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南赣杭构造带含铀火山盆地岩浆岩的成因及动力学

华南赣杭构造带含铀火山盆地岩浆岩的成因及动力学

【摘要】: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与岩浆多期次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火山岩、浅-超浅成斑岩和中酸性花岗岩类等关系最为密切。燕山晚期岩浆岩分布较广,总体显示由西向东向外侧扩展,岩体规模一般较小,斑岩、次火山岩小岩体增多,沿海地带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体也较大。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江南东段和皖南地区。

十杭带岩浆岩比较发育,侵入岩及其火山岩以燕山早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其次为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花岗岩以及晋宁期的闪长岩和花岗岩。本区岩浆岩类比较齐全,从酸性、中酸性到基性、超基性岩类均有发育,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多种类、多层次造浆及多层次就位的特点。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与岩浆多期次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火山岩、浅-超浅成斑岩和中酸性花岗岩类等关系最为密切。

晋宁期岩浆岩:有陆相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流纹岩、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侵入岩有斜长岩、辉长岩、辉绿岩。据报道在湘北益阳也见有科马提岩和变玄武岩,浏阳、宜丰、乐平至祁门一带有细碧岩、变玄武岩、石英角斑岩和火山凝灰岩。这套火山岩在湘赣交界比较发育,在浏阳涧溪冲含变玄武岩地层厚近千米,在铜鼓地区有大于100m厚的变玄武岩,向东向北渐变为火山凝灰岩层。

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岩浆岩: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武功山和弋阳--上饶以南地区。其中以武功山、慈竹等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在浙西北地区早古生代有少量的火山喷发。海西-印支期岩浆活动微弱,仅在建德岭发现晚石炭世与火山喷气-热液作用有关的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在浙江长兴见厚约0.19m的晚二叠世酸性凝灰岩,其分布趋势与早古生代花岗岩相近。印支期花岗岩沿钦州-湘中-赣中岩带进入本区,如广西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湘中腾山岩体、白马山岩体、桃江花岗闪长岩的时代大部分为印支期。诸广山岩体东部大坪水库、百顺、蕉坪长江等地花岗岩均形成于印支期。

燕山早期岩浆岩:燕山早期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湘南和赣南地区,部分延入本区,与该区发育的早侏罗世裂陷槽基本一致。湘东南下侏罗统茅仙岭组上部为玄武岩段。粤东下侏罗统嵩林组含玄武岩、安山岩,中侏罗统吉岭湾组含英安岩,赣东中侏罗统菖蒲组为玄武岩,形成于非造山的伸展环境。燕山早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武功山、雅山、北武夷山、东乡-广丰德兴矿田等地,岩性有中酸性、基性熔岩和中酸性次火山岩。侵入岩有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十杭带燕山早期以一条中酸性花岗质斑岩带为特色,它自桂东、粤西、湘东至赣中、赣东北,该带岩体稀少,且规模较小,但构成一个重要的铜钨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带。

燕山晚期岩浆岩:燕山晚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北缘冷水坑一带的火山-次火山岩带,为最强烈的火山喷发期,浙江、赣北广大地区该套地层时代均为早白垩世。期后有玄武岩分布于断陷盆地及其边缘的红色砂砾岩地层中。燕山晚期岩浆岩分布较广,总体显示由西向东向外侧扩展,岩体规模一般较小,斑岩、次火山岩小岩体增多,沿海地带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体也较大。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江南东段和皖南地区。它们沿北西向深断裂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交会部位上侵。晚阶段大规模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已经结束,有浅成的中酸性或偏碱性小岩体分布。

喜马拉雅期岩浆岩:喜马拉雅期岩浆岩主要是晚白垩世陆相玄武岩、玄武玢岩、石英斑岩。主要分布于上高野鸡脑、余江马鞍山等。由于面积小,与成矿关系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