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结构表明这些电气石的形成与碎斑熔岩有关。图4-22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Al-Fe-Mg和Ca-Fe-Mg三角图解。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结核的硼同位素组成表明硼来自于地壳,进一步说明了相山碎斑熔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的,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表4-14相山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的TIMS分析结果注......
2023-09-27
熔结凝灰岩:属火山灰流凝灰岩,熔结程度中等,岩石具假流动构造,火山灰流胶结物具熔结珍珠构造,岩石中晶屑含量为10%~20%,主要为石英、钾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熔结凝灰岩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主要分布于破火山口的北部和东部,是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第一期岩浆活动即火山喷发活动的产物。
流纹英安岩:块状构造,顶底部常具有流动构造。流纹英安岩中含有赤铁矿条带,赤铁矿条带常见膝折式褶皱和断裂(图4-2a)。显微镜下斑状结构,斑晶含量20%~30%,大小0.2~3mm,主要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以及少量的黑云母。斜长石常发生水云母化、碳酸盐化,黑云母遭受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副矿物见锆石、磷灰石、磁铁矿等,基质具微晶或霏细结构。流纹英安岩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矿田的北部、西部及东北部,是矿田的含矿主岩之一。
碎斑熔岩:分布非常广泛,出露面积约占盆地内火山岩的80%,是矿田内主要含矿岩性之一,厚度大于1 380m。与下伏岩层接触面由盆地四周向中心倾斜,倾斜度南北对称,东陡西缓,并向深部逐渐变陡(图4-1)。碎斑熔岩以侵出相为主,局部为溢流相。根据岩石中所含的岩屑、碎斑晶的数量及基质结构的变化情况,可将碎斑熔岩划分为底板相(边缘相)、过渡相(中间相)和中心相,在边缘相常含一些岩屑或角砾,中心相的碎斑熔岩常含有电气石结核(图4-2b)。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岩性为浅灰色、浅红色,呈中粒碎斑结构和块状构造(图4-2b)。碎斑含量40%~50%,碎斑粒度1~5mm,碎斑具有碎裂但不分散的特点。碎斑矿物透长石(20%)、斜长石(10%)、石英(20%~30%)、黑云母(1%~2%)等。斜长石主要是更--中长石(王传文等,1982)。副矿物主要是锆石、磷灰石等。碎斑有时见溶蚀港湾状,常见六方双锥的高温假象β石英。碎斑流纹岩的基质占全岩的50%~60%,由微晶石英、长石和少量微晶黑云母组成。碎斑熔岩是本区最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的产物,构成了整个火山侵入杂岩体的主体,由于快速大量的喷出而产生塌陷形成了破火山口。
花岗斑岩:为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体,侵入于火山活动晚期塌陷所产生的环状断裂中。岩体形态各异,它们之间多呈相变关系,呈岩墙、岩脉、岩株分布于火山侵入杂岩体的边部。花岗斑岩岩体露头规模在南部较大,并且矿物粒度较粗,也有斑状花岗岩之称。岩石手标本呈肉红色(图4-2c)或浅绿色,呈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斑晶大小0.5~1cm,含量约60%,其中主要为斜长石(20%~25%)、碱性长石(20%)、石英(10%),暗色镁铁质矿物约占5%,以黑云母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及单斜辉石。比较大的花岗斑岩体,以钾长石大斑晶为特征,大小可达2~3cm。基质具花岗结构,由碱性长石、石英以及少量鳞片状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锆石、褐帘石及磁铁矿等,多包裹于黑云母中。花岗斑岩中常含有镁铁质微粒包体(图4-2c)。
流纹英安斑岩:岩性特征与流纹英安岩较为相似,只是不含赤铁矿条带(图4-2d)。吴仁贵等(2003)对两种流纹英安岩的接触关系进行实地追溯,发现不含赤铁矿条带的流纹英安斑岩与早期的流纹英安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认为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晚于流纹英安岩。在野外可见流纹英安斑岩呈侵入关系穿插流纹英安岩,或者直接超覆于早期流纹英安岩之上。同时,深部钻探资料揭示的流纹英安斑岩产状变异很大,但能明显反映出流纹英安斑岩与碎斑熔岩呈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即流纹英安斑岩侵入到碎斑熔岩之中(吴仁贵等,2003),这些野外地质特征表明流纹英安斑岩是本区火山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
流纹斑岩:在野外产状上为侵入到碎斑熔岩中的岩脉,是本区火山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与暗紫红色的流纹英安斑岩不同的是,手标本上流纹斑岩呈灰黑色(图4-2e),且含有较多的斑晶,呈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长石为主,偶见石英,基质十分细,为隐晶质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岩石具有斑状结构,斑晶含量约有40%,大小0.1~5mm,以钾长石(约占20%)和斜长石(约占15%)为主,局部可看到斜长石呈蠕虫状,周围被一圈钾长石包裹。此外斑晶还含有少量的黑云母(<5%),偶见石英。基质具有流纹构造,由钾长石条纹和石英条纹相间构成。此种岩性前人还未有过报道。鉴于以上岩相学的观察,笔者将这种岩性命名为“流纹斑岩”。
