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兰州城市建设与苏联规划

中国兰州城市建设与苏联规划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曾提出“城市规划就是国民经济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规划主要是为配合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而进行的,一切以工业为核心。因此,工业布局对于兰州市的扩大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图5-54全国工业区空间布局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对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作用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效果很明显。“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7%,太原年均增长率则达到了31%,其他城市如兰州为19%,鞍山为19%,齐齐哈尔为20%。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曾提出“城市规划就是国民经济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规划主要是为配合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而进行的,一切以工业为核心。这一思想理论主要源于苏联的城市从属于工业、城市由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城市观。当时认为,社会主义城市与资本主义城市的根本不同,就是社会主义城市是为生产、为城市劳动人民服务的。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在强调配合工业建设的同时,也将城市看作布置国家生产力的基地。据此,在一个城市里,首先建设工业区,然后集中力量围绕工业建设所需要解决的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问题。建设过程不是齐头并进、平均使用人力与物力。于是,工业成了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因素,一个工业点往往就是一个新城市的雏形。因此,当时布局有重点工业项目或工业建设项目较多的城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反,工业建设项目不多或没有新工业建设项目的城市都基本维持原样,发展变化不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兰州的市区主要集中在城关区,西固、七里河、安宁均被视为远郊区,但是当国家“156项”工程布局在了西固区、七里河区之后,随之配套工业的基础设施陆续建设完成,使得以上曾经被视为远郊区的区域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区。因此,工业布局对于兰州市的扩大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城市规划以工业为核心和城市被看作布置国家生产力的基地在今天看来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时代条件下,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配合了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说,当时以“156项”工程为中心广泛开展的新兴工业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在当时大规模的物质建设及特定国际战略格局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由工业带动的大规模投资将城市化的拉动效应明显,尤其体现在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中。在国家出于安全考虑而将工业生产力布局向内地倾斜的条件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一批城市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内地占46.8%,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图5-54)。

图5-54 全国工业区空间布局(20世纪50年代)

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对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作用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效果很明显。例如,1949—1957年,包头市人口增加了42万人,其中因重工业项目布局而机械迁入的人口就达31万人。“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7%,太原年均增长率则达到了31%,其他城市如兰州为19%,鞍山为19%,齐齐哈尔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