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美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取而代之则是突然介入的另一种外来城市规划思想流派——“苏联模式”,近代“欧美模式”随即中止。这一时期,1951年稿、1952年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变化很有代表性,恰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编制范型,即从以“欧美模式”为主导的都市计划向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的过渡。......
2023-09-27
1952年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座谈会(也是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的第一次),六个大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及京、津、沈、汉、渝、西安等十一个城市的代表参加,中财委副秘书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周荣鑫做了总结发言。
该会议总结了过去三年的城市建设工作,认识到由于盲目性与无计划性,形成了较混乱的局面。在规划制定中,缺乏调查研究,盲目发展,对自然条件的必要资料没有掌握;公用事业跟不上建设需要,各单位各搞一套,造成城市工作的困难。
该会议提出城市建设要根据国家的长期计划,针对不同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建或改建,加强规划设计工作和统一领导,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该会议决定: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①中央成立城市建设局;②各大区的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的基本建设处管理城市建设工作;③各城市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机构;④在39个城市设置城市建设委员会,委员由市内的工业、交通、水利、文教、卫生、军事等部门负责人及市一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并吸收若干专家参加工作。主任委员由中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另设几个副主任,其中一个由市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担任,并设一个专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副主任。委员会的任务是领导城市规划设计,监督检查城市内的一切建设工作。委员会下设两个常设机构:一是规划设计机构,负责城市规划设计;二是监督检查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城市内的一切建设工作。对委员会的职能与工作内容做了初步界定:可以指导市政府各局的工作,如建设局、建筑工程局、公用局、房产局等,但不能削弱其本身的业务工作,委员会仍以规划设计为主,少做事务性工作。
第二,各城市都要开展城市规划。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市建设,首先要制定城市远景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要求,参照苏联专家帮助草拟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初稿)》进行。领导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将全国城市按性质与工业建设比重划分为四类,即重工业城市、工业比重较大的改建城市、工业比重不大的旧城市以及采取维持方针的一般城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参照苏联专家帮助草拟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初稿)》进行。
第三,划定城市建设范围。城市建设计划列入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的国家经济计划之内,将城市建设项目定为11种:调查研究、道路、自来水、下水道、公园绿地、电车、公共汽车、防洪排水、桥梁、轮渡、煤气等。
第四,对城市分类排队。明确“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有重点地进行城市建设。从全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来看,将全国城市按性质与工业建设比重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重点进行工业建设的8个城市,有北京、包头、大同、齐齐哈尔、大冶、兰州、成都、西安;第二类为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14个改建城市,有吉林、鞍山、抚顺、本溪、沈阳、哈尔滨、太原、武汉、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湛江、乌鲁木齐;第三类为工业建设比重不大的旧城市,可以逐步进行改建的城市,有天津、唐山、大连、长春、佳木斯、上海、青岛、济南、南京、杭州、重庆、内江、昆明、贵阳、广州、湘潭、襄樊等17个城市;第四类为除上述39个城市以外的一般城市,一般采取维持性发展,可按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修建工作。
新的城市,可以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工作。独立的工矿区,如阜新、焦作、伊春等城市,应该由工矿主管部门配合地方政府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其计划列入主管部门计划之中,根据五年工业分布情况确定,有重点地进行建设。
这样分类,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有重点地进行城市建设。同时,针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及“一五”计划时期一批新工业基地的建设,突出强调了必须与工业建设相配合,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必须按规划进行城市建设。旧中国城市的功能发生了突变,众多畸形的消费城市已成功地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许多过去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而消费功能突出的城市,已逐步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如哈尔滨、长春、包头、兰州、西安、郑州、洛阳、湘潭、株洲、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
为此,“一五”计划期间,兰州被国家确定为八个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之一,这是兰州市历史上首次在城市建设方面获得国家决策的重大支持。这一历史机遇,预示着这一国家指令将会在兰州城市建设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近代“欧美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取而代之则是突然介入的另一种外来城市规划思想流派——“苏联模式”,近代“欧美模式”随即中止。这一时期,1951年稿、1952年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变化很有代表性,恰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编制范型,即从以“欧美模式”为主导的都市计划向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的过渡。......
2023-09-27
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前,苏联国家内部的批判斗争运动就引发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其领导模式的反思。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后,人们开始对苏联经验进行反思,即“反四过”的调整。图6-15城市规划理论学术批判内容笔记(佚名)城市建设部门与经济部门共同管理的体制因素和苏联城市规划的生硬运用是“四过”的客观原因。组织机构屡经变化,对城市规划工作管理造成了困难。......
2023-09-27
因此,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的典型案例,而且也是规划成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56项”工程的布局数量和工业种类较多根据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在全国的布局情况来看,兰州市所在的西北地区共计安排32项,总量多于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仅次于东北地区而位列第二。......
2023-09-27
“一五”计划从着手制定到正式通过。“一五”计划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以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为标志,中国从恢复国民经济转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大中型项目建设。......
2023-09-27
但凡欧美的建筑、规划理论都受到批判,苏联城市规划理论被全面引入且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城市的经验成为中国参照的对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和国家推动特征的理论引介过程。苏联专家开始参与中国城市规划活动,输入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借鉴欧美的过程由此彻底终止。因此这一阶段是对苏联城市规划技术的全面引入和全面效仿阶段。......
2023-09-27
郝卓然、于崇信两位同志于1954年10月中旬向国家建设委员会汇报,获得同意后安排正式会审,要求甘肃省及兰州市有关领导及有关具体编制规划的同志参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11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在审查会议上提出的主要意见详见附录D。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
2023-09-27
由于中国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迅猛发展也逐渐成为世界的关注点,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国际规划学界的影响力空前绝后,这些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研究最初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中进行。这是中国学术界自现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接触近代城市规划史,但是此书仍然隶属于建筑史研究范畴。......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