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与第3期的区分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为了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派出以周干峙为首的赴兰工作组,重点是修订不合理的定额指标。......
2023-09-27
1951年10月,李富春就提出:“巩固国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而在工业建设方面,首先必须加强与国防密切关联的重工业。”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2年底,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中国准备从1953年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一化三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因此,从1951年开始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五”计划从着手制定到正式通过。“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陈云主持,从1951年开始着手先后历时3年半的时间,五易定稿,并且边实施、边修订,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五”计划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
以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为标志,中国从恢复国民经济转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大中型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大部分为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业,即基础工业,当时被称作“重工业”。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第2期与第3期的区分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为了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派出以周干峙为首的赴兰工作组,重点是修订不合理的定额指标。......
2023-09-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即着手对兰州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调查。这些历史测绘成果,均因比例尺和精度问题,不能直接用于市区城市规划编绘之用。图4-24兰州市区地形图兰州市区已进行了控制测量40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2%;地形测量252.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2%;道路管网定测约650km。......
2023-09-27
关于“炼油工业区拟设于河口”的提法,是首次提及将重化工工业区置于兰州市区以西的“市外”地区,这一布局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3)先建区域之变:从“旧城”到“新建区”“旧城”是指原来兰州市旧城区(城关),“新建区”则是七里河工业区和东郊行政区。......
2023-09-27
由于年代久远、政治变动等历史因素,包括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资料在内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编制历史资料大量流失,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如会议纪要、工作笔记、报告批文等缺失比较严重。③无法客观评判项目负责人任震英先生及苏联专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就一些重大议题上的各自立场和具体作用。这些至今仍存在争议的谜团尚待进一步解开。......
2023-09-27
目前,关于城市规划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研究、苏联援华系列研究的文献虽然很多,但是针对城市规划范型研究的文献很少,尤其是对兰州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学术研究的,目前还没有。本书将围绕上述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现状,以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对象,逐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2023-09-27
从上述颠覆性的批复内容来看,所有问题均聚焦在“国家工业发展”的核心指令上,即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工业展开的大政方针当时已成定局。3)蓝图重塑:《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工作报告》根据中财委的指示,规划编制从头再来。该报告关于“区划计划”和“路网计划”的初步意见详见附录B。......
2023-09-27
2002年,朱佳木在《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方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在工业化上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沈志华从八个方面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和途径。2009年,张春海、李生策认为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
2023-09-27
“156项”工程,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为保证“156项”工程布局合理、选址得当、配套建设,中国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1954年,双方又商定增加15项。因为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所以仍称之为“156项”工程。在苏联援建的全国156项大型工程中,甘肃省占8项,连同156项配套工程、限额以上项目和国防军工企业共16项。......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