,即依据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形成的封闭式消费城市;③具有丰富资源及优越交通条件的非城市地区。
依其发展所依托的城市历史基础可将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划分为三大类:①既有城市又有工业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即充分利用近代工商业城市的工业基础与城市设施进行重点工业建设,使其迅速再兴和发展,转变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②有城市无工业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即依托中国传统城市的城市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使其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变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③无城市又无工业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即在一些资源丰富或交通便利的非城市地区,由国家统一投资进行资源开发而新建的工业城市。
因此,兰州是属于有城市无工业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现代新兴工业城市的规划建设活动主要是围绕工业项目的选址来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建设现代新型工业区,以工业化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从工业区在城市中的用地选择及空间布局形态来看,兰州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脱开老城扩张式:老城是较为封闭的中国传统城市,其建筑物、城市和布局,乃至其基础设施都适合布置重工业生产,于是以老城为依托,在其近郊或远郊建设新工业区。新区的发展使城市的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由“中国传统消费城市”演变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城市空间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3)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案例的典型性分析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早被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一,兰州市的工业建设是在传统城市格局的基础上完全套用苏联城市模式而形成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这种外来嫁接的新建模式在当时一批因苏联援华而兴的工业城市中极具典型性。因此,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的典型案例,而且也是规划成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56项”工程的布局数量和工业种类较多
根据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在全国的布局情况来看,兰州市所在的西北地区共计安排32项,总量多于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仅次于东北地区而位列第二。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时期全国重点工业项目布局主要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其次是中南、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布局最少,仅5项(图7-12)。
图7-12 “156项”工程在全国分区中的分布
就单个城市的布局数量来看,兰州市区布局6项,其总量在当时全国新兴工业城市行列中属于集中布局较多的城市之一,仅次于西安(14项)、太原(11项)、哈尔滨和承德(各10项)、抚顺(8项)等城市的布局数量,与吉林、沈阳、包头3座城市同时各自拥有6项布局数量。其他如洛阳5项、成都5项、北京4项、鹤岗4项、阜新4项、富拉尔基3项、武汉3项、株洲3项,其余一系列城市的布局数量均少于3项,或2项、或1项(具体情况详见表7-7)。
表7-7 “156项”工程在单个城市中布局的情况汇总
从工业种类来看,在兰州市区所布局的6项“156项”工程中,石油1项、电力1项、化工2项、机械2项,隶属于4个种类,兰州属于布局工业种类较多的城市之一。
(2)从传统城市直接转为工业城市的典型
兰州在近代历史上是既有的传统城市,近代无重工业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除了兰州,还包括洛阳、西安、包头、成都、兰州、邯郸、承德、太原、北京、郑州等。其城市建设模式属于脱开老城扩张式发展模式。
在近代,受经济、交通、地理位置等影响,像兰州这样的中国传统城市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以致衰落,城市基本保留或残留中国古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封闭式格局。“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将其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成组布置工业项目。为确保工业建设的顺利完成,这些城市依据苏联按生产协作关系成组布局工厂,生产与生活就近平行发展以及居住区街坊布局等规划理论和技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按现代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编制和实施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这些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
因此,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属于从近代传统城市直接转型为现代新兴工业城市的典型案例。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2002年,朱佳木在《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方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在工业化上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沈志华从八个方面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和途径。2009年,张春海、李生策认为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
2023-09-27
但凡欧美的建筑、规划理论都受到批判,苏联城市规划理论被全面引入且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城市的经验成为中国参照的对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和国家推动特征的理论引介过程。苏联专家开始参与中国城市规划活动,输入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借鉴欧美的过程由此彻底终止。因此这一阶段是对苏联城市规划技术的全面引入和全面效仿阶段。......
2023-09-27
围绕156项建设,在1953—1965年间,中国重要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工业布局有所改善,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冶金工业主要包括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一五”计划期间,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在机械工业方面最为突出。机械工业的布局也有了较大变化。......
2023-07-30
从1952年起,建筑工程部先后聘请穆欣、巴拉金、萨里舍夫为苏联城市规划组组长,他们有的与建筑工程部城市设计院一起制定规划,尤其是“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无一不是苏联专家参与制定的;有的讲课、作报告,培训了一大批中国规划技术人员;有的参与制定中国最初的城市规划标准,指导部分城市的规划制定工作。1952年4月,中财委聘请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来华工作。......
2023-09-27
由于人才的损失,进而导致城市规划工作的困难及城市建设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对于快速成长和建设发展的新中国,代价无疑是惨痛的。这一时期的政治大波动致使中国城市规划事业蒙受的重大损失难以估量。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十分突出地强调政治和政策性,强调要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这是应该的。城市规划受人治因素的影响,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至今。......
2023-09-27
为响应和贯彻中央勤俭建国方针,兰州城市规划开展“反四过”并修改规划工作。为了搞好兰州市“骨头和肉”关系的规划,中共兰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决定由市有关部门配合中建部、城建部的同志组成办公室,专门研究兰州的“骨头和肉”的关系。该总结在回顾了“一五”计划期间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绩后,着重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意见。......
2023-09-27
其中建设的高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至1957年底,156项工程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已按期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156项工程的实施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公有化、计划化进程。实际施工的150个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130]尹光认为,“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确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作用,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2023-07-30
苏方派送专家的问题在工厂建设开工后也一度紧张。苏方对我方选送实习生的问题非常重视,曾多次催问我们。希格乔夫专家在离苏前和我谈了话,他特别关心我们实习人员的技术素质问题,并嘱咐我们“要尽快派出,不然实习生回国后就赶不上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了”。按1952年底备忘录规定,我方应派送250名实习生赴苏。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各种政治审查、组织批准等原因,直到1953年9月才授权签订了112176号实习生合同。......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