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2023-12-02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技术层面指导了兰州市从传统消费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第一次历史性大跨越。其规划内容和设计架构都具有十足的开拓意义和创新意义。所以说,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创性地确立了兰州市诸多优质的城市物质空间,尤其是首次确立了包括城市交通系统、广场及美观地区、城市绿化空间在内的一系列兰州市最主要的城市骨架及公共空间体系。
1)交通系统
(1)机场迁出市区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出,“本市飞机场位于大洪沟以东、西兰公路以南,南至山麓,东至滥泥沟,占地面积为450hm2,该机场净空不够,由于地形及气象的限制,全年关闭天数较多,没有发展前途。初步意见是,机场迁往榆中县平原”。
虽然国家建设委员会于1954年12月23日在“关于参与建委对西安等十一个城市初步规划审查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审查的11个城市中,武汉、包头、太原、石家庄、富拉尔基、大同、株洲等城市要求铁路或车站搬家,西安、兰州、太原要求机场搬家,还有仓库与其他现有设备等对这些要大批花钱的事,在今后尤其在近期,除造成工业建设与重大建设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可考虑外,一般应加以利用。即使远景要搬而现在能利用的还应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积累充分的资金”。
后来,兰州机场迁建于兰州市区以西约70km的秦王川,该选址虽然不是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所提的榆中平原,但是从规划所指出的机场迁出市区的诸多理由来看,该规划就机场迁建的提议显然更具有长远战略眼光。
(2)市区铁路改线
天兰铁路和兰新铁路呈东西走向通过市区。天兰铁路由东向西纵贯兰州市区,其线路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兰州城市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其走向十分必要。1946年天兰铁路正式开工,至1949年解放前天兰铁路仍未修到兰州,在兰州市东市区已完成一部分土石方工程。原方案中经过兰州的线路走向如下:铁路由桑园子西行,穿过十里山隧道,经东岗镇在飞机场北、拱星墩南沿西兰公路西行,至民主东路(旧大路)与镇东路交叉口,铁路线折向西南,在民主路南侧西南行,至五泉山又折向西,在兰州旧城西门外龙尾坪山嘴突出处,开凿隧道两座,出隧道后向西直至七里河,在柳家营处设兰州铁路总站。
1951年下半年,为使兰州市区土地“必须尽量求其经济合理的使用”,甘肃省政府副主席兼西北干线工程局局长王世泰,与兰州市政府副市长孙剑峰、建设局局长任震英,会同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提出天兰铁路沿山边而行的方案。兰州市建设委员会于1951年9月5日拟文提出“关于天兰铁路纵穿兰州全部市区问题的意见”,要求天兰铁路沿山边而行,即线路由桑园子西行,穿过十里山隧道后,沿东市区南山脚下傍山通过,过五泉山后与原设计线路走向一致,从而为东市区节约了大片土地。天兰铁路依据上述修改方案进行建设,于1952年建成,是年国庆节正式通车至兰州。兰州市建设局按照已定的铁路走向,确定了东郊先建区路网计划工作,并配合通车在车站拓建了宽300m、长700m的站前广场一处,垂直车站成南北走向至盘旋路口,拓建宽75m的林荫大路一条,长1200m,此项工程于1952年7月21日正式开工,9月30日完成。
天兰铁路经过兰州市区的最初方案和改线方案的对比见图7-8。
图7-8 天兰铁路原方案及改线方案对比图
天兰铁路兰州段由穿越市区到沿南边山麓通过市区的改线,不仅节约了城市用地,也避免了铁路对城市的切割效应,保留了兰州城区用地的完整性。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这一重大改线方案,对之后兰州市的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城市干道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出,“街道系统本着‘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和地形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保证市内各区之间,市区与郊区之间有最方便的联系。从城市规划观点出发,把性质不同、速度不同的交通予以分开”。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所计划的全市性干道主要有:①东岗镇—西固区的主要干道;②自七里河越黄河至安宁堡的干道;③黄河铁桥—盐场堡的道路;④东车站广场—盘旋路;⑤铁路领导机关—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的河边;⑥从市中心区向东南至东车站,向西南至五泉山,增设两条放射式次干道;⑦市府所在地(现省政府)穿过万里金汤城楼,向南至五泉山麓的南北道路;⑧以东起烂泥沟经现在的飞机场中部,过大洪沟向西至西稍门,为一内环次干道;⑨在各区沿黄河南岸拓建滨河路(表7-3)。
表7-3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干道的建设情况一览表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所安排的上述10条城市主干道,均为林荫道路,其红线宽度均为30—70m不等,断面也以三块板和四块板为主,均已按规划设计方案建成,至今仍然是兰州市主要的城市干道系统(图7-9、图7-10)。因此,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所安排的城市干道系统,基本构建了兰州市城市主要交通框架,奠定了兰州市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的格局形态。
图7-9 兰州市主城区干道的规划图和建成情况对比图
图7-10 兰州市滨河南路(局部)的规划图和建成情况对比图
2)广场及美观地区
在每个城市广场及重要干道上的“重点地段”周边和两侧应建筑艺术质量优良的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美观的重点。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兰州全市各区在规划上拟建设之重要广场如下:①市中心区广场(全市性的中心广场);②中心区前的美观街区(街道绿化和建筑群);③万里金汤——全市性的游行广场;④东车站站前广场;⑤盘旋路广场;⑥七里河西车站站前广场;⑦庙滩子、盐场堡区的区域广场;⑧安宁区广场;⑨桥头广场及主要干道路交叉处小广场(表7-4)。
表7-4 兰州市区依据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成或改扩建的广场及美观地区一览表
将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计划建设的广场及美观地区和现今已经建成的广场及美观地区进行对比,其中完全按照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成的广场及美观地区主要有火车东站及西站站前广场、盘旋路交通广场、安宁区培黎广场、全市绝大多数桥头及交通广场;根据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而改扩建的有中心区交通广场(东方红广场);根据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而改建为他用的有市中心区广场(城市道路、金城盆景园)、万里金汤广场(南关十字交通广场)及庙滩子、盐场堡区的区域广场(甘肃会展中心片区)。即使经历60多年的历史变迁,我们还是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广场及美观地区都是按照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完成了建设并留存至今,依然对兰州城市发展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3)绿化系统
针对兰州市城市绿化建设,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高瞻远瞩地指出,兰州地处高原,四周多为秃山,因此气候干燥、风沙较大,而平川地土壤肥沃,可广植树木,全市大小果园很多,小型私有花园也不少,但无公共绿地和供劳动人民游览的公园。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和建立公共绿地,具体规划如下:①计划拓建公园:五泉山公园、雷坛河公园、小西湖公园、崔家崖极寿山公园、盐场堡滨河公园、省中心广场前公园。②防护林带:根据需要在西固区、七里河区、东部市区,在工厂与工厂之间、工厂与住宅区之间、铁路与住宅区之间,按标准划出防护林带。③森林公园:根据兰州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出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地。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④扩大苗圃培育树木,并在山地植树种草,绿化山谷、斜坡。把兰州四周的山绿化起来是件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以逐步改变自然面貌。
