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规划对中国兰州的史实研究:初启与挑战

苏联规划对中国兰州的史实研究:初启与挑战

【摘要】:中华民国时期,兰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先后由甘肃省民政厅、建设厅负责。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以迎接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兰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在市政府建设科科长任震英先生的主持下,克服技术人员匮乏、基础资料空白、规划知识受限等重重困难,依然坚持启动兰州市都市计划的编制工作。

中华民国时期,兰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先后由甘肃省民政厅、建设厅负责。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以迎接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兰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在市政府建设科科长任震英先生(图4-25)的主持下,克服技术人员匮乏、基础资料空白、规划知识受限等重重困难,依然坚持启动兰州市都市计划的编制工作。

就当时十分有限的规划条件,亲历者郝卓然先生(图4-26)回忆:“当时,在国内尚缺少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参考资料,在手头只有一本英国警察总监撰写的《都市规划》作为我们的第一本参考书[笔者注:应为英国伦敦警察厅交通警察助理总监屈甫1942年所著的《城市计划与道路交通》(图4-27)],原著中文版则由清华大学程应铨编译后,于1951年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印行。该著作提出‘一切城市计划的问题,都要重新从安全这个角度上去求得解决。我们第一个需要是将交通管制的原则与城市计划的原则结合起来,最初步的工作便是将道路依照不同的功能分类。依交通的观点来看,只有三种不同功能的道路而且仅仅有这三种: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支路可以分成许多名称不同的路,如商业区路、住宅区路、工业区路等。但是它们的功能还是一样的,就是给两旁沿路的建筑物进出用的,为居民日常活动最频繁的中心。功能不分的道路必须加以废除。要是一条路已经被用作干路,那么就应该毫不含糊地专门为过境交通服务,任何已有的路旁建筑便必须用栅篱与之隔离。在支路上,则绝对不准过境交通穿行。这一切目标最后必须用计划和道路设施来达到,仅靠交通管制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参与工作的同志还是满怀信心地在省、市委领导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创造,把每个人的美好设想都溶进了规划之中。”

图4-25 任震英先生

图4-26 郝卓然先生

图4-27 屈甫的《城市计划与道路交通》

“记得在兰州武都路(原友好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上,一批技术工作者带着把兰州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雄心壮志,开始了编制兰州城市规划的工作。解放后现代城市规划这门综合科学在中国几乎是个空白点,开始编制规划首先要学习,要搜集有关资料。大家就在一边学习一边搜集资料,同时也开始试验探讨性地规划设计图纸。说来也是有趣的,解放初期由旧社会接收下来的陈旧图纸远远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绘制兰州市历史上第一张城市规划图(仅城关区大洪沟以西至解放门范围)时使用的是解放前1∶5000比例尺地形图,由于图纸比例太大,拼接起来面积很大,不能在桌子上绘制,大家就跪在地板上绘制,因图纸过大,开头的一部分铺满了地板,由于地板面积不够,中间部分的图纸被钉上了墙面,最末的一部分就上了天花板。就是带着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热情,他们开始绘制兰州美好未来的第一张城市规划蓝图(城关区部分路网规划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