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才的损失,进而导致城市规划工作的困难及城市建设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对于快速成长和建设发展的新中国,代价无疑是惨痛的。这一时期的政治大波动致使中国城市规划事业蒙受的重大损失难以估量。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十分突出地强调政治和政策性,强调要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这是应该的。城市规划受人治因素的影响,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至今。......
2023-09-27
1)两种不同的城市规划主导思想源起
(1)毛泽东同志的“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只有将城市中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将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接着,《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号召。此后,这一“生产性城市”的论述,奠定了后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思想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城立初期的城市规划以“为工业、为生产和为居民服务”为宗旨。
(2)梁思成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梁思成写了《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一文,刊登在1949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该文提出了关于城市体形计划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他的营城思想。该文指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一个城市必须满足这四种活动的要求”。他对欧美自城市工业化以来那种“只顾自己建厂的方便,不顾文物,不顾风景,剥削人民游憩的地方”等弊病提出批评,指出“百余年来无秩序无计划发展的结果,使得四大功能无一能充分发展,只互相妨碍”“在中国,上海、汉口、广州等大工商都市已呈现了这种状态”。他进而提出“建立城市体形的十五个目标”,包括“适宜于身心健康,使人可以安居的简单朴素的住宅,周围有舒爽的园地,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接近户外休息和游戏的地方”“工作地距离住宅不宜太远”“全部建筑式样应和谐”“大规模的商店、博物馆、剧场等,供多数人的需用,且需多数人维持的,须位置适中,建筑式样和谐,使用方便,且须有充分的停车地”“尽可能地减少汽车的危险性”等。在这篇文章里,梁思成对西方工业化的反思、对城市功能分区及“有限度的市区”的探索,以及对京津冀大北京地区的整体思考,成为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界的重大课题。
2)不同类型城市的具体规划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于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重点建设城市和非重点建设城市的建设方针是不同的:①“新建与扩建的工业城市,按照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原则,合理安排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住宅及公共福利设施和公用事业,保证工业发展速度和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上的便利与必要的卫生条件,适当照顾建筑造型上的美观。”这里的“新建与扩建的工业城市”主要指原有城市公用事业基础十分薄弱或几乎没有,“一五”计划时期却被安排了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的城市,这类城市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第一类重点建设城市。②“沿海各大城市,省会、自治区首府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物和各种设施,尽量防止和避免拆迁过多过早的现象,做出多方面的比较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这类城市在“一五”计划时期一般被称为“原有城市”,即解放前原有一定城市基础,而“一五”计划时期也分布了一些工业项目。③“一般的城市及少数的疗养区,根据需要也必须画出现状图,进行初步规划,以便合理布置建筑物及交通道路系统,因此应当作出道路系统及城市平面布置图。”
以上各类城市规划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应当说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对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等方针也存在着片面和局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限和片面也日益显现,给城市的后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隐患。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由于人才的损失,进而导致城市规划工作的困难及城市建设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对于快速成长和建设发展的新中国,代价无疑是惨痛的。这一时期的政治大波动致使中国城市规划事业蒙受的重大损失难以估量。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十分突出地强调政治和政策性,强调要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这是应该的。城市规划受人治因素的影响,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至今。......
2023-09-27
为响应和贯彻中央勤俭建国方针,兰州城市规划开展“反四过”并修改规划工作。为了搞好兰州市“骨头和肉”关系的规划,中共兰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决定由市有关部门配合中建部、城建部的同志组成办公室,专门研究兰州的“骨头和肉”的关系。该总结在回顾了“一五”计划期间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绩后,着重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意见。......
2023-09-27
但凡欧美的建筑、规划理论都受到批判,苏联城市规划理论被全面引入且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城市的经验成为中国参照的对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和国家推动特征的理论引介过程。苏联专家开始参与中国城市规划活动,输入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借鉴欧美的过程由此彻底终止。因此这一阶段是对苏联城市规划技术的全面引入和全面效仿阶段。......
2023-09-27
从1952年起,建筑工程部先后聘请穆欣、巴拉金、萨里舍夫为苏联城市规划组组长,他们有的与建筑工程部城市设计院一起制定规划,尤其是“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无一不是苏联专家参与制定的;有的讲课、作报告,培训了一大批中国规划技术人员;有的参与制定中国最初的城市规划标准,指导部分城市的规划制定工作。1952年4月,中财委聘请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来华工作。......
2023-09-27
参加该大会的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名代表。中国以中国建筑学会杨春茂副理事长为团长的19人代表团出席会议。但是,长期以来,地处内陆的兰州的这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深度认知。......
2023-09-27
1)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编制初创的蓝本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的典型规划案例,其编制过程和体系及其成果形式对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初创和形成具有借鉴和参照价值。编制办法195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了《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暂行规定。......
2023-09-27
图7-14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源”与“流”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源流背景之下,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范型的“源”与“流”也逐渐清晰可辨了。其次,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范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023-09-27
由于中国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迅猛发展也逐渐成为世界的关注点,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国际规划学界的影响力空前绝后,这些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研究最初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中进行。这是中国学术界自现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接触近代城市规划史,但是此书仍然隶属于建筑史研究范畴。......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