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于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的研究成果

关于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的研究成果

【摘要】:对于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学界和史学界均有不少研究。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并且该课题一直是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进行的。

对于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学界和史学界均有不少研究。例如,贺业矩的著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形成和发展等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认识;武廷海、戴吾三的论文《“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认为“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含着“宇宙图式”;张驭寰的《中国城池史》一书,对中国古代都城及一般重要城池的建设与规划布局思想等做了图文并茂的解说;张译丹、王兴平、胡幸的《中国古代都城产业空间格局特点及影响机制探微》一文,以断代史的归纳法对中国古代城市中“产业”的发展变化做了总结,并对中国都城产业空间格局的特点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陈筱的《早商时期地方城市的规划与营建:从河南新郑望京楼商城遗址谈起》一文讨论了以新郑望京楼商城为代表的商代早期地方城市的规划思想与营建技术;高晓明的《“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关联逻辑》一文,探索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之间“象天法地”的关联逻辑,明确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轨迹;武廷海的《六朝建康规画》一书运用“规画”的观念,探索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研讨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努力为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董鉴泓的《中国城市建设史》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及近代(至1949年)的城市发展及规划建设简史,他的《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一书不仅有对古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的初探,也有对近代城市规划的研究。

近年来,东南大学的李百浩教授对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做了一系列历史研究,如《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日本殖民时期台湾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与特点(1895—1945)》《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朱皆平与中国近代首次区域规划实践》《程天固与广州近代早期城市规划建设》《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近代南京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860—1949)》《济南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等;在城市史研究领域,不少研究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论著中也有涉及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如《近代南京城市建设研究》《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等;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的何一民教授2002年出版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一书,对近代成都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做了较详细的考察;在城市历史保护领域,也有涉及近代历史城市建设的论著和文章,如同济大学张松教授的《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思考》等。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并且该课题一直是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进行的。1962年10月,在《中国建筑简史(第二册):中国近代建筑简史》的书稿中,由同济大学的董鉴泓教授主编了其中的城市规划部分,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接触近代城市规划史。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在考察南通的近代城市发展后提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说法,并以博士研究课题的方式开展深入研究;同济大学的董鉴泓教授以教材编写和博士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东北、台湾等地区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东南大学的刘先觉教授以澳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了澳门地区的城市建设史研究;东南大学的李百浩教授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进行武汉、广州、北京、上海、天津等10余座城市的近代城市规划研究,还对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范型展开了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的杰夫瑞·科迪(Jeffrey Cody)于1985年在康奈尔大学开始以享利·墨菲(Henry Murphy)为对象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并在2001年出版了专著《中国营造:享利·墨菲的“改良式建筑”,1914—1935年》(Building in China:Henry K Murphy's“Adaptive Architecture”,1919-1935),其研究成果涉及美国建筑师墨菲近代时期在中国的城市规划活动。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比如在建筑学科的历史与理论方向下,历史学界、法学界等诸多领域均有较多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也体现出城市规划历史及其理论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