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规划下的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史实研究

苏联规划下的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史实研究

【摘要】:关于“炼油工业区拟设于河口”的提法,是首次提及将重化工工业区置于兰州市区以西的“市外”地区,这一布局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3)先建区域之变:从“旧城”到“新建区”“旧城”是指原来兰州市旧城区(城关),“新建区”则是七里河工业区和东郊行政区。

城市规划思想以认识城市和改造城市为起始和终结,对城市规划的对象、内容、作用及具体方法进行综合认识,并通过城市规划实践来引导和指导城市的发展。从1949年兰州城市建设新启动到1952年兰州市新都市计划的编制完成,历时近三年之久。先后开展了兰州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成立、兰州市地形图的紧急测绘、《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概要(1951—1958年)》的编制、概要的进京汇报、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的编制等多项工作。

而自主初创阶段的核心工作则是1951年、1952年先后编制完成的两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可视为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试验性编制阶段。但是这两稿都市计划的编制内容出入很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因此有深入解析的必要。1951年、1952年编制完成的两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比较可见表4-3。

表4-3 1951年、1952年编制的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主要内容比较

续表4-3

纵观1951年和1952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内容,我们发现其最大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规划愿景、工业布局、先建区域等三大方面。

1)规划愿景之变:从“安乐居所”到“工业城市”

1951年稿和1952年稿相比,1951年稿的核心关键词是“工业为副”,其规划愿景为“估计有很小可能成为重工业都市,应以政治文化为中心,商业为主,工业为副”“使本市成为我西北地区之吞吐大埠、振兴轻工业之制造地、百万市民之安乐居所”“尽力将兰州化为绿色都市,在未来的新兰州市应当多注意给市民比较充足的天然营养”“绿地面积不可少于每一地区总面积的25%”。

1951年稿的愿景内容尽显中方规划专家寄予兰州未来城市空间最为美好的理想,规划特别强调民生质量和城市绿化,并且注重城市生活环境的营造和空间美感的设计。但其仅仅是停留在图纸上的主观蓝图愿景而已,并不具备变为现实的基本条件。

1951年8月,针对1951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中财委批复明确指出,“都市建设必须与国家工业发展的步骤相配合。因此都市建设的程序,首先要从工业方面来考虑,工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以后,再考虑交通、商业、人口、文化等问题,最后才是市政问题”。很显然,国家层面已经向地方政府传递了工业主导城市规划的初步意向。

依据中财委的批复导则,1952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核心关键词则变成“建设为生产城市”,其规划愿景变为“建设为生产城市,但能够有机地独立生存,并能成为一个个体社会的较大工业建设,应尽可能地远离市区”“各个区不相干扰而又有机相连”。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目标较1951年而言,发生了由“工业为副”到“工业为主”的大逆转,这是国家计划经济指令规划特征的典型表现。

2)工业布局之变:从“市外”到“市内”

(1)重工业置于“市外”

1951年稿中的工业布局为“化学工业黄河北岸庙滩子、盐场堡地区为主;普通轻工业地区可在七里河区天兰路西去沿线,滨河、傍山地带皆可。河北十里店至安宁堡地区亦可作工业区(但现有果林禁止损坏);炼油工业区拟设距兰州40余km处之河口,该处建厂较在兰州市郊方便,并能节省很大的设备费”。

关于“炼油工业区拟设于河口”的提法,是首次提及将重化工工业区置于兰州市区以西的“市外”地区,这一布局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

(2)重工业置于“市内”

1951年8月,针对1951年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草案的工业布局,中财委批复明确指出,“关于工业建设的地点和条件,必须考虑大区的分布,再具体到城市,由粗到细,必须一步步做经济上的计算”。

1952年稿中的工业布局变为“计划工业区(不能远离市区独立存在的工业)设于西固城地区,面积约为31km2;工业先建区设于七里河以西、崔家崖以东、黄河南岸地区,面积为16km2,邻近西郊总站,可发展麻毛纺织、造纸、制药、食品等一般的轻工业和民需工业;化学工业区设于庙滩子、盐场堡地区,面积约为7km2;建筑材料工业区设于沙井驿和回回沟地区,面积为4—5km2”。

1952年,中方专家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计划工业区设于西固城地区”,这一提法为兰州市后来联合选厂时将重化工工业区布置于西固区起到了某种指示作用。

关于“将计划工业区设于西固、轻工业区设于七里河”的理由,《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工作报告》认为“西固城区面积广大,地质良好,水源充分,距离旧城关很远,对于人烟密集地区无不良影响。上述两个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侧,所以从风向上来看在位置上比较适宜,关于污染黄河水的问题,在技术上可以克服”。根据这一描述,从现在情况来看,当时对西固区工业区布局缺乏基础资料尤其是气象资料的科学调查,仅仅认为西固区距离中心城区很远,就贸然提出“西固工业区对于人烟密集地区无不良影响”的结论,很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然而,这一重大工业布局设想,对后来兰州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一布局从城市长远可持续视角来看,是弊大于利的。

3)先建区域之变:从“旧城”到“新建区”

“旧城”是指原来兰州市旧城区(城关),“新建区”则是七里河工业区和东郊行政区。

1951年稿中明确提出“黄河南岸广武门、东稍门之东,至飞机场地带(飞机场西移至西固城),拟划为行政区”;并且“指定现有的全部旧城关地区为集团商业地区”;参照“商业为主”的城市性质定位,不难看出旧城区(城关)将是全市重点先建区域。

而在1952年稿中,则提出“从实际出发照顾将来的发展,旧城关原则不动、先建新建区”。新建区主要是指计划工业区西固城地区、工业先建区七里河地区等。

1952年稿的先建区域之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城市性质由“商业为主、工业为副”转变为“生产城市”;②工业优先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明确;③城市所有的“工商业社会组织、交通、居住、绿地、卫生、公用”应为工业建设让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均应围绕工业而展开。

4)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1951年稿和1952年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内容最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规划愿景、工业布局、先建区域等三大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从表象来看均因工业建设布局而发生根本转变,但是更深层面的本质原因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即已明确了国民经济恢复的优选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由此可知,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即将在中国大地上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