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与第3期的区分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为了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派出以周干峙为首的赴兰工作组,重点是修订不合理的定额指标。......
2023-09-27
这里所言“双桥”是指兰州握桥和兰州黄河铁桥。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机缘巧合地与这两座桥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兰州黄河铁桥的毁坏及修通成为了新中国兰州城市建设新启动的标志性起点事件,兰州握桥却因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一条主干道的规划实施而遭遇拆毁,这两座历史名桥均因新中国兰州城市建设启动而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故此将“双桥”概况做以推介,特记之。
1)兰州握桥
握桥在今雷坛河处,又名西津桥,俗称卧桥。《中国桥梁史话》称其为“伸臂木梁桥的一个代表”。清乾隆时期三坏三修,握桥形制创始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相传“始建于唐”乃误读历史。唐代始建乃便桥,屡建屡毁不计其数,固吸取其教训,方才首创以堤岸插木、凌空架屋的形式,构成挑梁握桥。1952年拆除的握桥,系1904年最后一次修建完善的佳作。兴隆山云龙桥、渭源县灞陵桥皆系仿兰州握桥的子孙辈产物(赵清华,2009)。清嘉庆二年(1797年)县民刘汉捐银3000两重修握桥,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绅士曹晓霞补修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募款重修之,见图4-11至图4-14。
握桥净跨度22.5m,全长27m,桥高4.6m。桥上有朱红大柱28根,组成桥廊13间,中间3间,两侧各5间。桥廊坡度为20°。廊柱下部倒挂,顶端雕成桃形;柱的上部镂花。桥头阁为四角飞檐、卷棚歇山顶,上盖黑色琉璃瓦。桥端东翼亭题额“空中鳌背”“彩虹”;西翼亭题额“天上慈航”“新月”。因其纵列巨木由两岸向河心挑出,由中间桥面相接,恰似两拳相握,故名握桥。雷坛河水经此桥入黄河,入冬河流结冰,冰层逐渐加厚;入春冰融水涨,片片冰块涌向桥下,水沫飞溅,浪涛轰鸣,水雾氤氲,握桥恰似一弯彩虹横卧在有如云奔烟飘的波涛之上,白水红桥,奇丽壮观,形成“虹桥春涨”的景观,引得诗人歌咏不已。曾有《虹桥春涨》诗云:“不凭支柱架虹腰,独卧河干历几朝。桥上行人桥下影,年年来去送寒潮。”
20世纪40年代初,在握桥南侧修公路木平桥,以通行汽车。1951年8月29日,木平桥被洪水冲毁,9月底修复。但其荷载能力很低,重型车辆无法通过。1952年,兰州市政府决定加宽西津路,在雷坛河上新建钢筋混凝土新桥,但握桥正当路中,因此决定拆除握桥,在原址建新桥。当时,许多地方绅士为保存古迹,出面阻拦。后来,兰州市劳动局局长赵子明在现场群众大会上进行说服,拆除工作才得以进行。
图4-11 兰州握桥
图4-12 握桥伸臂木梁示意图
图4-13 握桥构造图(m)
图4-14 握桥构造剖面图(m)
当时关于拆除握桥一事,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争论。“握桥不能拆,拆了会影响风水。”守旧派极力反对,舍不得拆除握桥。“难道还要踏雪寻梅,骑着毛驴过小桥吗?”有人坚决支持拆桥开路。任震英先生说:“如果这里不修现代化平桥,城市难以向西发展。握桥可以搬嘛!”(资料来源:鲁正葳《为黄土高原献出常绿生命——记城市规划专家任震英》)。
握桥建筑得十分坚固,拆除也非常困难。其横卧木与挑梁都是长10多m、圆径30多cm的大圆木,横卧木和一层挑梁下衬砌糯米、石灰黏接的大石条。梁木入土部分为防年久腐朽,四周填以卵石、石灰,并设通风口。当时,握桥仍很坚固,木质毫无腐朽,在挖出的梁木上,当年木工所打的墨斗线依然清晰可辨。由于握桥坚固,而新桥施工期限又很紧迫,遂用锯锯断梁木,爆破衬砌的大石条,握桥才得以拆除。握桥拆除后,计划移建于五泉山公园东龙口,因此把拆除下来的砖石与木构件全部编号存放于中山林市建公司空场上。后来,部分构件被挪作他用,而五泉山公园当时又无力补充,故未予接收。此后该桥的剩余木料便全部被移作别用,唯拆除时所做的模型存放于当时的兰州市博物馆内。
2)兰州黄河铁桥
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西征,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兰州城西七里处搭造浮桥,以便军队渡过黄河,撤军后拆除。洪武八年(1375年),卫国公邓愈帅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处修建浮桥,以通往来、运送粮饷,命名镇远桥。洪武十八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在城北(今中山桥东侧)建浮桥,桥南北两岸各立铁柱(即将军柱)两根、木柱六根,以固定铁索、大绳贯穿全桥,连为一体。每年十一月结冰时拆除,次年二月冰解后再搭浮桥。
清光绪初,陕甘总督左宗棠拟建铁桥,因外商索价过高而中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商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愿包修兰州黄河铁桥,索价天津行平化宝银16.5万两。次年,陕甘总督升允饬令甘肃布政使丰坤泰、署按察使白遇道、总办洋务局兰州道彭英甲与喀佑斯谈判。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1906年10月28日),清廷代表彭英甲与喀佑斯签订修桥合同,保固80年。
喀佑斯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设计。铁桥的上部结构为穿式钢桁架,计5跨,每跨跨径为45.90m,全长233.50m;总宽8.36m,其中车行道宽6m,两侧人行道各宽1m;桁架高5.1m,桥架横梁为钢梁,栏杆由角铁及钢管焊接而成。铁桥的下部构造为南北两岸桥台水泥砂浆砌条石,中间4个桥墩为高强快凝水泥砌料石重力式桥墩,沉井基础开挖至岩层。
铁桥桁架构件所用钢材、水泥及其他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均由泰来洋行从德国购置,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6月11日至7月9日)全部海运到天津,经京奉铁路运至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至河南新乡火车站。新乡取道西安至兰州,均用马车运输。整个材料机具设备分36批,自光绪三十三年八月(1907年9月8日至10月6日)起运,翌年五月(1908年5月30日至6月28日)止,将总计2000t的钢材零部件、设备、机具等运至兰州。
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3日至3月31日)开工。美国工程师满宝本为施工技术负责人,德国工程师德罗负责收管材料、统计施工进度等。天津人刘永起为工地现场技术负责人,从天津、上海等地招来技术工人10余人,雇用兰州铁、木、泥工匠60余人及小工百余人参加施工。清宣统元年六月(1909年7月17日至8月15日)竣工,铁桥竣工后,升允撰文立碑,以记其始末(图4-15至图4-18)。