图4-2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岩相学特征
(a)流纹英安岩中含有赤铁矿条带;(b)碎斑熔岩中含有电气石结核;(c)花岗斑岩中含有暗色的镁铁质微粒包体;(d)流纹英安斑岩;(e)流纹斑岩的标本;(f)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二长斑岩:主要见于火山侵入杂岩体的北部,呈小岩脉、岩墙状产出,是本区火山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岩石中含有较大的长石斑晶(图4-2f),呈斑状结构,斑晶含量40%,其中长石含量约25%,主要为斜长石。斜长石斑晶较大,一般1~3cm,个别可达5cm;石英含量约10%;暗色矿物5%,主要为黑云母以及少量普通辉石,黑云母常包裹许多磷灰石微晶。基质为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为斜长石、石英以及少量黑云母。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锆石及磁铁矿等,多包裹于黑云母中。
有关华南赣杭构造带含铀火山盆地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的文章
这些结构表明这些电气石的形成与碎斑熔岩有关。图4-22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Al-Fe-Mg和Ca-Fe-Mg三角图解。相山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结核的硼同位素组成表明硼来自于地壳,进一步说明了相山碎斑熔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的,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表4-14相山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的TIMS分析结果注......
2023-09-27
杨梅湾矿床位于九华山岩体北部边缘,含矿段位于劳村组下部。九华山岩体北端与元古宇双桥山群呈侵入接触,东、西、南三面为火山地层,与劳村组、黄尖组为侵入接触。矿化与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的接触界面关系较为密切,主要赋存在该岩体的隐爆角砾岩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被称为“浅部含矿石英斑岩体”。图6-2新路火山侵入杂岩的镜下照片杨梅湾中粒花岗岩;杨梅湾细粒花岗岩;黄尖组凝灰岩;大桥坞花岗斑岩......
2023-09-27
对于赣杭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表8-3赣杭构造带晚中生代钙碱性花岗岩体汇总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赣杭构造带上侏罗纪花岗岩和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且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构造环境。本书研究表明赣杭构造带上这个构造环境的转变是发生在137Ma,明显晚于十杭带南带。......
2023-09-27
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与岩浆多期次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火山岩、浅-超浅成斑岩和中酸性花岗岩类等关系最为密切。燕山晚期岩浆岩分布较广,总体显示由西向东向外侧扩展,岩体规模一般较小,斑岩、次火山岩小岩体增多,沿海地带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体也较大。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江南东段和皖南地区。......
2023-09-27
但是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相对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值以及锆石εHf值,显示杨梅湾花岗岩和大桥坞花岗斑岩的原岩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此外,杨梅湾花岗岩相对于大桥坞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可能也指示两个岩体中地幔组分的性质或者比率有所不同。......
2023-09-27
盛源盆地安山质火山岩的主量元素组成见表5-6,微量元素组成见表5-7。盛源盆地安山质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例如SiO2为51.24%~62.86%,Al2O3为15.19%~19.21%,MgO为0.43%~5.06%,Fe2O3*为4.80%~9.33%,CaO为0.82%~6.16%,TiO2为0.61%~1.14%。图5-7盛源盆地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变化图解图5-8盛源盆地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主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比值相对于SiO2成分变异图解如图5-7所示。......
2023-09-27
副矿物主要为褐帘石、锆石、磷灰石以及一些金属矿物;褐帘石常见,呈自形晶并具有环带。角闪石呈残留的颗粒状被辉石包裹着,表明角闪石先于辉石结晶,在后期的变质事件中被辉石交代。大部分的角闪石被单斜辉石交代,而有少部分是被斜方辉石交代的。在照片右下角的浅色部位是石英角闪片岩捕虏体,可以看到石英角闪片岩捕虏体中的暗色矿物具有定向排列的结构特征。......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