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即着手对兰州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调查。这些历史测绘成果,均因比例尺和精度问题,不能直接用于市区城市规划编绘之用。图4-24兰州市区地形图兰州市区已进行了控制测量40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2%;地形测量252.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2%;道路管网定测约650km。......
2023-09-27
1996年,袁宝华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中国政府代表团1952年8月赴苏,历经10个月商谈并确定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的历程,其中特别提到了“156项”工程的由来。王善中在1996年论及了“156项”工程的实施情况。1997年,高立宏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中国机械工业基础建设给予强有力支持的历史,指出“中国机械工业建设和今天的发展离不开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友好且有力的支持,希望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将彼此的合作深入下去”。1999年,董志凯以中俄双方解密档案为依据,对“156项”工程项目是如何确立的、“156项”具体指哪些项、苏联的“无私援助”是什么含义,以及是否为无偿援助等问题做了清晰的阐述。陈夕(1999)运用大量史料详细论述了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项”工程的过程及其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一五”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156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历史上坚实的第一步。这一系列工程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启示。1999年,《中国勘察设计》刊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铺好跑道——五十年重点建设项目立奇功》,该文中提到了“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经济形成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156项”工程在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电、轻工及国防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点建设,其中包括鞍钢集团、武汉钢铁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北三大动力等,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004年,陈东林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对外经济引进所经历的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其中第一次高潮便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他指出,通过“156项”工程,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成为中国几十年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次引进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2004年,董志凯等人的《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一书出版,其研究基于中央档案馆珍贵的第一手史实资料,对“156项”工程的来龙去脉以及实施情况开展了全面详细的研究,这是目前针对“156项”工程进行的最全面和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2006年,李百浩等人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围绕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进行的工业建设选址布局入手,研究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类型与建设发展模式,剖析了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类型与内容,阐述了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本质、作用及其历史地位;与兰州“156项”工程最为相关的文献有胡国强2005年4月27日发表在《兰州日报》的文章《苏联专家援建自来水厂》,他指出,“一五”计划初期,国家确定把苏联援华建设的“156项”工程中的6项放在兰州,其中4项摆在西固,拟将西固建成石油化工城,而西固工业区厂外供排水工程正是重点项目的配套工程之一,该文章还介绍了工程建设规模以及6名苏联专家(总设计专家谢苗诺夫、水工设计专家卡普切宁、土建设计专家卡列斯尼柯夫、电气设计专家柯维尔、给水混凝净化专家达格耶夫、污水处理专家贝柯夫)的实际工作情况。
学者们运用史料充分肯定了“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所起到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经由苏联援华出台的“156项”工程如同助长器,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雏形由此被注入了苏式基因,这成为后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历史性动因。
有关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的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即着手对兰州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调查。这些历史测绘成果,均因比例尺和精度问题,不能直接用于市区城市规划编绘之用。图4-24兰州市区地形图兰州市区已进行了控制测量40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2%;地形测量252.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2%;道路管网定测约650km。......
2023-09-27
对于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主持人任震英先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国内已有个别学者参与了相关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该论文仅涉及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对其规划历史过程尚未涉及。尤其是针对“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史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2023-09-27
第2期与第3期的区分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954年10月29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兰州市初步规划的审查会议;1954年12月底,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为了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派出以周干峙为首的赴兰工作组,重点是修订不合理的定额指标。......
2023-09-27
目前,关于城市规划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研究、苏联援华系列研究的文献虽然很多,但是针对城市规划范型研究的文献很少,尤其是对兰州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学术研究的,目前还没有。本书将围绕上述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现状,以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对象,逐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2023-09-27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及时应对了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落地,规划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取得了很好的规划实施效果。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标志着兰州市第一次现代城市规划的完成,该版规划的编制开创了兰州现代城市规划编制历史的先河。......
2023-09-27
2)中国近代都市计划思想中国是人类城市文明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近代中国都市计划的转型,是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受传统西方文化与近代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中国都市计划理念增添了近代西方城市建设的内容,使城市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兰州近代都市计划延续早在1940年1月,李玉书在《西北日报》发表文章《对兰州市建设市区之管见》。......
2023-09-27
由于年代久远、政治变动等历史因素,包括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资料在内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编制历史资料大量流失,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如会议纪要、工作笔记、报告批文等缺失比较严重。③无法客观评判项目负责人任震英先生及苏联专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就一些重大议题上的各自立场和具体作用。这些至今仍存在争议的谜团尚待进一步解开。......
2023-09-27
从上述颠覆性的批复内容来看,所有问题均聚焦在“国家工业发展”的核心指令上,即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工业展开的大政方针当时已成定局。3)蓝图重塑:《兰州市新都市建设计划工作报告》根据中财委的指示,规划编制从头再来。该报告关于“区划计划”和“路网计划”的初步意见详见附录B。......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