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规划在兰州:史实研究

苏联规划在兰州:史实研究

【摘要】:为此,引入了“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城市规划不论从规划理论、规划程序还是技术标准等都全面学习苏联。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对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基础的探讨,同时主动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苏联的规划思想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苏联规划专家是传播和实现这一影响的主要媒介。自1951年起,苏联规划专家开始大规模参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创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继续沿用近代“都市计划”一词的同时,苏联规划技术也被引入中国,在无法找到中文与之直接对应的词汇时,苏联专家的俄文翻译岂文彬使用了“城市规划”一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最早正式使用城市规划的场合是1952年9月中财委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座谈会时,作为全国性的会议其示范性影响得到了充分体现,该会议还同时下发苏联专家草拟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初稿)》作为试行本。在这次会议之后,各地开始普遍使用“城市规划”一词,这种用法沿用至今。

早在1949年前,苏联专家就已经参与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主要针对中央体系和东北等解放区的城市建设。苏联凭借其“一战”后所积累的城市建设经验,对财政、交通水利、工业等方面的建议符合中共中央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在经济恢复期起到了良好作用。1952年中共中央组团赴苏联考察,咨询关于国家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并明确了“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和设备援助计划。1953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从目标模式上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由此展开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学习。因此,“一五”计划期间的城市建设模式引入主要来自主观的学习与借鉴。

“一五”计划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时期,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为配合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及处理好与原有城市的关系,国家继续建立城市规划体系。为此,引入了“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城市规划不论从规划理论、规划程序还是技术标准等都全面学习苏联。

苏联的城市建设经验来源于“一战”后对被破坏城市的复建和社会主义新工业城市的建设,其主要特点是:①国民经济计划是一切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是前者的具体和继续;②讲求工业体系在全国有计划的均衡分布,注重国家范围内的区域规划;③注重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发展,轻视农业轻工业发展,均依赖进口;④为适应大量建设的需要,对住宅、学校等普通建筑和工业厂房采取标准设计、定型构件。

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对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基础的探讨,同时主动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其认为早期的“太阳城”“傅里叶学说中的公社房屋”“理想城市”“花园城市”等乌托邦设想,是“在幻想的外壳下充满了天才思想的萌芽”,“这些新的社会体系,预先就被判定不得不陷于空想,它们愈是被规定得详尽细密,则愈是坠于纯粹的幻想”。同时,其对奥斯曼的“巴黎改造”、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理想城市”、克里芬的堪培拉规划及伦敦规划与改造方案、赖特的“广亩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等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讨论,肯定这些规划思想的优点,但是认为城市规划无法解决制度所带来的问题。

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是:①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②在全国平均分布生产力,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原料及动力);③根据生产力分布原则,决定社会主义的有计划人口分布;④工业与农业密切联系;⑤消灭城乡对立;⑥为劳动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劳动、休息和卫生条件。

斯大林还进一步发展了其理论基础:城市建设应以合理使用土地及建设卫生条件为主导原则,绿地成为改变城市气候及街道广场的有利要素;以街坊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对城市的民族特点及优良民族传统,应该采取尊重和爱护的态度;保留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城市结构轮廓,改正其缺点,使其完全适应于现代城市在卫生、便利和美观上的要求,并为劳动人民创造最优良的居住条件;规划住宅和公共建筑物时,应利用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的最好范例以及建筑技术的一切成就,把城市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来建设。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苏联城市规划,强调生产力均衡布局、人口的合理分布、城市的控制、城市环境的卫生与美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等,充分体现其为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基于相同的社会体制和相似的情况,苏联城市规划理论思想被全面地引入中国,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途径,即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城市规划的思想理论、规划体系与机制、规划技术与手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苏联的规划思想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苏联规划专家是传播和实现这一影响的主要媒介。苏联规划专家早于新中国成立前就随刘少奇访苏代表团来中国参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早期到访的专家包括阿布拉莫夫(˜.˜.˜˜˜˜˜˜˜ )、巴兰尼克夫(˜˜˜˜˜˜˜˜˜ )等。自1951年起,苏联规划专家开始大规模参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创建工作。从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标准与规范,乃至规划专业教育大纲的制定,都是在参照苏联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苏联专家组中如穆欣(˜˜˜˜˜ )、巴拉金(˜˜˜˜˜˜˜ )等人深入地参与指导了众多重点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和“156项”工程的选址。

因此,苏联专家全程、全方位地参与了“一五”计划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工作,他们的影响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地方,也曾经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对这一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