兰州市深居大陆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降水量稀少,自产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年平均量约为2.39亿m3,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4亿m3,允许可开采量为1.59亿m3,人均仅为742m3,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远低于国际缺水警戒线1700m3的水平,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所以城市生态建设事关重大。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大量安排城市绿化建设,其前瞻性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值得肯定。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绿化系统的实际落地建设情况见表7-5。
表7-5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城市绿化空间的建设情况一览表
由表7-5可以看出:①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所安排的五泉山公园、北塔山公园、小西湖公园、雁滩公园、西固公园均已完成建设,除了盐场堡滨河公园、安宁公园、马滩公园、崔家崖极寿山公园未建成,其所规划的雷坛河公园和省中心广场前公园也实现了大部分的建成落地;②西固工业区、七里河工业区、东部市区工业区等三大片区均建成了大量的防护林带;③安宁森林公园也实现了部分建设,当初所提出的“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与现代将安宁打造为“十里桃乡”“万亩桃林”“生态安宁”等定位是十分吻合的;④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在山地植树种草,绿化山谷、斜坡”“把兰州四周的山绿化起来”等设想,和近些年来兰州市不断开展的“南北两山绿化工程”项目的做法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当时这一大手笔的绿化理念是极具前瞻性的。
综上所述,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不仅首次确立了兰州市最重要的优质公共空间布局,而且从此奠定了兰州市主要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格局。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立的城市干道系统是兰州市第一次构建城市新型骨架且全部建成;而其新构建的大型绿化空间,如小西湖公园、雁滩公园、西固公园、安宁公园,以及东方红广场(局部)、火车东站及西站站前广场、安宁区培黎广场、盘旋路交通广场等广场及美观地区,构成了兰州市点、线、面相结合的优质公共空间系统,并且仍然对今天的兰州市区发挥着各自原本的规划职能。
兰州市至今尚未脱开上述重要城市空间体系格局的规定和指引,继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之后的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始终在第一版的总体空间格局之上进行深化和改进。所以,作为兰州市首次城市规划实践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兰州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体系的确定,对整个兰州市城市空间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2023-12-02
根据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较大,自然旅游环境承载力与社会旅游环境承载力增幅明显,如表7-8所示。通过对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现状延续情景下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主要受城市基础设施状况与和谐性状况的影响较大;同时,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潜力总体偏低。通过对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的分析,基础设施状况、和谐性状况、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提升重点。......
2023-10-29
江苏街道次干道路5条:武定西路、安化路、镇宁路、宣化路、安西路。江苏路街道境内东起江苏路,西至安西路,长710米。路两侧以居民住宅为主,原有简屋已陆续改建新楼房,并有安化二中、江苏路第一小学等单位。南起华山路,经延安西路、愚园路,北至万航渡路止。是本区与静安区的界路。沿路现以新式里弄住宅为主,还有区科技馆、愚园路第一小学等单位。表2-1-12005年次干道路情况表资料来源:江苏路街道档案室......
2023-10-12
兰州市交通设施、旅行社数量、餐位数、酒店床位数均呈现发展趋势,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兰州市旅行社数量由2004年的111家上升到2016年的224家,如图7-7所示。......
2023-10-29
7.3.1.1兰州市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兰州市着力集中治理生态环境、水资源与大气污染,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城市魅力,建设生态新区,评选美丽乡村,加大污染治理攻坚,2020年将兰州建设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2023-10-29
“十五”期间,面对兰州工业优、劣势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立足兰州市工业现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有效地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将明确着力点,加速兰州工业化进程。......
2023-12-02
通过测算可知,从2007年到2016年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度从0.227 0提升到0.332 6,耦合协调度系数从0.190 0提升到0.531 6,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等级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如表7-3所示。因此,导致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呈现平滑发展状况,如图7-13所示。通过测算得出,兰州市自然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旅游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交互关系。......
2023-10-29
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领域, 可以让我讲得更清楚一些。公私领域的界限不是模糊不清, 而是彼此互补。 在1999年我七十岁生日的时候, 我的学生们编辑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 题为《理性的公共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理性》。但这只有在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公共空间中才有可能。 对于个人与他者之间相互依赖的直觉意识, 集中体现在“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这样一幅图景之中。......
2024-0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