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结构表明这些电气石的形成与碎斑熔岩有关。图4-22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Al-Fe-Mg和Ca-Fe-Mg三角图解。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结核的硼同位素组成表明硼来自于地壳,进一步说明了相山碎斑熔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的,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表4-14相山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的TIMS分析结果注......
2025-09-30
大洲流纹岩具有较低的Sr含量以及较高的Rb/Sr比值,导致这些样品的Sr同位素组成没能测试出来,因此大洲流纹岩的Sr同位素未参与讨论。大洲流纹岩的Nd同位素组成见表7-3,Nd同位素的初始值按照t=127.3Ma计算。得出的εNd(t)值变化范围较小(表7-3,图7-9a),变化范围在-6.39~-5.47之间,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
c值为1 442~1 367Ma。
表7-3大洲流纹岩的Nd同位素组成

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在以前进行的锆石U-Pb定年的相同部位或者邻近部位上进行,其初始176Hf/177Hf比值通过用相对应的锆石年龄进行校正。大洲流纹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见表7-4。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76Hf/177Hf的误差值(2σ)绝大部分在0.000 020以内。所有锆石的176Lu/177Hf比值均小于0.002,表明锆石形成后放射性成因Hf积累很少,可以很好地反映锆石形成时岩浆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大洲流纹岩的εHf(t)值变化范围在-6.0~-2.9之间,但是18个分析点有14个集中在-6~-5之间[图7-9(b)]。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c值变化范围在1 530~1 337Ma之间,平均值为1 478Ma。(https://www.chuimin.cn)

图7-9 大洲流纹岩的全岩εNd(t)值(a)以及锆石εHf(t)值(b)的柱状图解
表7-4大洲流纹岩的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

相关文章
这些结构表明这些电气石的形成与碎斑熔岩有关。图4-22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Al-Fe-Mg和Ca-Fe-Mg三角图解。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结核的硼同位素组成表明硼来自于地壳,进一步说明了相山碎斑熔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的,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表4-14相山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的TIMS分析结果注......
2025-09-30
但是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相对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值以及锆石εHf值,显示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的原岩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此外,杨梅湾花岗岩相对于大桥坞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可能也指示两个岩体中地幔组分的性质或者比率有所不同。......
2025-09-30
最后根据阴极发光照射结果选择典型的岩浆锆石进行锆石U-Pb测年分析。锆石U-Pb定年主要运用LA-ICP-MS和SHRIMP两种方法来完成。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锆石U-Pb定年测试,所使用的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由德国哥廷根Lamda Physik公司制造,型号为GeoLasPro。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工作是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南京大学远程示范教学中心通过SROS系统实地联网操控位于澳大利亚Curtin理工大学的SHRIMPⅡ上完成的。......
2025-09-30
副矿物主要为褐帘石、锆石、磷灰石以及一些金属矿物;褐帘石常见,呈自形晶并具有环带。角闪石呈残留的颗粒状被辉石包裹着,表明角闪石先于辉石结晶,在后期的变质事件中被辉石交代。大部分的角闪石被单斜辉石交代,而有少部分是被斜方辉石交代的。在照片右下角的浅色部位是石英角闪片岩捕虏体,可以看到石英角闪片岩捕虏体中的暗色矿物具有定向排列的结构特征。......
2025-09-30
杨梅湾矿床位于九华山岩体北部边缘,含矿段位于劳村组下部。九华山岩体北端与元古宇双桥山群呈侵入接触,东、西、南三面为火山地层,与劳村组、黄尖组为侵入接触。矿化与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的接触界面关系较为密切,主要赋存在该岩体的隐爆角砾岩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被称为“浅部含矿石英斑岩体”。图6-2新路火山侵入杂岩的镜下照片杨梅湾中粒花岗岩;杨梅湾细粒花岗岩;黄尖组凝灰岩;大桥坞花岗斑岩......
2025-09-30
花岗斑岩岩体露头规模在南部较大,并且矿物粒度较粗,也有斑状花岗岩之称。鉴于以上岩相学的观察,笔者将这种岩性命名为“流纹斑岩”。图4-2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岩相学特征流纹英安岩中含有赤铁矿条带;碎斑熔岩中含有电气石结核;花岗斑岩中含有暗色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流纹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的标本;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主要见于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北部,呈小岩脉、岩墙状产出,是本区火山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
2025-09-30
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与岩浆多期次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火山岩、浅-超浅成斑岩和中酸性花岗岩类等关系最为密切。燕山晚期岩浆岩分布较广,总体显示由西向东向外侧扩展,岩体规模一般较小,斑岩、次火山岩小岩体增多,沿海地带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体也较大。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江南东段和皖南地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