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火山岩层的松林山:珠崖古迹遗憾消失

火山岩层的松林山:珠崖古迹遗憾消失

【摘要】:松林山周围十几里都是火山岩浆凝成的大片岩层。古代的松林山是个登高游览的好去处。据《儋县志》记载:松林山“旧多松树,顶上圆耸,下分八脚,恰如三山聚成。山石皆五色,顶有石室,名博望台”。明清之际,松林山又成了儋县“八景”之一,号为“松林晚翠”。如今松林山上的郁郁苍松已被砍伐殆尽,只余下一座秃岭。1958年后,松林山下修起了一道长达千米的大渡槽,当地人称之为“天桥”。

从儋县那大镇驱车往西北方向行约三十千米,可见一山拔地而起,状如斗笠。这就是著名的“儋耳山”,又名松林山。

苏轼贬谪海南时,写有诗作《儋耳山》:“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从苏诗看来,松林山极高峻,周围尽是怪石,用诗人的话来说,这些石头还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呢。然而,据地质资料披露,在“宇宙洪荒”时期,这里曾经有过火山爆发。松林山周围十几里都是火山岩浆凝成的大片岩层。

古代的松林山是个登高游览的好去处。据《儋县志》记载:松林山“旧多松树,顶上圆耸,下分八脚,恰如三山聚成。山石皆五色,顶有石室,名博望台”。宋时高僧和靖(临高人)、南宋的“仙人”白玉蟾(琼山人)都曾在这山上“修炼”过;奉旨替海瑞修墓的明代达官琼山人许子伟未第时据说也曾在此读书明清之际,松林山又成了儋县“八景”之一,号为“松林晚翠”。历来有关这一景的题咏极多,如“秀郁松林曲径幽,晴空返照翠华浮”“翠影远涵清涨海,绿荫浓掩白衣祠”“白玉仙人玄化久,至今岩畔掩松间”……此外,民间还流行不少关于松林山的传说,甚至有人将其比附为儋州文运之宗:“庶此青葱林表,倍增冠冕风流;苍秀山旁,预卜台阁气象。”足见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如今松林山上的郁郁苍松已被砍伐殆尽,只余下一座秃岭。留在古人诗句中的丹房寺阁、楼观亭台亦荡然无存。山头上除了一个仅可容膝的石龛供奉着“白衣仙人”之外,实在看不到还有什么古迹。今人若有兴趣登山,恐怕已意不在“松”,而在山海之间了。因为此山虽不甚高,但面临北部湾,登顶远眺,但见南海碧波,奔涌跟前;点点渔帆,有如鸥鹭。站在山顶上,只觉天风直落,云彩横陈,别有一番情趣。

1958年后,松林山下修起了一道长达千米的大渡槽,当地人称之为“天桥”。这桥不能走人却能送水,使“松林晚翠”又有了新的意境

(1984年9月)