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规划对中国兰州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

苏联规划对中国兰州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

【摘要】:梁思成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以上各类城市规划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应当说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对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两种不同的城市规划主导思想源起

(1)毛泽东同志的“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只有将城市中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将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接着,《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号召。此后,这一“生产性城市”的论述,奠定了后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思想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城立初期的城市规划以“为工业、为生产和为居民服务”为宗旨。

(2)梁思成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梁思成写了《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一文,刊登在1949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该文提出了关于城市体形计划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他的营城思想。该文指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一个城市必须满足这四种活动的要求”。他对欧美自城市工业化以来那种“只顾自己建厂的方便,不顾文物,不顾风景,剥削人民游憩的地方”等弊病提出批评,指出“百余年来无秩序无计划发展的结果,使得四大功能无一能充分发展,只互相妨碍”“在中国,上海汉口、广州等大工商都市已呈现了这种状态”。他进而提出“建立城市体形的十五个目标”,包括“适宜于身心健康,使人可以安居的简单朴素的住宅,周围有舒爽的园地,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接近户外休息和游戏的地方”“工作地距离住宅不宜太远”“全部建筑式样应和谐”“大规模的商店、博物馆剧场等,供多数人的需用,且需多数人维持的,须位置适中,建筑式样和谐,使用方便,且须有充分的停车地”“尽可能地减少汽车的危险性”等。在这篇文章里,梁思成对西方工业化的反思、对城市功能分区及“有限度的市区”的探索,以及对京津冀大北京地区的整体思考,成为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界的重大课题。

2)不同类型城市的具体规划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于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重点建设城市和非重点建设城市的建设方针是不同的:①“新建与扩建的工业城市,按照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原则,合理安排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住宅及公共福利设施和公用事业,保证工业发展速度和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上的便利与必要的卫生条件,适当照顾建筑造型上的美观。”这里的“新建与扩建的工业城市”主要指原有城市公用事业基础十分薄弱或几乎没有,“一五”计划时期却被安排了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的城市,这类城市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第一类重点建设城市。②“沿海各大城市,省会、自治区首府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物和各种设施,尽量防止和避免拆迁过多过早的现象,做出多方面的比较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这类城市在“一五”计划时期一般被称为“原有城市”,即解放前原有一定城市基础,而“一五”计划时期也分布了一些工业项目。③“一般的城市及少数的疗养区,根据需要也必须画出现状图,进行初步规划,以便合理布置建筑物及交通道路系统,因此应当作出道路系统及城市平面布置图。”

以上各类城市规划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应当说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对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等方针也存在着片面和局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限和片面也日益显现,给城市的后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