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冷水坑盆地中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则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苏慧敏等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测年得出天华山火山盆地中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早白垩世早期,年龄为144~137Ma。为此,本书运用激光剥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盛源盆地火山岩地层的各种岩性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以建立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年代学格架。......
2023-09-27
相山铀矿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和科研,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前人对相山地区火山侵入杂岩开展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4-2),大多采用K-Ar稀释法、40Ar-39Ar法、全岩的Rb-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方锡珩等,1982;李坤英等,1989;陈迪云等,1993;陈小明等,1999;余达淦,2001;范洪海等,2005;张万良等,2007),这些定年数据表明,相山火山活动发生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160~130Ma)。但定年结果不统一,同一岩性得出的年龄值往往不一致,多数定年方法或限于当时的测试条件导致测试结果可靠程度偏低,或定年结果与地质事实差异较大而不能代表岩浆结晶年龄,这不仅没有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时代起到较好的限定作用,反而导致关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时代归属的争议愈演愈烈。
表4-2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年代学统计
相山第一旋回的流纹英安岩,其年龄决定着相山大规模火山活动的开始。余达淦(2001)利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测得年龄为169.29±22.59Ma,并运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测得158.1±0.2Ma的年龄,这个年龄后来被Jiang et al(2005)作为流纹英安岩的年龄,认为相山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相山如意亭剖面上的流纹英安岩自从被解体成早期溢出相的流纹英安岩和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的流纹英安斑岩之后(吴仁贵,1999;吴仁贵等,2003),人们对两者在形成时代和成因归属上又有不同的观点。吴仁贵等(2003)根据野外特征和定年结果,将流纹英安岩分为含赤铁矿条带的流纹英安岩和不含赤铁矿条带的流纹英安斑岩,并认为流纹英安岩形成于碎斑熔岩之前,流纹英安斑岩形成于碎斑熔岩之后。张万良等(2007)则运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对相山流纹英安岩进行测年,得出年龄为129.5±7.9Ma,因此他们把“流纹英安岩”归为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的流纹英安斑岩。
对于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第二旋回呈中心式喷发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主体岩石酸性火山熔岩——碎斑熔岩,前人对其进行了更大量的定年工作。李坤英等(1989)对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中的黑云母采用40Ar-39Ar定年,获得坪年龄141.16±1.57Ma,等时线年龄为141.16±1.69Ma;陈迪云等(1993)对相山主体岩石,鹅湖岭组的7件碎斑熔岩全岩样品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定,获得了140.7±1.5Ma的等时线年龄。而余达淦(2001)则对相山地区碎斑熔岩提出了4个年龄,全岩的Rb-Sr等时线为147±8Ma,利用40Ar-39Ar的方法得出141.8Ma,而运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定年方法得出的两个年龄分别为134.9±3.1Ma和150.3±8.3Ma。此外,陈小明等(1999)利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定年方法,单颗粒锆石206Pb/238U年龄显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第二旋回碎斑熔岩边缘相的喷发年龄为140.3±7Ma,晚期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35.4±7Ma,而这两个年龄也被后人认为代表了相山碎斑熔岩和晚期花岗斑岩的年龄(Zhou et al,2000;范洪海等,2001a,2005;Jiang et al,2005)。范洪海等(2005)也应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定年方法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晚期的岩脉进行了定年研究工作,得出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年龄为129.5±2.0Ma。
对于相山第二旋回的碎斑熔岩,这些同位素年龄资料不但没有起到精确厘定岩体形成时代的作用,反而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时代之争更趋激烈。尽管如此,依据前人的定年工作,认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第一旋回的流纹英安岩的形成时代为158.1±0.2Ma(余达淦,2001),第二旋回的碎斑熔岩年龄为140.3±7Ma(陈小明等,1999),晚阶段次火山岩相的花岗斑岩年龄为135.4±7Ma(陈小明等,199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时空关系,也与野外的地质现象相符合。
由于锆石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非常接近于岩浆的固相线温度,因此锆石U-Pb法通常能给出岩体的形成年龄。尽管如此,传统的单颗粒锆石定年方法是将几颗锆石一起溶解进行分析,这就有可能误把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的锆石混在一起,从而获得一个没有确切地质含义的混合年龄(Rogers et al,1989)。运用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分析(Compston et al,1984)或者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Feng et al,1993)能够从一颗锆石上获得一个甚至多个年龄数据,从而可探测可能存在的锆石结晶核,并得出准确的年龄信息。
为此,本书运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的各种岩性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以建立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年代学格架。
有关华南赣杭构造带含铀火山盆地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的文章
对于冷水坑盆地中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则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苏慧敏等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测年得出天华山火山盆地中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早白垩世早期,年龄为144~137Ma。为此,本书运用激光剥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盛源盆地火山岩地层的各种岩性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以建立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年代学格架。......
2023-09-27
如意亭剖面最底部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开始时间。本书对如意亭的两个流纹英安岩样品的定年结果分别是136.8±2.5Ma和136.4±1.5Ma,对居隆安矿床的流纹英安岩样品的定年结果是135.1±1.7Ma。上述分析数据显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定年结果变化范围为137~132Ma,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各种岩性形成于早白垩世,是近似同时期形成的。......
2023-09-27
图5-1盛源盆地地质简图和盛源盆地地层代表性剖面图1.第四系;2.白垩纪紫红色砂岩;3.鹅湖岭组;4.打鼓顶组;5.林山组;6.前寒武纪地层;7.燕山期花岗岩;8.加里东期花岗岩;9.地质界线;10.不整合接触界线;11.断裂;12.铀矿床及矿化点;13.采样点。其岩相学特征主要由角闪岩相组成,局部地区呈现绿片岩相。表5-1盛源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系地层据张万良,2000修改,表格中地层代号已根据本书数据进行修改。......
2023-09-27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北部,主体为浙江西部的中生代火山断陷喷发带,地质上称之为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图6-1新路火山盆地地质简图火山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盆内发育一套火山侵入杂岩,火山地层为下白垩统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产铀地层主要为黄尖组。研究区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位活动以及其外围盆地内分布有多组基性脉岩,都表明该区与深部地幔有着良好的连通性,地幔流体作用长时间存在于该地区。......
2023-09-27
图4-1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地质简图 1.砂砾岩;2.下段晶屑凝灰岩、上段碎斑熔岩;3.下段粉砂岩、上段流纹英安岩;4.砂岩和砂砾岩;5.砂岩;6.变质岩;7.次花岗斑岩;8.花岗岩;9.煌斑岩脉;10.火山颈(推测);11.断裂相山火山盆地总体上分为3层结构:基底主要为古--中元古代和震旦纪的变质岩系,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火山岩;盆地火山岩之上有红层覆盖。早石炭世、晚三叠世沉积岩主要分布在相山地区东侧,岩性主要为砂岩。......
2023-09-27
对于新路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前人的研究极少。本书对两个黄尖组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6.8±1.5Ma和135.0±3.0Ma,表明新路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此外,新路火山侵入杂岩的定年结果变化范围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定年结果是十分一致的,表明了新路火山侵入活动和相山火山侵入活动一样,形成于早白垩世,并且是一次集中且短暂的火山侵入活动。......
2023-09-27
但是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相对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值以及锆石εHf值,显示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的原岩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此外,杨梅湾花岗岩相对于大桥坞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可能也指示两个岩体中地幔组分的性质或者比率有所不同。......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