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名“中山桥”。
图4-15 建设中的黄河铁桥(1908年)
图4-16 黄河铁桥侧面图(1909年绘)
图4-17 黄河铁桥正面图(1909年)
图4-18 黄河铁桥近景图
中山桥经受三次黄河特大流量冲击依然完好无损,大修五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至7月,日本飞机轰炸,损坏2号桥墩和钢桁架上部构件,大修。次年秋,一辆汽车在桥上爆炸,部分桥面板和纵梁被烧毁,大修。1949年8月26日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通过中山桥的国民党军队2辆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引起大火,桥南端两孔18节木桥面全部及部分纵梁被烧毁,1根斜拉杆被炮火击断,交通中断。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与工兵300多人星夜抢修(图4-1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李夫克领导,工程师任震英为技术总负责。抢修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在现有条件下维持最低限度通车,在桥两边人行道上搭杉木杆、上垫沙袋,供行人和骡马通行;二是组织木工按规格要求加工木梁和桥面板;三是焊接被炮火打断的桥南东边一根斜拉杆及铁桥钢架。同年9月6日下午,主桥全部修竣。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宴请参加抢修黄河铁桥的孙发端、任震英、陆祖福、陈卓尔、周文斌、黄震亚、许屺生、柴应龙等24位工程师与技师。彭德怀司令员到会讲话,欢迎知识分子参加新中国建设(图4-20)。
图4-19 人民解放军和工人一起抢修兰州中山桥的景象(1949年8月27日至9月6日)
图4-20 如今兰州中山桥及其周边景观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第2期与第3期的区分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为了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派出以周干峙为首的赴兰工作组,重点是修订不合理的定额指标。......
2023-09-27
近代“欧美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取而代之则是突然介入的另一种外来城市规划思想流派——“苏联模式”,近代“欧美模式”随即中止。这一时期,1951年稿、1952年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变化很有代表性,恰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编制范型,即从以“欧美模式”为主导的都市计划向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的过渡。......
2023-09-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即着手对兰州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调查。这些历史测绘成果,均因比例尺和精度问题,不能直接用于市区城市规划编绘之用。图4-24兰州市区地形图兰州市区已进行了控制测量40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2%;地形测量252.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2%;道路管网定测约650km。......
2023-09-27
“一五”计划从着手制定到正式通过。“一五”计划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以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为标志,中国从恢复国民经济转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大中型项目建设。......
2023-09-27
为此,引入了“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城市规划不论从规划理论、规划程序还是技术标准等都全面学习苏联。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对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基础的探讨,同时主动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苏联的规划思想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苏联规划专家是传播和实现这一影响的主要媒介。自1951年起,苏联规划专家开始大规模参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创建工作。......
2023-09-27
由于年代久远、政治变动等历史因素,包括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资料在内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编制历史资料大量流失,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如会议纪要、工作笔记、报告批文等缺失比较严重。③无法客观评判项目负责人任震英先生及苏联专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就一些重大议题上的各自立场和具体作用。这些至今仍存在争议的谜团尚待进一步解开。......
2023-09-27
对于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主持人任震英先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国内已有个别学者参与了相关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该论文仅涉及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对其规划历史过程尚未涉及。尤其是针对“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史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2023-09-27
目前,关于城市规划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研究、苏联援华系列研究的文献虽然很多,但是针对城市规划范型研究的文献很少,尤其是对兰州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学术研究的,目前还没有。本书将围绕上述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现状,以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对象,逐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